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的孝惠皇后不受寵愛卻能當56年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

夏目歷史君


歷史上,在康熙朝初年,出現了難得一見的“三宮太后”共存的局面。

順治十八年(1661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順治皇帝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康熙皇帝。

而此時,宮中一共有三位太后,因而出現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非常罕見的“三宮太后”並存的局面。

這第一宮太后,便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同時也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太后,順治皇帝時期被尊為昭聖皇太后的她,此時的她已經成為了昭聖太皇太后。

第二宮太后,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也就是後來的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而她此時是康熙皇帝的嫡母,被尊為仁憲皇太后。

第三宮太后,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也就是後來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順治朝時期他只是一名庶妃,在順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登基後,憑藉著“母以子貴”,坐上了聖母皇太后的位置,此時被尊為慈和皇太后。

然而“三宮太后”的局面僅僅維持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此時的後宮中也只剩下了孝莊太后和孝惠章皇后兩位這對既是婆媳關係、又是祖孫關係的兩位皇太后。

孝莊太后與康熙皇帝的故事眾人皆知,在康熙的帝王生涯,特別是康熙朝前期,孝莊太后扮演這非常重要的角色,給予了康熙極大的幫助,而她也因此被譽為清朝初年最為傑出的女政治家。康熙皇帝對於孝莊太后也是皆為恭敬和孝順,在歷史上也就此成為了一段美談。

而歷史上的康熙,對於孝惠章皇后也同樣是非常的孝順,而實際上,這位順治皇帝時期的皇后,才是這“三宮太后”中,陪伴康熙時間最長的,並且她對康熙同樣是影響頗深。


孝惠章皇后的婚姻,其實是一樁並不幸福的政治婚姻。

前文中也說到了,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順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出身於科爾沁蒙古,是孝惠章皇后的姑姑,同時也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順治皇帝的表妹,博爾濟吉特·孟古青。

順治十一年(1654年),順治皇帝以“志趣不合”為由,將孟古青的皇后之位廢黜,降為了靜妃。實際上,順治皇帝對於孟古青的厭惡,更多的還是因為這樁婚姻是多爾袞為順治皇帝指派的,也正是由於順治本人對於多爾袞的極度痛恨,使得他對於孟古青也是非常的排斥,最終造就了這段非常失敗而又令人嘆息的政治婚姻。

就在孟古青被順治皇帝廢黜後,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順治皇帝迎娶了孟古青的侄女,同時也是孝莊太后侄孫女,此時年僅13歲的博爾濟吉特氏,並將其封為了皇后,這便是後來的孝惠章皇后。孝莊太后之所以如此安排,更多的也是出於政治目的,除了因為要遵循皇太極時期確定的滿蒙聯姻的傳統,維繫滿蒙合作外,也是為了穩固和保持自己的“孃家”——科爾沁蒙古的地位。

然而,此時順治皇帝與孝莊太后的關係也是非常的不好,母子二人經常性的爭吵,於是同孟古青一樣,處在“叛逆期”的順治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同樣出身於科爾沁蒙古的皇后態度非常的冷淡。

於此同時,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皇帝一生的“摯愛”——董鄂妃入宮,此後順治皇帝開始進入了“獨寵董鄂妃”的時期。董鄂妃僅僅入宮一個月的時間,就被封為了皇貴妃,足可見順治皇帝對其的寵愛。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這一年孝惠章皇后經歷他人生中最為“危機”的一年,就在這一年中,順治皇帝想要將其廢黜,目的也是一目瞭然的,就是為了給董鄂妃騰出皇后的位置。然而,這一決議遭到了孝莊太后以及眾多朝臣的一致反對,最終順治皇帝雖說沒有將其廢黜,但是順治皇帝對其是更加的疏遠。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了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


