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去世,嘉慶是怎樣安頓乾隆50多位後宮愛妃的?你怎麼看待他的安頓方法?

用戶68431221


我是阿彬,我來回答

乾隆皇帝(1711——1799)25歲登基在位60年,要不是乾隆自己說過執政時間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可能乾隆還不會退位讓嘉慶提前當了皇帝。乾隆85歲退位又做了三年多太上皇在89歲才掛掉,期間乾隆依舊大權獨攬,嘉慶一直活在乾隆的陰影裡,等乾隆掛了以後嘉慶這才長舒一口氣。



清代如何處理先皇的妃嬪?

清代較為人道,並沒有先秦時期的陪葬制度也不用像武則天一樣出家當尼姑。但這些皇帝的小媽們必須給新皇的後宮騰地不能再鳩佔鵲巢。

皇帝自己的生母就是皇太后是住在慈寧宮,沒有子嗣的就會遷出六宮前往西北角的壽康宮、壽安宮和英華殿居住。有子嗣的可以去和自己的兒女生活。



乾隆後宮有40人,等乾隆皇帝活到89歲去世之前已經有30幾人先他而去。

乾隆三任皇后: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1748逝)終年37歲葬於裕陵。

皇后那拉氏(1766逝)終年49歲。

孝儀純皇后魏氏(1775逝)終年47歲,乃是嘉慶的生母。

根據清史稿記載,在乾隆死後嘉慶就將先皇與皇后供奉太廟。

高宗純皇帝、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升祔太廟,頒詔覃恩。

只是漏掉了皇后那拉氏,而且在那拉氏死後也只是將她與人合葬,這似乎委屈了這位皇后。



在乾隆死時仍在世的妃嬪有九人

穎貴妃巴林氏,嘉慶敬重稱其為穎貴太妃,居壽康宮。老太妃70歲時嘉慶還帶著弟弟前去探望祝賀,就這一年巴林氏也去世了,離乾隆逝世只有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太思念乾隆了呢?

婉貴妃陳氏,居壽康宮。活到了90歲,在1807年去世,是乾隆妃子中最長壽的。

惇妃汪氏,生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豐紳殷德。1806年去世,終年61歲。

芳妃陳氏,嘉慶尊芳妃稱太上皇芳妃。1801年去世。

晉妃富察氏,這人活到1822年。這時乾隆都走了20多年了,她去世時道光皇帝尊為皇祖晉太妃。

恭嬪林氏,1805年去世,終年70歲以上。

額貴人西林覺羅氏,1808年去世,終年70歲以上。

白貴人柏氏,死於1805年,終年70多。

壽貴人某氏,1809年去世,終年60左右。



嘉慶嚴格按照祖訓侍奉這些太妃,在她們死後又將她們統一安葬在了裕陵妃園寢。


阿彬說歷史


乾隆皇帝很有意思,當年他60多歲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老了,讓他趕緊立儲,乾隆很生氣,他說我沒老好不好,才不要立儲。最後在大臣們的三番五次勸諫之下,乾隆也不好太任性。於是,乾隆心生一計,他說康熙爺在位61年,我在位60年就退位,大臣們雖然有點不滿,但是也不好說什麼,畢竟乾隆在位60年的話,都已經85歲了,他能活到那個時候嗎?這個問題大家只敢在心裡唸叨,可不敢說出口來。

長壽乾隆帝

乾隆瀟瀟灑灑一生,直到他85歲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失算了,他沒想到自己真的活了這麼久啊,只好退位給嘉慶,但是不放權,讓和珅做自己的朝廷代言人,此時的嘉慶就像一個傀儡,看這個狐假虎威的和珅特別反感。

終於在乾隆89歲那年,仙逝了。嘉慶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成為一個正兒八經的皇帝了,他第一件事,就是除掉礙眼的和珅。

第二步,嘉慶就要處置乾隆皇帝的後宮嬪妃,也就是他的那些“媽媽”們。但是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多位,只有兩位。原因也很簡單,古代的壽命都很短,70古來稀,但是乾隆卻活了89歲,他的妃嬪沒都沒能熬過他,早在他之前一個個都先走一步了。嘉慶自然不用處置這些妃嬪了,需要安置的實際只有兩人,一位是穎貴妃巴林氏,另一位是婉貴妃陳氏。

穎貴妃巴林氏

18歲巴林氏入宮,第一年就被封為貴人,憑啥通過選秀的巴林氏一進皇宮就有這麼高的起點呢?因為巴林氏的身後是蒙古各個部落,而當時的滿蒙聯姻是常態,蒙古勢力送來的媳婦自然是要給面子,起點貴人,一點毛病都沒有。

