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陸良“他”姓

1991年春節過後,我和同事被學校派到雲南省陸良縣搞社教,我們被安排到莊上村工作。為發揮我們從學校來的特長,縣社教辦指示編寫一本“大王莊村史”,作為永久性村史教育教材。在深入村史調查中,莊上村特有的“他”姓引起我的興趣,在編寫村史的同時,收集了一些有關資料。

莊上村是陸良最大的村子,史稱“大王莊”,1991年稱“莊上辦事處”下屬14個社,分上村、中村、下村3個部分,加上壩巖自然村,全村有2000多戶,7070人。2015年2205戶8942人(網上資料)。莊上村現有近300戶他氏家族,乃為全國之最。他氏沒有列入百家姓,全國少見。

據他氏長老說,他們原來是蒙古人,元代在雲南滇東任職,洪武年間,明軍大舉入滇,三兄弟撤離時約定改蒙古姓為漢姓 “你”、“我”、“他”,等局勢穩定後,便於子孫聯繫認親。後來在顛沛流離中“你”姓改“侶”姓,“我”姓改為“伍”,只有“他”姓使用至今。由於,“他”姓主要居住在陸良縣,而且,世居莊上村,除陸良本地人外,很少有人熟知,即使是臨縣村寨的人也不知道有“他”姓。據說“文革”時打派仗,各縣間設路障,莊上村姓他的人被臨縣路南人抓去,懷疑是“探子”,被捆綁拷問。問他姓什麼,他回答姓“他”,再問還是回答姓“他”,而且重複強調地說你我他的“他”,對方不知道有“他”姓,認為他不老實,領頭的下令往死裡打,險些出了人命。

莊上村他氏世存《誥封碑記》,石碑高約180釐米,寬約60釐米,碑記共8行字。小字3行,第一行“自大明誥贈授指揮,原世滿州位州,原居赤枝,先扶元世祖到部州,明扶沐主到滇南,於口口鎮守”。第二行 “襲住陸涼大王莊,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已亥口口口,以立碑坊蒙荷”第三行“君籍陸,口口崇禎年間(1628-1644)有孫又贈武略將軍,歿葬於他官墳,忽被沙丁部反,將碑逐碎,到今世世兒孫重修敬立”。第四行“大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仲冬月吉旦”。大字三行:中“大明誥扶印指揮他喇都襲住主賜姓他公鎮東孫武略將軍”。右“大伯玄祖伍吃都襲住阿迷州賜姓伍”。左“三叔玄祖侶食(食字前有口)達襲住石屏州賜姓侶”。小字第八行“口文世華弘顯(弘)亮敬立”。立碑的目的是為了確認他氏祖宗,銘記祖宗源流。莊上村他開運家收藏的“祖系”載:大伯伍吃都叫“伍文烤”襲住阿迷州;二叔他喇都大名他文喜(喜字前火旁)襲住陸良大王莊;三叔侶食(食字前有口)達叫“侶文口(無名)”襲住石屏。譜系編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並明確他氏“原祖原籍蒙古人氏”。很明顯,譜系是《浩封碑記》石碑的具體註釋。一是證明石碑立於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是說明侶、伍、他三姓是由蒙古姓氏改變而來。並註明三兄弟的漢式姓名。

莊上村他氏祖傳族譜,(1)、他開運家收藏的“祖系”從他文喜生三子,長子他鎮東,次子他守東,三子他景東。口傳三人死後與父親葬於天花線邵家墳。他鎮東扶助沐英開滇有功被封為“指揮武略將軍”。之後從元末到明朝萬曆年間200年他氏家譜被遷往文山丘北的族支帶走。莊上村他氏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他三達、他三祝、他三遵3兄弟的記載,又說他三達生他聚名、他聚太2子,他三祝生5子,只知老五他聚受,聚受無嗣,他三遵生7子,只知他世佩。他三達之下有長子聚名—世清—洪舉—朝俊朝鳳—志聰志雲—宗周—迎珍—佔有佔鰲—周元—從柱(生五子:開運、開能、開志、開武、開茂)—開運—敏才、紅才。共12代。(2)、他從林家藏“祖單”一份,註明1975年8月10日寫。記述他三曾—吉順—世佩—洪相—朝明—志忠—宗連—迎禮—佔榮—文元—崇林(1913年生)—開廣—萬才(1962年生)—,共12世。(3)、他開運家還藏有“祖單”一份(4寸長兩寸寬,中有斷頁,殘缺不齊), 列出一世祖他文喜到十四祖他吉元。

莊上村他氏字輩,按他開運家藏“祖系”,他氏字輩是三、聚、世、洪、朝、志、宗、迎、佔、周、從(崇)、開、才。按他從林“祖單”有:三、吉、世、洪、朝、志、宗、迎、佔、元、崇、開、才。兩份資料除聚和吉、周與元的區別外,其他大至相同。採訪村中他從書先生時,他說:他氏字輩,清代以前:三聚世洪,朝志宗迎,佔周元從。清代以前的字輩是有指向的,“三聚世洪”中的“三聚”可能指三兄弟,“世洪”可能也是分分合合的意思。訪村中他從林時,他說:“開”字輩從“他開廣”始,他開廣生於1940年,這一支民國時期啟用,稱“開財進寶,堆金積玉,榮華寶貴,萬壽長春”。不難看出,這四句話已經完全是中土民間世俗化的字輩了。

莊上村他氏族規,春節初一吃湯圓,初二吃耳塊,初三吃湯圓或包子。農曆6月24過火把節,8月15不過中秋節,10月初一至十祭祖上墳掃墓,其他節日和漢族基本相同。異姓娶他姓女必須抱草蓆到他姓各家大門外扣頭通報告知。他姓葬禮時近支親戚要關門吃飯等。

在調查中,村中他姓長老一致認為,他們原籍是蒙古人氏。調查中還了解到莊上村北面2.5公里處還留有元代“達子村”的地名(後改稱漾稻村);再是明初莊上村為明軍養馬屯軍的地方,村有寶馬寺;村中他姓至今不過“中秋節”等等。從口述史資料、碑石資料、世傳族譜、民俗等方面考證,我支持莊上村老:他姓“原籍蒙古人氏”的觀點。

有關他姓考述由編寫村史而起,資料從寫村史而得。提供家譜資料和被採訪的他氏諸位長老,有的早已過世,寫此文拜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