自康熙登基開始,對於自己的這位嫡母,可以說是極盡孝順。

伴隨著順治皇帝的去世,此時年僅20歲的孝惠章皇后便開始了她長達五十七年的獨處時光。

從此時起,孝惠章皇后並沒有藉由自己身份的尊貴而開始霸凌後宮,反而是專心於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孝敬自己的婆婆孝莊太后,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關心、關愛自己的皇帝“兒子”康熙。


特別是在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莊太后去世,孝惠章皇后極度傷心,痛哭不已,這也讓康熙皇帝為之動容,進一步加深了他們之間的母子情誼。孝康章皇后之後在康熙北征噶爾丹期間,專門派人給康熙送去棉衣,以表達自己的關心,康熙皇帝則還以北地特產,其二人關係更加的和睦且融洽。而在面對“九子奪嫡”、朝中黨爭的時候,作為嫡母的孝惠章皇后也經常性的寬慰、開導康熙皇帝,既奉行了“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也盡到了自己作為長輩的職責,也從側面幫助了康熙皇帝,也讓康熙皇帝對其更加的推崇與孝順。

實際上,康熙皇帝對於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的尊崇,也表現在了多個方面。

首先是對於孝惠章皇后的生日,康熙皇帝是非常的用心。

特別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孝惠章皇后40歲壽誕之際,康熙皇帝首度破例“不理政事”,為自己的嫡母慶生,在此之前,即便是孝莊太后過壽,都沒有享受過如此的特殊的待遇。除此之外,康熙皇帝每年都會以各種方式,慶賀自己的嫡母生辰。

而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孝惠章皇后70歲大壽的壽宴上,康熙皇帝更是親自為其獻舞賀壽,縱觀中國古代封建帝王,此舉也是絕無僅有的,這更顯示其二人的母子感情甚為深厚。

其次,康熙皇帝專門為其營建了寧壽宮。

“朕因皇太后所居寧壽舊宮,歷年已久,特建新宮,比舊更加弘敞輝煌,今已告成,應即恭奉皇太后移居。可傳諭欽天監,敬謹選擇吉辰,禮部詳考典禮以聞。”

為了給孝惠章皇后營造一個更好的養老環境,康熙皇帝下令營建寧壽宮,並且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寧壽宮落成之際,親自帶領王公貴胄和朝中大臣,迎接孝惠章皇后喬遷新居,其禮儀可謂是相當的隆重。

再次,就是康熙皇帝經常帶著孝惠章皇后進行出巡。

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承德避暑山莊剛剛落成開始,每逢盛夏,康熙總會帶著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承德避暑出巡。

除此之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帶著孝惠章皇后到塞外巡視,並且親臨其家鄉蒙古科爾沁部,受到了蒙古部落首領的歡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時,也帶著帶著孝惠章皇后一同前往。

最後,就是康熙皇帝對於孝惠章皇后也是極度的關心,同時也進行了非常細緻的照顧。

日常的請安、問候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在孝惠章皇后生病的時候,康熙皇帝也會放下政務,親自此後,以表達自己的孝心。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孝惠章皇后去世,享年77歲。對於自己嫡母的去世,康熙皇帝的的傷心與悲痛,不亞於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去世的時候。畢竟此時的康熙皇帝也已經人到暮年,距離他的過世也就不到五年的時間,而此時他還在經歷著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骨肉相殘,兄弟鬩牆的“九子奪嫡”事件,在此時失去了自己的一生奉為至親和嫡母的孝惠章皇后,康熙皇帝內心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而在孝惠章皇后去世後,康熙皇帝也按照祖制,將其的靈位排在了自己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前,畢竟,孝惠章皇后陪伴了康熙整整五十七年,比起生母足足長了五十六年,也比孝莊太后陪伴康熙的時間長了三十年,因此康熙皇帝對其的感情也是相當的深厚。而也正是康熙對其的孝順與尊重,使得康熙之後的雍正與乾隆皇帝,對於孝惠章皇后也是極為的尊敬,甚至將其列為的後宮的榜樣加以推崇,足可見其在清朝後宮的地位以及影響力。


雍親王府


在清朝的皇太后中,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孝莊和慈禧,但要論當皇太后時間最久的,就屬順治的孝惠章皇后了。她當了五十七年皇太后,在整個歷史上都極為罕見。

孝惠皇后是來自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生於1641年,比順治小三歲。1654年五月,由孝莊太后做主,把她的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選進宮,當順治的妃子。一個月後,她便被冊封為皇后。她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由妃子晉升為皇后呢?