沒過幾年,巴林氏就升了位份,做了內廷主位,封了穎嬪。 乾隆二十四年,穎嬪又被升為了穎妃,短短几年,一路高升,乾隆對她確實十分寵愛,當然了,其中也有她背後蒙古勢力的原因,畢竟乾隆也不敢輕易得罪。

穎妃一生無子,乾隆將令妃所生的永璘託付給了穎妃撫養,穎妃也沒辜負乾隆和令妃,帶永璘如親生兒子一般,撫養成人。

在乾隆臨死之前,他感慨這一生白駒過隙,同時也珍惜穎妃與他的一生守候,他覺得虧欠穎妃太多,於是封了穎妃為貴妃,次年乾隆過世。

嘉慶封穎貴妃為穎貴太妃,雖然進行了封位,但是嘉慶卻並不喜歡這位穎貴太妃,在穎貴太妃過生日的時候,自己沒有前去賀壽,他的弟弟永璘前去給養母送上祝福,被嘉慶知道後,嚴厲斥責了他的這位弟弟。

穎貴太妃知道永璘被嘉慶斥責,原因是給自己慶生,內心十分痛苦,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了。

婉貴妃陳氏

這個陳氏不是選秀入宮,而是在雍正時期,直接入侍高宗乾隆藩邸,為格格。隨後乾隆即位當了皇帝,一路受到晉封,在她33歲的時候,封為了婉嬪,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

陳氏與巴林氏的待遇簡直天差地別。

不過,陳氏也不怨恨,在嬪位上一直待到了78歲,整整40多年,終於在乾隆59年被封為

婉妃,這個妃位來之不易,不過婉妃堅持了下來。一直陪伴著乾隆,從幼年,到暮年。直到乾隆死去之後,嘉慶六年時,嘉慶封了她為婉貴太妃,此時,她已經85歲了。

婉貴太妃的命運要比巴林氏起點低很多,但是終點卻要比巴林氏強,畢竟“人這一輩子飛多高不重要,關鍵是能平穩著陸”。

一直到嘉慶十二年,婉貴太妃才壽終正寢,這一年,她已經92歲,即使在今天也是絕對的高壽。婉貴太妃死後,嘉慶將她葬於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


對於乾隆最後的兩位妃子,嘉慶的態度截然不同,或許是巴林氏依靠背後的勢力讓嘉慶不舒服,也或許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過往。不過總體來說,嘉慶的做法還是能夠讓人接受,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野史日記


89歲的乾隆終於去世了,嘉慶也是太難了。好不容易熬死了自己的競爭對手,結果,自家老頭太給力,直接活到89!雖說在位60年後就傳位給了嘉慶,但是,還住在養心殿,手握實權。又熬了三年,終於是撒手人寰了!嘉慶太難了!

更讓嘉慶為難的是自己的那些“小媽們”的處理。畢竟都是老阿姨或者老太太級別了,還能怎麼著,不能陪葬,只能好好養著。好吃好喝供養著,不然自己還會被扣上一頂不孝的帽子!


乾隆:別羨慕爺,爺就是傳說!爺就是要做到史無前例!

16歲,乾隆開始娶妻,不過古代嘛,哪個大戶人家的男孩婚前沒兩個“教養”丫鬟的!直到乾隆80多歲了,還給自己選了場秀!這個老男人,真當自己老當益壯嗎?你還有精力嗎?

前前後後,乾隆爺有名分的女人就41位,還不算心血來潮寵幸的女子。這麼多的女人,乾隆爺的身體素質是真的好!這麼多的女人,能陪乾隆真的白頭的沒幾人,再說,後宮是什麼地方,吃人不吐骨頭。活下來就很厲害了,能長壽的女人哪個沒點“功夫”在身?


傳奇男人背後的女人們

乾隆去世後,留下的嬪妃也不多,不過也都是些老人了。就說說同樣有傳奇色彩的那幾個吧!

婉貴妃陳氏,乾隆府邸裡的女人。這個女人不爭不搶,乾隆爺要是記起了,就去瞧瞧,記不起了也就關起門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也是個想的開的女人。就這樣,慢慢悠悠升到了妃位。嘉慶後來尊她為貴太妃,居壽康宮眾太妃之首,安享晚年!

