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天主堂前廣場,提北京輪滑不能不提這兒

王府井天主堂前廣場,提北京輪滑不能不提這兒 | 北京故事

“提到北京滑板不能不提教堂。”一個叫潘雲龍的滑手幾年前在網上說,“在這裡時不時的會出現一些外國朋友,看上去不起眼,過來就管你借板子,然後尖兒翻直接下五層,汗。”

教堂是北京王府井天主堂,它門前的廣場是 2000 年修的。作為王府井商業街二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賦予教堂神秘感的圍牆被拆除,教堂的院門西移,形成一個城市廣場。

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彈性良好的地板,讓天主堂前廣場變成滑板和輪滑的熱門地點。

地形對滑板運動來說相當重要。王府井天主堂前廣場西北角的 6 層臺階在全國也算能排得上號。高 70 釐米,長 4 米,從上面翻下來,一批老滑手把這叫做“風往北吹”,因為教堂經常有風,而那會兒流行孫楠。

雖然風往北吹,但臺階實際上是朝西面。劉瑋就是慕名來挑戰的,放了暑假,他一個人跑到教堂玩。“身邊玩板的不太多。”

如今天主堂前廣場的主流運動是輪滑。中軸線的西側,兩排明黃色的障礙桶尤其醒目。唰,20 歲模樣的一個男孩順著路線躥了過去,到廣場東邊停下,他衝對面幾個同樣穿著輪滑鞋的小朋友招手,唰唰唰,他們匯合在一起,坐在廣場邊石凳的家長們默默看著。男孩叫張金崗, 他還有個看著年紀更輕的助教,戴著護具的小朋友都是張金崗輪滑課的學生。

堂前廣場的開闊也讓天主堂變成了王府井步行街的一處景觀。遊客們來到步行街的尾巴,發現這樣一幢西洋氣息濃郁的建築,上臺階,從院門直直來到中央,距離大門 15 步的最佳拍照點排了一隊,像一條人工的“中軸線”。拍完照,他們的注意力又被北側的聖若瑟紀念亭吸引。

到了週末,堂前廣場是城內婚紗攝影的不二選擇。但只能拍近景,不然會拍到路人。這天如果陽光充足,排隊拍攝的新娘子會坐在教堂北邊的小路休息等候,順便補妝。

王府井天主堂前广场,提北京轮滑不能不提这儿 | 北京故事

大多數時候,堂前廣場的人說話都聽著輕,攝影大哥的“再恩愛一點”,廣場邊臺階的“坐 10 分鐘咱們回去”,或者院門入口的 “Is that beautiful?”,或許是大槐樹創造的寧靜氛圍起了作用。反而是輪滑摩擦地板的唰唰唰,張金崗帶來的音響裡放的流行歌最抓耳。

王府井天主堂前广场,提北京轮滑不能不提这儿 | 北京故事

“我以前在天安門滑,我爸是那邊的單位,當時我在天安門後傾的食堂上班,每天上午做飯,下午閒著沒事就出來玩輪滑,有一天有個老大爺跟我說,你可以去教堂那邊,可能有一些組織。”

張金崗在堂前廣場認識了 26 歲的浩哥,他倆玩得好,開始琢磨起做培訓課。“我爸希望我在國企踏踏實實做一輩子,但我覺得我沒有學歷沒有人脈, 我希望往高了走。想找一找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生活。”

張金崗開始把教輪滑當成自己在北京的事業,他形容教堂算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原本我們王府井七天都有課,兩年前我們決定做全職了以後,這裡的生源已經差不多了,就去鼓樓開了第二個場地。但前段時間高考,城管說我們可以緩緩,就換到了北濱河公園。現在我們週二和週六都在教堂上課,北濱河上三天。”

“北濱河那邊屬於咱家鋪的那種地板磚,稍微沾點水會很滑,但同樣你做動作會很黏,粘輪子。這邊就好很多,不管是做動作,還是發力,都有足夠的緩衝距離。”

“其實如果刷街的話會更舒服,教堂這裡只適合做剎車,一些飄逸靈巧的動作,但如果做培訓的話,還是這兒更安全一些。”

張金崗性格外向,不怯生,如今管理一個家長群,足有 80 多人。他主要負責培訓,浩哥負責外聯。“三千多 32 節課,一節課差不多一百塊,上兩個小時。雖然比其他教練貴一點,但我一開始就會告訴家長,一定會摔。我們是以教學為目的,不是哄著你玩兒。”

王府井天主堂前广场,提北京轮滑不能不提这儿 | 北京故事

“今年步子邁得很大,七月還幫前門一個商場做了仿真冰的青少年輪滑活動。我名片也發完啦。”介紹人就是一個“在這裡觀察了我們兩年的家長”。“政府不是 2020 年有個冬奧會嘛,輪轉冰,3 億人上冰雪,扶持項目很大,有這麼個機會。”為了公對公地和商場合作,7 月他倆還註冊了公司。

按張的說法,如今二環裡沒有其他的輪滑團體了,就他們一家獨大。但回到堂前廣場的時候,張金崗對商業化的說法就很謹慎,因為他沒有輪滑教練證。“其實我們輪滑不是什麼培訓班,就是一個‘廣場舞’的形式。”

週六的傍晚,平時應該是玩滑板的人該來的時候。但這天除了還在上學的劉瑋,那些已經上了班的滑手一個都沒出現。

張金崗解釋說,可能是天氣太熱了的關係。

七點左右,廣場舞的大媽大爺來到教堂廣場。張金崗把音響的音量調低,指揮小朋友們開始最後一輪訓練。天色暗得差不多了,他宣佈下課,把障礙桶一個個收起來,藏到教堂旁的大槐樹下,留待下次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