“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修缮一新的鹅池洞曾为“庆阳府八景”之一,历史辉煌,但久居巷陌的“千年古洞”、“精工艺作”多为人们淡忘,笔者亲历古洞甚是惊叹、略翻古典更是一番震惊,想通过粗浅短文,引导大家亲自体验。

鹅池古洞的建筑类型

庆阳古城号称“卓尔不群”的活着的“千年古城池”,因为它不同于全国绝大多数在平地上筑城的古城,它的“城”建在平均高达31多米(最高处达40-50多米)的天然台地上,“城”、“墙”一体,因此走遍全国,您很难寻出第二个像鹅池洞一样,是一个由城内穿城墙直通河底的“大地道”。这个“城墙大地道”里面宽阔雄伟,由无数的石条台阶“峰回路转”穿城而过,甚至“深切”厚厚的黄土层下4.6米深的石层直通东河(柔远河)。如今已干涸的地下石洞(非常开阔),通过直通河边的洞口,即可平视河面。盛夏酷暑时节,在清凉的古洞内别有一番情趣。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的“石头”

庆城古有“石头垒墙墙不倒”的佳话,庆阳古城当时街面都是由不规则的鹅卵石与石条通过“庆阳匠工”的手艺“天然无缝的“砌合”在一起,平整古雅,水都渗不进去,曾是庆阳古城一大特点。现在一切随风变为浮云,但正如世界级探险家CD布鲁斯在其著作中所言“全城建筑精华”鹅池古洞保留了下来。从古洞自上而下,历朝历代的“砌石”工艺一览无余。若大的古洞,洞壁四周包括洞顶全部由石条砌成,千年来,尤其是现在面对洞顶上面穿流而过的公路上的汽车、机械,纹丝不动,难怪外来游客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其实这一声惊叹,100年前的CD布鲁斯早已惊叹,当年在他所走过的所有中国城镇里面泼墨最多的是庆阳府(庆城),庆阳府描写最多的就是我们的鹅池古洞。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的“巧妙功用”

庆阳古城距古长安只有300多公里,明时属陕西布政司,“襟带延绥、屏藩关陇”是著名的关中“西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重臣名将齐聚。唐高祖李渊就是在庆阳做留守时第一次取得隋朝“兼知关右诸军事”的权力,为日后唐朝建立奠定了基础、范仲淹“一家二代四知庆州”更是传为佳话,更多不胜枚举。然而高大的城池如何在被敌人围困的时候,解决最为重要的“吃水”问题?智慧的庆阳先民,想出了利用鹅池古洞的大地道,穿石而过、直插河底取水的办法。正是包括鹅池古洞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庆阳城在古代史上书写了系列“高城拒敌”的故事。鹅池古洞这一大地道,直通河面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被敌人围困无法点燃烽火将敌情向外传递时,官兵还可以通过古洞潜入河中“逃生”,快速到达对岸山顶烽火台或临时置具柴薪发出求救的迅息就是敌人在河面“值守”也难以发觉。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鹅池古洞的“历史文化”

不窋是建立西周的周武王第19代祖先,失官奔狄戎(庆阳)后历经三代(周太王不窋、周老王鞠陶、周老公公刘)经营,庆阳成了司马迁笔下“周道之兴自此始”的地方。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在庆阳修皇城以天子礼祭祖。鹅池洞又称“鹅池春水”。相传为周祖不窋养鹅之处,因而得名。因此历朝历代引来无数才子佳人留墨题碑,这些碑石都因地势被精妙地镶刻在古洞该镶的石壁之上。这些碑石有的见证了古贤大家的风范,有的见证了古洞修造的历史。无不引人入胜。周祖在庆地“肇启周朝、开兴农耕”的功绩,在有周两朝之后亦被唐、宋、元、明、清等后世主要王朝纪念,各朝代先后分封几十位庆王、庆国公、庆阳公主等。有些庆王直接在庆阳开府驻跸有些只取“佳名”。在鹅池洞的诸多歌脉鹅池的历史碑刻中,依稀还可体会庆阳藉明朝文坛领袖李梦阳:“庆阳亦是先王地”的庆地荣光。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范仲淹题写的“飞云破空”四字石劾,字迹遒劲,气势雄伟。宋庆州知州蒋之奇“创修鹅池临川阁诗碑”、明洪武通判吴士英“鹅池铭碑”及民国年间驻庆官吏“鹅池诗碑”、“留别庆阳父老诗碑”等十余通碑记,可谓真、草、隶、篆四体皆备,颜、柳、欧、赵不同流派,应有尽有。清代庆阳知府善昌作诗“古寺半崖悬,楼台跨涧边;水潆百练曲,山抱翠屏圆”。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修缮一新的鹅池古洞,更神秘的面纱还没有解开,它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正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考证、研究。身处嘈杂的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在经历“景点游”、“田园游”、“异域游”、“体验游”的千篇一律、景景雷同的平淡后,深深体会到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灵魂的融建筑、文化、探新猎奇为一体的“景点”正逐渐成为“新宠”。庆阳八景之一的千年鹅池古洞欢迎您来卓尔不群的庆阳城旅游、兴业。

文|张晋荣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点击查看往期精选

庆阳,那是一首最美的长诗

华池的秋景,每一帧都有故事

陇剧|从地方小戏到陇上奇葩

庆阳市新增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鹅池古洞”四大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