惇妃,也就是汪妃,母憑女貴。她生了和孝公主,那時乾隆都60多歲了,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有能力生娃,也是欣喜若狂,立刻封了公主的母親為妃。這個女人也不是什麼善茬,有心機有手段!畢竟入宮晚,入宮時前一批的女人也是珠老人黃了,當然是年輕貌美的女人招人愛了,乾隆也是跟寵她。不過,這個女人也是不幸,去世時還是妃位。


穎貴妃巴林氏,嘉慶尊其穎貴太妃,無子女,不過嘉慶對她也就那樣。乾隆去世的第二年是她70大壽,結果養子永璘沒有報告嘉慶就去給過壽了。嘉慶知道後就訓斥了永璘,這個膽小的女人被嚇到了,胡思亂想,結果不到一月,去世了!

晉妃富察氏,富察皇后是她的姑奶奶。嫁給年老的乾隆也是不幸,結果沒幾年,乾隆就去世了。這個女人也很能熬,把嘉慶都給熬死了,被道光皇帝尊為晉太妃。

嘉慶的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也是被逼無奈的。道義和情理都逼他真的做,他能怎麼樣,只能照做。


斯幽說歷史


乾隆皇帝一生在位六十年,實際掌權時間卻長達六十四年,這不僅是清朝皇帝中掌權時間最長的,實際上也是中國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乾隆漫長的一生中曾先後有過數十位嬪妃,據不完全統計,乾隆一生有名分的后妃就多達41位,雖然這個數量遠遠不及他的皇祖康熙皇帝,但是照比清朝其他皇帝而言,乾隆皇帝的後宮嬪妃數量仍是非常龐大的。雖然乾隆皇帝的后妃多達四十多位,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四十多位后妃是乾隆皇帝漫長一生中先後擁有的嬪妃的總數,由於乾隆皇帝的超長待機,以至於他的很多嬪妃都在其生前便去世了,及至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時,他所遺的嬪妃實際上連總數的一半都沒有了。那麼乾隆皇帝去世後,他的繼任者是如何對待父皇所遺的這些嬪妃呢?下面就這些嬪妃中的幾位做一下簡要介紹:



穩居後宮七十餘載的婉貴太妃:

婉貴妃陳氏,生於康熙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最早的嬪妃之一。雍正中期時,十幾歲的陳氏以侍妾的身份進入寶親王府侍奉,陳氏是漢軍旗出身,這樣的出身在清朝的後宮之中,實際上是沒有滿軍旗嬪妃身份貴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陳氏在乾隆元年皇帝即位的首次大封六宮之中僅被封為常在。乾隆二年,陳氏晉為貴人,在這之後,陳氏十多年都沒有得到晉升。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的元后富察氏崩逝,乾隆皇帝非常悲痛,富察皇后去世之前,貴妃高氏也已經病逝,此時乾隆皇帝潛邸時期的嬪妃已經不多,乾隆皇帝因此將潛邸時期侍奉在側的陳氏晉升為嬪,賜號為“婉”,陳氏因此成為一宮主位。乾隆皇帝對陳氏的晉升並非出自恩寵,更多是一種撫慰,實際上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陳氏之後的後宮經歷可以充分驗證這點。



陳氏自從乾隆十三年被晉升為嬪後,在嬪位之上足足呆了四十六年,這四十六年,陳氏從青春貌美變為白髮蒼蒼。乾隆五十九年,79歲的婉嬪被乾隆皇帝安慰性的晉升為婉妃。晉升為妃後的第二年,85歲的老皇帝乾隆宣佈退位,婉妃因此被稱為太上皇婉妃,四年之後,89歲的乾隆皇帝駕崩,這時的婉妃也已經八十四歲,婉妃自從十五歲進入王府侍奉乾隆,其一生陪伴乾隆長達70年之久,創造了后妃陪伴皇帝年限的最高值。嘉慶六年,86歲的婉妃被嘉慶皇帝尊奉為婉貴太妃,嘉慶一朝,婉貴太妃陳氏憑藉最高資歷成為皇室之中最為尊貴的人。嘉慶十二年,婉貴太妃病逝,享年92歲。一生無兒無女無寵愛的婉貴妃陳氏是乾隆皇帝最長壽的嬪妃。



因為過生日被訓斥的穎貴太妃:

生於雍正七年的穎貴妃巴林氏出身於蒙古,是乾隆後宮中一位矮子蒙古的嬪妃。乾隆十三年,19歲的巴林氏通過選秀進宮,由於出身不高,所以僅僅被封為了常在位分。通常來講,滿、蒙軍旗出身的嬪妃入宮之後便會被封為貴人之位,巴林氏入宮時確是常在,由此可見,這位巴林氏的出身確實一般。同年的四月,巴林氏依例被晉為貴人,三年後,並無子嗣的巴林氏被乾隆皇帝晉為穎嬪,成為了一宮主位。之後的穎嬪曾多次陪伴乾隆皇帝南巡,遂無子嗣,但確實很是得寵。