一、不久之前,順治剛剛廢掉他的表妹皇后,肯定會讓孝莊傷心,為了安撫母親的創傷,還是尊重一下母親的意思為好;

二、蒙古的科爾沁部是清朝最忠實可靠的盟友,幾代聯姻,廢掉皇后,必然會給雙方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再次從孝莊的孃家選立皇后,可以緩和雙方關係。

孝惠皇后與順治大婚剛剛兩年,花容月貌的董鄂妃進入宮中,順治將所有的愛都傾注給了董鄂妃。孝惠章皇后性情敦厚,不善於取悅,本就未能引起順治的好感,董鄂妃的到來讓她更受冷落,從此過上行同寡居的生活。

順治多次想讓董鄂妃取代孝惠皇后的位置,但被董鄂妃所勸阻。

1657年冬天,孝莊太后生了一場大病,順治晝夜守護,許多嬪妃也經常探望。孝惠皇后是孝莊的兒媳,又是她的侄孫女,更應該帶頭作出表率,到孝莊身邊噓寒問暖。但她卻很少探望,還不如普通妃嬪孝順。順治對此大為惱火,責備皇后不懂禮節,伺候太后不勤快,好在年底孝莊的病痊癒了。

1658年正月初三,順治就開始對孝惠皇后發難,命令停止她應當享受的禮儀待遇,並讓諸王、大臣討論執行。

由於“保護傘”孝莊太后理直氣壯地干預,皇后的被取消的待遇才得以恢復,但順治一直冷淡她。

在順治年間,孝惠皇后得到孝莊全方位的保護和關照,所以才能避免被廢的厄運。順治去世時,孝惠皇后無兒無女,年僅二十一歲。

康熙繼位,孝惠皇后的人生也翻來新的一頁

康熙當皇帝后,尊孝惠皇后為皇太后,兩人關係也一直比較融洽。康熙二年,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當時的康熙年僅十歲。以名分而言,皇太后又是康熙的嫡母,自然對康熙極為關心。

在康熙成長的過程中,皇太后盡到了一個母親的責任。因此,康熙對她十分尊敬:

  • 逢年過節,康熙向孝莊問安之後,必會赴皇太后宮問安;

  • 每逢節令、生辰,康熙率諸王、貝勒、文武百官向太皇太后行禮後,又會向她行禮;

  • 康熙陪同孝莊拜謁孝陵,巡盛京,出古北口避暑,遊五臺山,都會讓太后隨行。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陪同孝莊巡遊塞外,由於太后未同行,康熙中途射殺一隻鹿,他命人將鹿尾、鹿腩用鹽醃好,親自送給皇太后,讓她嚐鮮,以盡孝道。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病重,太后朝夕相伴。孝莊去世後,孝惠的“保護傘”沒了,悲痛萬分,晝夜守護在孝莊的梓宮旁,三天三夜不吃任何東西,以至於“慈顏羸弱”,幾次昏倒在地。康熙和眾大臣苦苦相勸,再三奏請她節哀回宮,她才忍痛回宮。巨大的悲痛使她難以控制,表達了她對孝莊的思念之情。

