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呢?本來不想吼孩子的,但是一遍一遍的說,孩子就是不聽,在失去了耐心的情況下,脾氣一下子上來忍不住就打了孩子?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或者,在怎麼說都不聽的情況下,沒有底線的縱容孩子,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就算超出了你的忍受能力,也還是讓他為所欲為?

又或者你在專斷和嬌縱之間,左右搖擺,不知道用哪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更合適?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做父母的不是天生就會的,也是需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就像工作前要接受教育和培訓一樣。

01.當孩子不聽你的話時

“專斷型”媽媽麗麗最近很焦慮,而且還很恐慌。

事情要從9歲的兒子嘟嘟,不願意做作業時開始講起。

嘟嘟每天放學回到家,做作業都是磨磨唧唧。麗麗苦口婆心的和嘟嘟講了一大堆的道理,嘟嘟就是聽不進去,照樣做作業還是拖拖拉拉,還發脾氣。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如果再逼得緊一點兒,嘟嘟就會扔作業,破罐子破摔,還總是嫌作業多做不完,沒有玩的時間。麗麗耐著性子和嘟嘟說:“你馬上去做作業,做完作業再說別的,不能光想著玩兒了,你看你的同學西西,就比你聽話。”

嘟嘟受刺激了,大聲說:“你和西西過去好啦!西西比我聽話!”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麗麗一氣之下,打了兒子一巴掌。

這回倒是聽話了,嘟嘟一邊哭一邊做作業,情緒很激動,精力也無法集中。

這樣的事情經常都會發生,麗麗感覺到又焦慮又恐慌。焦慮的是,孩子怎麼樣才能做作業;恐慌的是怎麼教育孩子,嘟嘟上三年級了,如基礎沒有打好,學習落下,以後會越來越不想學的。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相反的事情發生在“嬌縱型”媽媽小美身上,那就是,只要孩子做作業,讓她做什麼都行。孩子做著作業,一會兒口渴了要喝水,一會兒又餓了要吃東西。這樣做不但習慣沒有養好,還被孩子使喚的團團轉。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一點兒也不懂得感恩。

這是平時我們最常見的兩種教育孩子的方式,相信你也一定聽到過或者看到過這兩種方式。要麼太專斷要麼太嬌縱,都不好。

02.專斷或者驕縱帶來的是什麼?

專斷:當時有效,但過不了多久會再犯。

作家珍妮·艾裡德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上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就像開頭提到的嘟嘟一樣,可能會因為媽媽獨斷而暫時妥協,但是事情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如果麗麗一直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嘟嘟的話,可能會讓嘟嘟變得很沒有主見,唯唯諾諾,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以至於以後走上社會也是這樣。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還有可能造成另一種極端,孩子在長期的壓抑下,會有很多的不滿,又不敢說,也沒有人可以傾訴,最後就會使孩子變得叛逆,脾氣暴躁,感覺父母什麼事情都針對他,和他對著幹,他也會反過來和父母這樣對著幹。

雖然專斷和懲罰暫時管用,但長期來看,他會導致孩子出現憤怒,報復,反叛和退縮這四種行為。

嬌縱:以自我為中心,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

這種類型的父母也沒有和孩子進行過有效的溝通,經常性的是父母先妥協。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而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會覺得周圍的人都欠他的,或者全世界的人都欠他的,也往往不會和別人合作

其實不管是專斷型的教育還是嬌縱型的教育,都沒有把握好一個度,沒有掌握一個平衡,最終讓孩子喪失了應有的責任。

想要既不專斷又不嬌縱,作為父母的你,應該瞭解一下"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式。

03.和善而堅定的重要性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與堅定並行才是根本所在。

身為父母,除了專斷或者嬌縱,還能怎麼做?

比如在家庭作業的問題上,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制定孩子看電視,晚上外出玩耍或做家庭作業的時間限制,並讓孩子也參與討論。

一旦孩子自己決定了什麼時間寫作業最合適,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立一些限制。比如:“看電視或者玩遊戲,只能一個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做作業期間,我只能從6:00~7:00可以幫助到你,其他的時間,即使你做不完作業來求我,我也不會答應。”

如果孩子參與討論了,並理解了討論時設立限制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責任,他們

就會更加樂意遵從這些限制

很多父母或者老師,很想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用和善而堅定的話語,但到用的時候卻常常不知道怎麼說。避免平時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話語,以免孩子抵制或反叛。為了增進孩子們的合作,以下是書中的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說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再繼續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

要做,不要說。(比如,平靜的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該怎麼做。)

我們待會兒再說這件事。現在應該上車了。

(當孩子在商店發脾氣時)“我們現在要離開商店,待會兒(或明天)再來。”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積累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並記下來,以免在教育孩子時忘記。

[結語]

今天我們分享了“專斷型”父母和“嬌縱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給大家介紹了“和善而堅定”是什麼和該怎麼做,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今日話題]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你希望自己做個什麼類型的父母?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想法!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