乾隆二十四年,30歲的穎嬪被封為穎妃。在這之後乾隆皇帝不知道什麼原因咋,再也未晉升過穎妃的位份,穎妃巴林氏在妃位上呆了39年。嘉慶三年,已經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才將穎妃晉為貴妃,此時的穎妃已經68歲了,這種晉升的象徵意義已經大於實際意義。晉為貴妃的第二年,89歲的乾隆皇帝駕崩,穎妃被嘉慶皇帝尊奉為穎貴太妃。穎貴太妃巴林氏與當時的婉貴太妃陳氏共同居住在只有皇太后才能居住的壽康宮中,足以說明,其在後宮中的一干太妃中,地位還是很高的。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原本可以安度晚年的穎貴妃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嘉慶五年正月二十九日這一天為穎貴太妃七十大壽,穎貴太妃的養子永璘在未經嘉慶帝同意的情況下直接給穎貴太妃送上賀禮,這讓久居深宮,無兒無女的穎貴太妃十分高興,這原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畢竟穎貴太妃對於永璘來說曾有過養育之恩,但是這件事情卻讓事後才知道的嘉慶皇帝莫名其妙的非常生氣,剛剛從乾隆皇帝手裡大權前綱獨斷的嘉慶皇帝有理由認為永璘的舉動不僅於理不合,還不把他這個皇帝哥哥放在眼裡,因此十分生氣地訓斥了永璘一頓,經此之後,穎貴太妃的壽辰也只能草草收場了,穎貴太妃經此一事後還十分擔心憂慮養子,二十天後,這位乾隆皇帝生前極為寵愛的穎貴太妃就在驚嚇憂思過度中去世了。嘉慶五年,穎貴太妃去世,享年70歲,

乾隆朝最後入選的嬪妃晉太妃:

晉妃富察氏於嘉慶三年入宮,這一年,嘉慶皇帝為自己88歲高齡的父親-太上皇乾隆皇帝選秀女,這次乾隆皇帝生前最後一次選秀活動讓富察氏被選中,十幾歲的富察氏被乾隆皇帝封為晉貴人。晉貴人入宮後僅一年,太上皇乾隆便龍御歸天了,晉貴人不得不和眾多乾隆皇帝的遺妃們一樣,成為了節婦,晉貴人就這樣在壽康宮中熬過了嘉慶朝的二十多年。

嘉慶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繼位,此時乾隆皇帝所遺嬪妃僅剩晉貴人富察氏一人,道光皇帝非常感慨,因此將晉貴人連升兩級,尊為皇祖晉妃。因為被封為妃位,富察氏的生活待遇有了改善,然而好日子卻並沒有長久,長期鬱鬱寡歡的生活使晉妃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道光二年時,晉妃去世了。歷史上甚至沒有明確記載晉妃的年齡,但是根據推算,此時的晉妃大概四十多歲左右。晉妃是乾隆所有後妃中最後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寢的人。


歷史課課代表


乾隆一生都是幸運的。小時候有他的爺爺康熙的溺愛,衣食無憂,享盡榮華。他的父親雍正在位14年,推行了一系列如攤丁入畝等改革,使國庫銀兩充足。

乾隆含著金鑰匙出生,25歲登基做皇帝,又國力強盛,所以他自負的號稱十全老人,享譽康乾盛世的榮光。

老天對他的眷顧無以復加,在位60年,做了三年太上皇,一直活到88,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也有人說他是歷史第一罪人,因為他實行全面閉關鎖國政策,妄自活在天朝上國的夢裡,為清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在此不討論他的功與過,此題著重說他的嬪妃。)

乾隆一生女人緣極好,風流韻事不斷。當然他想推倒誰那也是易如反掌,具體數字也只有他自己清楚。光登記在冊的嬪妃就有41人。

此題說乾隆去世,嘉慶是如何安頓乾隆的50多位愛妃的?這說法可是誇張了,就算乾隆有這麼多愛妃,又有幾人能熬得過乾隆?

