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有人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明白最高級的活法,就這麼一個字:靜。

縱觀身邊那些活得風生水起的人,莫不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雪萊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格局高的人,早就擁有了一張“金口”,一顆“靜心”。

厲害的人,不言喜不語悲

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菜根譚》中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懂得藏拙,不露尖,有的時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得意時,別忘形,失意時,不失言。

大的歡喜,不說。你的歡喜,可能是他人的心魔。

小的悲傷,不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迷茫和痛苦,可是,如果我們遇到了困難,逢人就抱怨,不僅讓人反感並且遠離,也讓自己陷入自憐自哀的境地,麻痺了自身,甚至毀了自己的人生。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意思就是: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有怎樣的成就。

當你抱怨多了,廢話多了,可能就會真的成為“廢物”。

孔子說:“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只有行動才是成功的基石。

厲害的人,少“曬”多做

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聞一多先生說:“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常言說:喊破嗓子信不過,做出樣子掌聲來。

雷聲大雨點小的人,往往難成大器,只有行動才是成功的基石。

縱觀我們身邊那些在自己的領域裡有所成就的人,他們早已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不曬生活,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不停沉澱自己。

為什麼越成熟的人,越少曬生活?

因為當優秀已成為一種習慣,就根本無需炫耀。因為你已經心智成熟,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假把戲來感動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看你曬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多少。

厲害的人,深耕自己

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調成靜音模式的手機,讓我們能不被外界打擾;調成靜音模式的人生,讓我們專注於提升自己

曾經有一個新聞,浙江大學的學霸衚衕學,他的微信通訊錄裡只有31位好友。

而他一年365天,在浙大圖書館中借閱296冊次書,相當於每天看0.81本書。而他,也在大一就選了56學分的課,也就是修讀了26門課,還拿了學業三等獎學金和專業獎學金。

網友的評論更扎心:就算我們有300好友,能談心的有幾個?我們總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卻忘了問自己,到底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與其經營人脈,不如經營自己。

真正優秀的人,選擇深耕自己,你不去找圈子,圈子也會找到你。

人生,就是一個越活越“寡”的過程。當我們學會減掉一些東西,我們才能擁有無論何時都能清零過去、重新出發的實力與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