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又是一年寒衣节,家家坟前纸钱飞】

宁阳风俗:每年的清明,是人们返乡祭祖的日子,而农历的十月初一,天气转凉,是为去世的先人上坟送寒衣的日子,叫做"寒衣节"(父母去逝三年内上坟必须提前一天,名之曰"烧新坟纸″)。

子女们携带酒水、五供(鸡+鱼+肉+酥肉+丸子)、水果等供品和香烛、纸钱、金山银山等祭品来到祖坟所在地(亡人不与活人争地,坟墓三年后都会被推平种上庄稼)或者公墓,将所携带的供品在坟前或墓前摆好,祭品焚化,而后庄严肃穆地行礼,大放悲声,并念念有词地祈祷亡灵前来取"钱"。

如今的祭品也真花样繁多——从前人们只是用木制的圆形中有方孔的模具(俗称"纸戳")在黄草纸上砸上印记,就是所谓纸钱,没有数目标志,一块钱买一刀(五十张至九十多张不等,如今的一刀纸大约二十多张)——现在的人商品意识強,有所谓的纸艺加工厂,用黄纸、锡箔纸、塑料、铁丝等做成元宝、金山银山、汽车、楼房、手机之类的时尚祭品,更有"天地通用银行"发行的面值数百亿千亿(反正后面的零一大串)的幂币(真担心幂界被活人搞得恶性通货膨胀,一根牙签怎么也得值五百万元吧!),印有阎王头像,跟真的似的。

我自然未能免俗,也为父母和祖先们送去了"钱"——盯着烧得发黑的地皮,我不禁悲从中来:爹娘啊,你们是否听到子女的祈祷?是否得到我们送来的"钱财"?在那边过得还好吗?……回答我的只有地皮被烧得作响的"滋滋"声和一缕缕青烟。

看着飞舞的火苗和缭绕的青烟,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爹娘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和历历往事,也深深体会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的含义!

放眼望去,公墓周边的小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穿梭在墓区悲悲切切的人们,多是从外地奔回来给父母上坟的子女。

不由想起了 高菊涧《清明》 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妆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