等乾隆去世的時候,在世的妃子已經沒有幾個了。我對照資料查了一下,比乾隆去世晚的妃子有4個。

1.穎貴妃巴林氏。她比乾隆小20歲,蒙古鑲紅旗,是都統納親之女。乾隆二十四年冊封為穎妃,雖然受寵,但一直沒有生下子嗣,過繼了永璘當養子。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下旨,將她恩封為貴妃。嘉慶將其封為穎貴太妃,居住在壽康宮。死後葬入裕陵妃園寢。


2.婉貴妃陳氏,陳延璋之女。她是陪乾隆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諸妃中最長壽的一位。她33歲被封為嬪,可是此後等了46年才被封為妃,乾隆可能不是很寵她,也是終身未生下子嗣。85歲時嘉慶將其分為婉貴太妃。和穎太妃一起住在壽康宮。死後葬入裕陵妃園寢。

3.惇妃 汪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之女。比乾隆小35歲。乾隆39年晉封為惇妃,第二年生下固倫和孝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後來嫁給了和珅的兒子。惇妃死後葬於裕陵妃園寢。

4.晉妃 富察氏,主事德克精額之女。晉貴人在嘉慶三年才出現在檔案上,結合其父親德克精額的任職時間及經歷,晉貴人極有可能是嘉慶帝在嘉慶三年選秀中,給父親選中的秀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二十三日,道光帝冊尊為皇祖晉妃。她是最後一位死後葬於裕陵妃園寢的人。


嘉慶上臺後對自己老爹的女人,採取的態度就是不冷不熱。除了前兩個被封為貴太妃外,其餘的事情也是不管不問,最後也都是鬱鬱而終。畢竟年齡都那麼大了,嘉慶也不會迫害她們。大抵誰當皇帝也都是這樣吧。


說史聽濤


乾隆去世的時候都已經89歲了。

後宮怎麼可能還會剩下50多位愛妃啊?就只有幾個70、80歲的老太太罷了。對於這些長輩,嘉慶自然是尊養唄。

乾隆實在是太能活了。

愛妃們如慧賢皇貴妃、純惠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以及嘉慶的生母孝儀純皇后,早在幾十年前就去世了。

剩下的妃嬪雖然高壽,但是並不得皇帝寵愛,無非是在深宮中度日罷了。

(乾隆和他的愛妃們)


例如,乾隆活得最久的妃嬪:婉妃。

這位老太妃是乾隆潛邸時期的侍妾,可是等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才被封為婉嬪。

此後,又熬了快50年,才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升為婉妃。

可以說是一輩子不受乾隆寵愛。婉妃在乾隆死的時候,已經84歲了。

在嘉慶時期,被尊封為婉貴太妃,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以92歲高齡去世。


婉妃的畫像:

此外,還有一個穎妃。

穎妃在嘉慶三年(1798)被升為穎貴妃,時年67歲,也是要到了入土為安的年齡了。


稍微年輕一點的妃嬪,如和孝固倫公主的生母惇妃,在乾隆死的那年也有53歲了。

此外,還有嘉慶六年(1801)去世的芳妃,這個時候也有50歲左右。

總而言之,乾隆留下的都是一群老太太,而且寵愛稀薄。他的愛妃們很早就去世了。


HuiNanHistory


在1799年的2月7日、在大清朝年號早已在三年前由“乾隆”改為了“嘉慶”的時候,乾隆緩慢地閉上了眼睛,告別了他為政六十年的大清王朝,此時此刻他是否還曾記得那個二十五歲,雄赳赳、氣昂昂的少年,在接過了父親的衣缽後,建立了屬於他自己時代的“康乾盛世”。

面對父親的死亡、父皇的駕崩,嘉慶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為他實際上在1796年的時候,就已經是大清朝的皇帝,可乾隆的戀權、大臣的一邊倒,使得這位三十六歲的新皇變成了光桿司令,在年號已經是“嘉慶”的情況下,他還依舊住在太子時的“毓慶宮”,父親雖然自稱為太上皇,但是還堅持霸佔著象徵無上皇權的“養心殿”。

雖然二人是父子,有著血濃於水的情親,可因為權力的隔閡,使得嘉慶對於這位“盡責”的父親是又愛又恨。終於,這一天他等到了,他終於獨攬了大權,成為了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他的父親再也不能干預他了。

在乾隆駕崩後,嘉慶除了要穩固住自己的權力,將“不聽話”的大臣更替,還要著手做出政績。在這一切都有條不紊的被處理好後,嘉慶便去處理父親留下的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便是先皇妃子的安頓。很多研究歷史的人都會將這一問題忽略,雖然這件事常常被人們認為是“粗枝末節”,但細心的人便能看出當中的端倪。

