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一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很擔憂,小的時候容易哭,孩子心理脆弱,害怕長大之後面對不了生活,抗壓能力太弱。其實,父母對孩子們心理問題的擔憂,來自於對“皮革馬利翁定律”的不熟悉。

Ella是曾經最早一代的女團成員,名聲在外的SHE,有許多歌曲都被眾人傳唱,直至今日還有人支持著她們三人的作品。她在一次節目中提到了自己在產後抑鬱解脫時,所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當時她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只是一直走不出來。好在,老公和媽媽的鼓勵、陪伴,讓她對抗著一個個日夜和焦灼的夜晚。

Ella的媽媽一直都在養豬,這是因為這門“手藝活”,自己一家人才能夠有些無憂的生活,興許也是因為養豬的經驗,媽媽對Ella的教育是比較開放的,用她的形容詞就是“放養”。平常的學習生活基本是不會管著的,只要不太差,別被叫家長就好了。當然,這樣的玩笑話並不是說Ella媽媽不在乎孩子以後能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而是因為她

知道如何鼓勵和支持孩子

當被問到,Ella的父母是不是支持自己演藝圈的時候,Ella說自己的爸爸像許多老父親一樣,覺得娛樂圈是大染缸,人進去了就會如何如何,可是媽媽不這麼看。媽媽覺得孩子喜歡,又有能力的事情就可以做,大不了再回家而已,年輕人經得起失敗。

是媽媽的鼓勵讓Ella那些年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有一股力量的支撐,不至於覺得自己孤身一人,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家庭的偉大力量,是Ella一直以來都感謝的地方,不論是事業有成,還是在低谷的時候,她都堅信家人的這份愛不會缺失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Ella

那麼,把目光放到我們的身上,我們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是否也受到了同等的積極影響?在自己成為一個媽媽、爸爸,變換了角色與身份時,又是用怎樣的方式及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子女的呢?

孩子的教育有許多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誰都不是生來就能做一位好的父親、母親的,一切的成長都來自於我們的學習與沉澱。孩子不被鼓舞,總是消極對待生活,是我們的“皮革馬利翁定律”缺席了。

1、什麼是“皮格馬利翁”定律?

“皮格馬利翁”定律指的是孩子們的行為會因為家長的所言所行而受到心理暗示,是一種正比的心理暗示影響理論。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定律告訴我們,你認為他很差,那他就會很差;你認為他很優秀,他就會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因此,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他才會朝著我們期望的樣子發展,這才是我們成功利用“皮格馬利翁”定律的要旨。

我們總是愛給孩子貼標籤,用一些負面的話激勵孩子,可是“皮格馬利翁”定律告訴我們,這樣的行為總是適得其反,不但無法激勵孩子改變,還容易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和行為

2、“皮格馬利翁”對孩子的影響

奶爸賈乃亮經常利用“皮格馬利翁”效用“討”孩子關心,無意中,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爸爸回來了》節目中,甜馨、賈乃亮、李小璐一家三口博得了眾人的關注。節目裡,賈乃亮經常飾演情人的身份,一會兒是“老公”,一會兒是女兒的“情人”,言語行為一種,都透露著一份愛意和溫柔。

賈乃亮從來都不吝嗇他對甜馨的誇獎,她挑選了自己的髮夾時,賈乃亮會很甜的誇孩子審美好,也是一個愛乾淨的寶寶。孩子吃飯的時候知道把周邊收拾乾淨,儘量不把自己的座位弄得亂七八糟,他也會適當的誇孩子。生活裡,經常引導小甜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從中得到了鞏固。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賈乃亮

皮格馬利翁定律讓孩子得到積極的回覆,被給予肯定。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為所有的認知都來源於生活,如果我們都否定孩子,那麼他的心情肯定是不好的。長久地拒絕孩子想法,勢必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

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愛。《遇見幸福》中,甄開放因為丈夫出軌而離婚,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讓我們看到了單親媽媽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

劇中,女兒因為爸爸不在身旁,媽媽又總是因為工作的問題把自己丟給姥爺,於是,經常會問媽媽“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的話,一旦被訓斥了,就會哭著說媽媽不愛她。這就是我們對孩子消極暗示的影響。

積極向上的表達和情感維繫,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負擔,自己被愛的感覺不能由別人“施捨”,每一分都需要父母的給予。

好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有向上的動力,幫助孩子成長,而負面的心理影響,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負擔,不利於健康的心理成長。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3、如何利用“皮格馬利翁”定律督促孩子?

孩子的發展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用這樣的方式利用

“皮格馬利翁”定律,一起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督促孩子的成長。

拒絕給孩子貼標籤。既然我們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那麼貼標籤的行為是一定要避免的,我們定義不代表孩子的真實情況,貼標籤將會形成一種負面影響。

多鼓勵孩子,給予正面的回應。積極的心理暗示來自於一些誇獎和支持,生活中,我們有許多需要鼓勵孩子的地方,正是因為這些鼓勵,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接下來的事情,因而誇獎是必不可少的。

皮格馬利翁”定律教會我們如何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幫助孩子成長,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孩子,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讀懂“皮格馬利翁定律”,給予孩子合適的期待,促進孩子成長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