如果說孝莊在世時,康熙與皇太后的關係還不夠親密的話,那孝莊去世後,康熙便將全部的孝心傾注給了皇太后。他們母子的關係,得到很大提升。

建造寧壽宮

孝莊去世後,太后一直居住於慈寧宮。因年久失修,慈寧宮比較破舊。康熙為了讓嫡母生活得更加舒適,便開始重新營建寧壽宮。

康熙二十八年,新建的寧壽宮竣工。康熙讓欽天監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將太后接入寧壽宮居住。為了給太后祈福,康熙還在朝陽門外建了一座慈雲寺,“規制宏敞”。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一向比較節儉,很少大興土木。但他不惜巨資營建寧壽宮、慈雲寺,由此可見他對太后的孝心。

接孝惠皇后去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開建於1703年,到1709年已經初具規模。就在1709年五月,康熙抵達熱河後,看到避暑山莊風景優美,是個避暑休閒的勝地,立刻想到年過七十的皇太后。於是,康熙決定接皇太后來此欣賞美景。但康熙又擔心皇太后適應不了塞外的風土和氣候,所以特地叮安排最好的御醫隨同。

從1709年到太后去世,康熙每次巡遊避暑山莊,都會奉太后同行。

隆重慶壽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初三是太后的六十大壽,康熙在事前就命胤禛準備皇太后的壽禮。在十月初二那天,康熙將所有的生日禮物敬獻給皇太后,禮物可謂豐厚:

“佛三尊;御製萬壽無疆賦圍屏一架;御製萬壽如意太平花一枝;御製龜鶴遐齡花一對……金九九;銀九九;緞九九;連鞍馬六匹。”

康熙還命令御膳房數米一萬粒,做成“萬國玉粒飯”,以及許多果品佳餚一起敬獻皇太后。到太后七十大壽,活動規格更高。

孝惠皇后沒有孝莊那種老練的權謀心機,再加上康熙也並非是她親生,因而在康熙面前顯得比較謙和。每次給康熙寫信,她都會將皇帝字樣出格寫高。對於朝政,她向來不聞不問,而是將精力用於關心康熙的生活起居。比如,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征討噶爾丹,她擔心塞外天寒地凍,特地派人給康熙送去一件皮衣。

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在避暑山莊為皇太后慶祝七十七雖生日,然後陪太后返京。由於年事已高,皇太后回京後就一病不起。

此時康熙也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也不好,但得知太后病重的消息,趕緊從暢春園趕往寧壽宮探望。然而,沒過幾天,皇太后還是去世,康熙悲痛無比,放聲大哭。

秋媚說:孝惠皇后雖然沒有得到順治的愛情,但作為太后,她得到康熙的親情與孝順。作為女人,孝惠皇后又是不幸的,即使身處高位,但丈夫去世後,年僅二十出頭的她卻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秋媚讀史


孝惠章皇后不受寵愛但是仍然為後,是因為順治皇帝母親孝莊太后的保護。康熙年幼時就父母雙亡,自然對孝惠章皇后這個嫡母孝順有加,而孝惠章皇后與康熙堪稱慈母孝子的典範。

那我們來慢慢看這段歷史吧。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本名博爾濟吉特·阿拉坦琪琪格,是孝莊太后二哥選察罕的孫女,論輩分順治皇帝還是孝惠章皇后的表叔。

(順治皇帝)

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八月,順治皇帝將當了兩年皇后的孝莊太后的侄女廢為靜妃,第二年順治皇帝再次迎娶博爾濟吉特氏女子為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

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

十三歲嫁與十六歲的順治帝,十三歲就母儀天下成為皇后。這位年幼的皇后,生性純良,深得孝莊太后的喜愛。得到婆婆的喜愛,但是不得丈夫的喜愛。

孝惠章皇后嫁與順治皇帝兩年後,她遇到人生最大的對手——孝獻皇后董鄂氏。順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進宮,董鄂氏一進宮就讓順治皇帝愛的死去活來,獨得皇帝恩寵。一進宮就被冊封為妃,一月餘後,順治皇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其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少有,這也可以看出董鄂妃魅力確實很大。但是,順治皇帝和董鄂妃還是覺得不滿足,皇貴妃之後便是皇后大位了。

(董鄂妃)