乾隆妃子們的大概狀況

雖然乾隆一生較為風流,不論是貴妃、嬪妃還是貴人,甚至是隻臨幸不封位的女子很是眾多,但在乾隆駕崩前,都已經去世了很多,本沒有題目說得那樣誇張,那樣的人數眾多,只有寥寥數人,兩隻手都能數過來。

  • 活著的妃嬪

對於還活著的妃嬪,嘉慶帝自然不敢怠慢,一定會小心且妥善的安置。清朝以來,在先皇去世後,他們的皇后妃嬪都有一個特定的養老宮殿群,例如赫赫有名的慈寧宮、在明朝時期就存在的壽安宮、還有被稱為“福集璇圖天永錫,祥開綺甲日重光”的壽康宮,更有清幽怡人的英華殿、以及供這些太皇太后嬉戲娛樂,排解生活苦悶的慈寧花園等。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還有條不紊的將先皇妃嬪安排的明明白白。可這樣的做法又有點不人道,例如在唐朝時期,先皇的妃嬪會流放到寺廟吃齋唸佛,雖然生活不如宮中那樣的奢華富貴,但倒也過的安靜清心,可以有機會離開生活了半輩子的皇宮,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清朝便沒有像唐朝這樣做,一方面,這樣的做法確實極大的限制了先皇妃嬪的自由權,讓其一直在宮中住到去世,不是很人道;但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清朝會出現唐朝宮廷“男女亂象”的可能性。

  • 死掉的妃嬪

關於死掉的妃嬪,嘉慶會好好的對她們進行安葬。如果是在嘉慶朝去世的,嘉慶會按照她們的等級,相對應的葬在不同的地方。如果在嘉慶統治時,這些遺妃還沒有去世完,嘉慶便會將安頓這些人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兒子、孫子等,由他們繼續履行著妥善供養、安葬“祖母輩”、“曾祖母輩”的任務,以此來達到清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為天下人所贊同。

具體的個別妃子

據說乾隆的幾十位妃子在後來只剩下幾個,由於時間過於久遠,我就簡單羅列出已知的幾位來供大家參考和了解。

  • 穎貴妃巴林氏

她是乾隆皇帝的蒙古族貴妃,比乾隆皇帝小了二十歲,在十八歲的時候被乾隆封為“那常在”;在嘉慶三年的時候被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已經成為太上皇的乾隆下旨,封為了穎貴妃,那時她為六十八歲,乾隆皇帝為八十八歲。在嘉慶四年,1799年的時候乾隆皇帝駕崩,這位蒙古族貴妃還未離世,嘉慶皇帝將其尊為穎貴太妃,次年去世與壽康宮,嘉慶六年入裕陵妃園寢,一共享年七十歲。

  • 婉貴妃陳氏

她是乾隆皇帝的漢族皇后,在乾隆還未繼位時就以侍妾的身份伴其左右。在乾隆繼位後便將她封為了“常在”,那時的婉貴妃還只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女,向含苞待放一般,深得乾隆的喜愛。在乾隆十四年的時候,婉貴妃晉封為了嬪,並被乾隆皇帝賜予“婉”字,那時她還年僅三十三歲;後來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時候,被晉封為婉妃。在乾隆去世後,在穎貴妃葬入了裕陵妃園寢後,她在八十五歲的時候,被嘉慶皇帝封為婉尊貴妃。

婉貴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嬪中最長壽的一位,一直活到了嘉慶十二年,可遺憾的是,在其有生之年,並沒有為乾隆生育兒女。嘉慶十二年時,婉貴妃被葬在了裕陵妃園寢。

除了穎貴妃和婉貴妃外,還有惇妃、芳妃、晉妃、恭嬪、鄂貴人、白貴人、壽貴人等,她們都是在乾隆死後的一年到二十二年間去世。特別是當中的晉妃富察氏,一直活到了1822年,活活的將嘉慶皇帝給熬死了,其生後事為嘉慶的兒子道光皇帝操辦。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孝道治理天下,一個新皇帝能不能妥善的將先皇的生後事、妃嬪安頓處理好,也是被當時的人們所看重的,畢竟就按照輩分來說,乾隆是嘉慶的父親,那麼乾隆的各個妃子便是嘉慶的“母輩”、“母妃”;如果嘉慶沒有將這些“遺留問題”解決,在日後可能會落人以道德上的口舌,成為指責其為“無道、無德”昏君的談資。

由此看來,嘉慶妥善的處理先皇妃子,看似是一件家事,實則為一種考驗,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木劍溫不勝


