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又是一年寒衣節,家家墳前紙錢飛】

寧陽風俗:每年的清明,是人們返鄉祭祖的日子,而農曆的十月初一,天氣轉涼,是為去世的先人上墳送寒衣的日子,叫做"寒衣節"(父母去逝三年內上墳必須提前一天,名之曰"燒新墳紙″)。

子女們攜帶酒水、五供(雞+魚+肉+酥肉+丸子)、水果等供品和香燭、紙錢、金山銀山等祭品來到祖墳所在地(亡人不與活人爭地,墳墓三年後都會被推平種上莊稼)或者公墓,將所攜帶的供品在墳前或墓前擺好,祭品焚化,而後莊嚴肅穆地行禮,大放悲聲,並唸唸有詞地祈禱亡靈前來取"錢"。

如今的祭品也真花樣繁多——從前人們只是用木製的圓形中有方孔的模具(俗稱"紙戳")在黃草紙上砸上印記,就是所謂紙錢,沒有數目標誌,一塊錢買一刀(五十張至九十多張不等,如今的一刀紙大約二十多張)——現在的人商品意識強,有所謂的紙藝加工廠,用黃紙、錫箔紙、塑料、鐵絲等做成元寶、金山銀山、汽車、樓房、手機之類的時尚祭品,更有"天地通用銀行"發行的面值數百億千億(反正後面的零一大串)的冪幣(真擔心冪界被活人搞得惡性通貨膨脹,一根牙籤怎麼也得值五百萬元吧!),印有閻王頭像,跟真的似的。

我自然未能免俗,也為父母和祖先們送去了"錢"——盯著燒得發黑的地皮,我不禁悲從中來:爹孃啊,你們是否聽到子女的祈禱?是否得到我們送來的"錢財"?在那邊過得還好嗎?……回答我的只有地皮被燒得作響的"滋滋"聲和一縷縷青煙。

看著飛舞的火苗和繚繞的青煙,腦海裡總是浮現出爹孃在世時的音容笑貌和歷歷往事,也深深體會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的含義!

放眼望去,公墓周邊的小路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穿梭在墓區悲悲切切的人們,多是從外地奔回來給父母上墳的子女。

不由想起了 高菊澗《清明》 詩: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妝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為先人送寒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