一個人看不慣你、不喜歡你,就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拋棄你。歷史這樣記載: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責後禮節疏闕,命停應進中宮箋表,下諸王、貝勒、大臣議行。

孝莊太后身體不適,順治皇帝責皇后怠慢了這件事,認為皇后做了不合禮節之事,召集王公大臣商討廢后之事。這種理由就是明擺著找茬,太后身體抱恙,嬪妃都出入探望不敢怠慢,怎麼可能皇后會怠慢太后呢。結果,順治皇帝拿出對太后不敬的理由廢后,被太后阻止。孝莊太后出手,順治皇帝也沒有辦法。

(孝莊太皇太后)

三月,以皇太后旨,如舊制封進。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染天花駕崩。康熙即位後,尊祖母為昭聖太皇太后,尊嫡母皇后為仁憲太后,尊生母庶妃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但是康熙生母佟佳氏在兩年後就病逝,年紀二十三歲。康熙帝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對父母親情十分模糊。對此康熙帝也說過:“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生母去世後,只剩下祖母和嫡母。父母雙亡的康熙帝,自然對嫡母孝惠章皇后孝順有加。而孝惠章皇后一生無有兒女,對康熙帝也是視同己出。那我們來看看康熙帝是這樣孝順孝惠章皇后的吧。

破例祝壽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十月初三日,孝惠章皇后四十大壽。康熙帝破例不理朝政,與皇室成員共同慶祝太后生日,要知道,就連孝莊太皇太后生日,康熙帝從來不懈怠朝政,可見對這個嫡母的尊重。

(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九年,孝惠章皇后七十大壽,康熙帝在宴會上,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起滿足的蟒式舞蹈為太后祝壽,皇帝跳舞為太后祝壽,這在整個封建王朝都是極其罕見的,可見這個嫡母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母慈子孝

孝惠章皇后當了五十七年皇太后,在這五十七年裡,康熙與孝惠章皇后發生了許多母慈子孝的故事。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北巡,途中恰逢孝惠章皇后生日,康熙帝奉書稱祝。孝惠章皇后立馬遣送衣裘,抵禦寒冷。康熙帝因為此地還沒有天寒就沒有穿這些衣服,但是仍然上書母后說待天寒必歡喜服之。並遣送一些土產請太后嚐鮮。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看出康熙與孝惠章皇后的母子關係是十分融洽的。

(孝惠章皇后)

康熙五十二年,孝惠章皇后的親妹妹淑惠太妃亡故,此時的孝惠章皇后已經年過七旬,年紀老邁,如今親妹西去,太后的心理自然是受到不小的打擊。太后對康熙抱怨道:“牙齒動搖,其已脫落者,則痛止,其未脫落者,痛難忍。”而康熙則好言勸慰:“後聖壽已逾七旬,孫及曾孫殆及百餘,且太后之孫,皆已鬚髮將白而牙齒將落矣,何況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輩,常言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此正太后慈闈福澤綿長之嘉兆也。”聽到皇帝這樣的話,太后的心裡自然寬慰了許多。

母病子難安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孝惠章皇后病重,七十七歲的她到了生命的盡頭。康熙帝此時也六十四歲高齡,頭眩足腫,用手帕纏住自己腫腳,抱病來看望嫡母。到了嫡母的病榻前,跪下說:“母后,臣在此!”此時系孝惠章皇后已經口不能言,緊緊的握住康熙帝的手,眼裡只能呆呆的望著康熙帝,母子相對而泣。母子訣別,令人動容。從孝惠章皇后病重到病逝的一個月裡,康熙帝一直住在離太后最近的蒼震門裡,從未回寢宮。

浮人結語

孝惠章皇后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后,康熙帝執政六十一年的生涯裡,孝惠章皇后在位了五十七年,這在封建歷史上都是少有的。孝惠章皇后的慈愛確實彌補了康熙皇帝那份缺失的母愛,所以孝惠章皇后是康熙帝非常敬重的,以至於後來孝惠章皇后死後,康熙帝堅持用割辮禮(帝喪之禮)來為太后服喪。