其實在乾隆去世的時候他的妃子已經沒有幾個了,因為乾隆算是歷史上非常長壽的皇帝了,乾隆一共活了89歲,而且他的妃子大多數都是在面前的時候納的,所以在他讓位的時候他的妃子已經所剩無幾了。

後來在乾隆去世,活著的妃子就更少了,嘉慶的生母也已經去世了,所以在嘉慶登基之後,皇宮裡是沒有太后的,而那些剩下的妃子還是生活在皇宮裡,

因為根據清朝的傳統,皇宮裡有專門為每代先皇的留下的妃嬪修建的宮殿。

乾隆在退位之後並沒有把手裡的軍權也給嘉慶,這時候的嘉慶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手裡並沒有實權,可以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乾隆是在他退位了四年之後才去世的,這時候的嘉慶才真正的成為了皇帝。

所以嘉慶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在他剛剛登基的時候就殺了和珅,而且還給朝廷來了個大換血,雖然嘉慶的手段非常的強硬,但是在對待乾隆留下的妃子的時候卻沒有讓她們去給乾隆守陵園,而是建造了一個新的宮殿,讓她們在那裡面住到去世。<strong>

其實在很多朝代都有殉葬的習俗,皇帝在去世之後,他的妃子都要陪葬,就算是不陪葬,也要在陵墓邊陪伴著,但是到了清朝就已經沒有了這個習俗,所以這個時候先皇的妃嬪過的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有一些有孩子的妃嬪,她們還可以跟隨自己的孩子住。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智能炒幣機器人


乾隆這人太能活了,活了88歲才駕崩,愣是親自把自己的三位皇后都送進陵墓裡。

他一生有名有姓可考的皇后嬪妃們一共有41位,另外可能還包括一些被他臨幸之後沒有得到冊封的,大體上應該在50位以內。

按照清朝以前的宮廷習慣,這些嬪妃們中的一部分會跟著皇帝一起殉葬,這一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人殉制度在古代是一種很常見的陪葬方式,不過自秦漢以來就已經不再是慣例,這個主要依照皇帝個人的意願。

明朝時期殉葬制度在朱元璋的推動下又再度興起,到了明英宗才被明令禁止,“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殉葬制度就此消失,清朝初期還是存在著殉葬的風俗,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就讓自己的妃子們跟著一道殉葬。

這一風氣在康熙時代才真正的終結,所以可以排除這些嬪妃們會跟著乾隆一道殉葬。

按照宮廷規定,上一任皇帝駕崩後,他的嬪妃們就會立馬搬出六宮,畢竟要給新皇帝的妃子們騰地方出來。

他們唯一的去處就是皇帝們專門給這些人修建的養老院裡靜靜等待生命的終結,這個地方是在紫禁城西北角的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這些地方。

宮廷每個月會分撥例銀給她們作為生活費,不過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豐厚,除了皇帝的生母和皇后可以享受非常好的優待之外。

其他嬪妃的生活費都少的可憐,有時候這些老太妃、太嬪們還不得不變賣自己的私人物品補貼個人支出,當然她們有時候碰上個什麼活動都會得到皇帝的賞賜,但這樣的機會實際上很少。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嬪妃們的生活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活的要滋潤些,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苦也不會苦到自己夏天插秧的地步。

不過,雖然在物資條件上不必擔憂,但是這些嬪妃們基本上等於被打入冷宮,改嫁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皇帝的嬪妃恐怕還真沒有人敢娶。

宮廷也不會允許這些嬪妃們改嫁,畢竟事關宮廷顏面和體統,所以一部分嬪妃為了尋找一個精神寄託,有些會選擇出家為尼。

嘉慶肯定也不會對乾隆的嬪妃多加照顧,或者說這些人的安置根本不用他去操心,內務府的人自然會把一切都操辦好。

基本上可以說皇帝一駕崩,這些嬪妃們就開始準備搬離了。


圍爐談史


歷史上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自1736年登基至1795禪讓,在位長達六十年,在清朝諸位帝王中享有盛名。後來,嘉慶帝雖然上位,乾隆成為太上皇,但是,在1799年乾隆逝世之前,朝堂還是掌握在乾隆手中,跟以前並無不同。

乾隆帝弘曆,自16歲在其父親雍正帝安排之下,與後來的皇后“富察氏”結婚,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以89歲高齡去世,據正史記載,乾隆後宮之中的妃嬪共計50位左右。不過由於乾隆以高齡而終,自始至終陪伴他一生的嬪妃甚少,當他離世之時,乾隆的後宮之中僅有九位妃嬪在世,她們常常深居宮中,接下來我按照位份,簡單介紹一下她們的結局:

穎貴妃巴林氏

巴林氏生於1731年,從年齡上來講,她整整比乾隆小了20歲,其父親曾擔任都統和輕車都尉,故為武將門第,是蒙古鑲紅旗人。

巴林氏在孝賢皇后離世後,通過朝廷選秀進入皇宮,起點頗高,被封為貴人。在此之後,巴林氏在後宮幾十年,平穩過度,逐級晉升,直至成為穎妃。最後,在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離世之前,他念及穎妃幾十年來的陪伴,將巴林氏晉升其為穎貴妃,嘉慶帝則尊稱為穎貴太妃。

在乾隆逝世之後,嘉慶帝對穎貴妃並不親近,嘉慶五年,穎貴太妃迎來了她的七十大壽,當天本應該是個開心的日子,但是結果卻因嘉慶而不歡而散。

當時,穎貴太妃的養子慶郡王永璘,前去為穎貴太妃祝壽,並帶去壽禮,但是,嘉慶帝卻對永璘大加苛責,並處以責罰。穎貴太妃聽聞之後,自然十分不悅,心中鬱結,不到一個月便逝世了。

婉貴妃陳氏

婉貴妃陳氏相對於其他嬪妃而言,出身相對低微,起初為乾隆的侍妾,後來,經過她的努力,成功上位為嬪位。雖然她並不受寵愛,但貴在身體好,一直陪伴在乾隆身邊,在乾隆禪位之前,將其升為婉妃。

嘉慶帝非常尊重陳氏,在乾隆離世之後,嘉慶一直尊稱陳氏為婉貴太妃,她在壽康宮的眾太妃之中也居首位。陳氏後來一直到1807年,以90歲高齡離世,比乾隆的89年還多了一年,這在封建社會很不容易。

惇妃汪氏

汪氏17歲入宮,她與乾隆的年齡相差甚大,整整比乾隆小了36歲,她後來為乾隆生下了最後一個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其女十分得乾隆的喜愛,並將其許配給了重臣和珅的兒子。

汪氏性情急躁,曾因杖殺宮女,惹乾隆不悅,降級為嬪位,只是不久之後,重新復位為妃,性情由此溫和不少。在乾隆帝離世之後,汪氏深居宮中,最終,在嘉慶十一年,惇妃不幸病逝,享年61歲,在其死後,嘉慶帝按例將其葬在清東陵之中。

芳妃陳氏

陳氏入宮之初被封為常在,她並不得乾隆寵愛,在乾隆離世之前,感念其一直的陪伴,將其提升為妃位。

在乾隆離世之後,陳氏深居宮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在兩年之後,陳妃也不幸離世。

晉妃富察氏

晉妃富察氏,入宮十分晚,在乾隆當太上皇期間,為其所納的后妃。晉妃因為年紀甚小,嘉慶帝早於她逝世,所以晉妃得以歷經三朝,最終在道光二十五年離世,她也是最後一位被抬入裕陵妃園寢的女人。

恭嬪林氏

林氏大約在乾隆十三年入宮,起初為常在,三年之後晉升為貴人,但是因為其出身低微,而且相貌並不出眾,所以並不得乾隆寵愛,她也一直在貴人的位置上坐了幾十年。在乾隆退位之前,乾隆褒獎了長期陪伴在身邊的妃嬪,林氏同樣受益,終於從貴人的位置升為嬪位。

嘉慶帝在位期間,並未對其尊封,林氏也一直深居於寧壽宮中,最終以七十多歲高齡而終。

鄂貴人西林覺羅氏

鄂貴人西林覺羅氏初為貴人,而後被降級,她在常在的位置上坐了四十多年,在乾隆退位之前,將其復位為貴人。

在乾隆離世之後,嘉慶尊稱其為鄂太貴人,一直身居宮中,在1808年離世,葬於裕陵。

白貴人柏氏

白貴人柏氏,在進宮之初被封為常在,並不得乾隆寵愛,所以位份一直沒有晉升,在乾隆退位之前,才將其晉升為貴人。

在乾隆離世之後, 白貴人柏氏一直身居於宮中,在1805年離世,葬於裕陵。

壽貴人

壽貴人,在進宮之初被封為常在,並不得乾隆寵愛,被降級為答應,在乾隆離世之前,才將其晉升為貴人。

在乾隆離世之後,壽貴人一直身居於宮中,在1809年離世,隨葬於裕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