參考文獻

《清聖祖實錄》

《清史稿》

《康熙帝家訓格言》


海浮人


在大清王朝的所有皇太后中,論名氣,孝惠皇后不及孝莊和慈禧太后,但他卻是清朝歷史上當的最久的皇太后,孝惠做皇太后整整56年的時間,遠遠超過孝莊與慈禧。孝惠皇后並不受順治皇帝的寵愛,那麼她又為何能夠當56年的皇太后,後來的康熙帝又是如何孝敬她的呢?


一,從進宮到晉升,孝莊為她鋪平道路

孝惠章皇后進入宮中,併成為順治皇帝的妃子這件事就是孝莊一手安排的,包括一個月後晉升為皇后,也是孝莊在暗中幫助她,孝惠皇后能夠順利進入朝廷並快速晉升,完全離不開孝莊的提攜。此外孝惠的家族世代與清朝關係很好,是非常可靠的盟友,孝惠成為皇太后,也有利於清朝與科爾沁部的關係。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孝惠成了皇太后,順治對她幾乎沒有好感,可以說孝惠是一個徒有虛名的皇太后,可能由於孝惠性格原因,不善於取悅順治帝,再加上她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順治帝對她的感覺也是十分冷淡的,甚至一度想要廢掉孝惠,但是由於孝惠的身後有孝莊為她撐腰,順治帝哪怕有想法也不能輕舉妄動。

二,順治帝死後,她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到了康熙時期,孝惠的皇太后地位一直沒有改變,孝惠與康熙帝的關係遠遠好過與順治帝的關係,孝惠比順治帝大三歲,兩人合不來也是有原因的,而孝惠照顧康熙帝的時候他才只有十歲,孝惠完美的替代了康熙帝死去的生母,在康熙帝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康熙帝的眼裡,孝惠就是他的母親。康熙帝對待孝惠不是一般的好,就像兒子孝敬他的母親一樣,康熙帝對孝惠的關心做到了無微不至,日常的請安問禮當然必不可少,康熙帝從來沒有忘記過,許多盛大的活動也會讓她隨行,一向節儉的康熙帝不惜巨資為孝惠皇后修建寧壽宮,他對孝惠皇后的孝心可見一斑。

康熙帝與順治帝對孝惠皇后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順治皇帝對孝惠皇后有一些偏見,若不是有孝莊相助,恐怕孝惠難以進宮,更不要說得到晉升皇后的機會,很多人認為孝惠皇后未能為順治帝生下兒女,也是她不被順治帝待見的原因,不過這種說法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孝惠皇后能夠延續56年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孝莊皇后,她為孝惠在宮中的發展鋪平道路,因此孝惠進宮以後幾乎沒有遇到過太大的困難。孝莊死後孝惠悉心照顧康熙帝,等到他長大成人之後又報答孝惠皇后,她又重新走向人生巔峰。孝惠皇后的功過且不說,她在宮中的發展可謂一馬平川,順風順水,完全不像慈禧等人那樣需要勾心鬥角才能立足於後宮。當然孝惠皇后也是不幸的,作為女人她並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相處,在順治帝身旁一直被冷落,一生也沒有子嗣,好在她有一個堪比親生兒子的康熙帝,對她悉心照料,讓這位當了56年的皇太后可以不留遺憾的死去。


尚武菌


清朝歷史上的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原本與皇后之位無緣的她在順治皇帝的首位博爾濟吉特被廢后在孝莊皇太后的推薦下成為了順治皇帝的繼後,這位十四歲便成為大清皇后的博爾濟吉特氏是清朝第四位來自蒙古的皇后,也是清朝最後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但是她在皇后之位上僅坐了7年時間便因為順治皇帝的病逝而成為了皇太后,並且在皇太后的位置上一坐就是56年。

孝惠章皇后一生不得順治皇帝寵愛,但是卻在後位(包括皇太后)上一坐就是63年,是中國歷史上居後位時間最長的皇后。雖然在順治一朝,孝惠章皇后不受寵愛,但是在順治皇帝去世後的康熙一朝,作為嫡母的孝惠章皇后卻受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孝順,並且最終以77歲高齡安然辭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順治繼後,一生無寵:

順治十年八月,順治皇帝的元后博爾濟吉特夢古青被順治皇帝以“志趣不合”為由廢為靜妃,夢古青被廢后,順治皇帝意欲將自己寵愛的董鄂妃扶立為繼後,但是這招致了孝莊太后的堅決反對,順治皇帝無奈只能將心愛的董鄂妃封為皇貴妃,為了防止董鄂妃成為皇后,也為了保住蒙古和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利益,孝莊太后在夢古青被廢后的第二年,將自己的一位年僅13歲的侄孫女冊立為了皇后,這便是順治皇帝的繼後,也就是歷史上的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皇后之後,如同之前被廢的博爾濟吉特氏一樣,仍舊不為順治皇帝所寵愛,順治皇帝只寵愛董鄂妃一人,而孝惠章皇后和順治皇帝的其他嬪妃一樣,只能常年獨守空房,可以說從孝惠章皇后嫁給順治皇帝開始,直到順治皇帝駕崩,這位年輕的皇后從未得到過順治皇帝的絲毫寵愛。

康熙繼位,兩宮並尊:

順治十八年,24歲的順治皇帝英年早逝,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即位,康熙即位後,其母佟佳氏母憑子貴晉為聖母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憑藉康熙嫡母的身份被尊為母后皇太后,皇太后孝莊則晉位太皇太后,成為了宮中最為尊貴的長輩。但是康熙朝的兩宮皇太后並尊的局面僅僅持續了兩年便因為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病逝而結束了,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於康熙二年病逝,年僅二十四歲。孝康章皇后因此成為了康熙皇帝的唯一母后。

侍奉孝莊,撫育康熙:

康熙二年,24歲的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溘然長逝,此時康熙皇帝才9歲,兩年之內,年幼的康熙皇帝先後失去自己至親至愛的父母,從此成為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而教導撫養年幼的康熙皇帝的責任則落到了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身上,祖孫二人從此相伴近三十年。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孝莊太皇太后之外,還有一位女性,也參與了撫養年幼康熙皇帝的隊伍,她就是順治皇帝的繼後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是康熙皇帝的嫡母,兩人一生前後相伴長達六十年之久,這樣的尸諫遠遠超過了康熙與生母及祖母的相伴時間。一生無兒無女的孝惠章皇后將康熙皇帝視如己出,康熙皇帝對於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嫡母也是孝順之至。

康熙誠孝,高齡辭世:

康熙二十八年,寧壽宮落成,康熙皇帝親自率領王公大臣請孝惠太后入居,康熙皇帝北巡,還專門派人為太后送回當地的特產,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還親自侍奉太后南巡,之後的孝惠太后的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康熙帝均親制詞賦並大禮以祝,但是孝惠太后卻一公眾應該“例行節儉”為由下令停止了。孝惠太后不在乎一己尊榮、深明大義讓康熙皇帝深為感動的同時對這位母后更加尊重了。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太后病重,已經是64歲的老人的康熙皇帝此時也在患病之中,康熙皇帝的雙腳已經腫的無法走路,卻仍堅持到孝惠太后的床前親侍湯藥,太后彌留之際時,康熙皇帝在床前大呼:“母后,母后,兒在此。”此時孝惠太后已經不能說話,只能拉著康熙皇帝的手,母子二人的相視,竟然成為了永別。孝惠太后崩逝後,康熙號慟欲絕,堅行割辮之禮。

康熙五十六年,任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病逝,享年77歲,康熙皇帝尊諡其為孝惠章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