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昨夜看視頻,竟然會看到很多年前的《追夢人》,聽著熟悉的旋律突然就想起三毛,這個英年早逝的臺灣女作家,留給我太多少女時期的美夢,只是韶華早謝讓人感嘆事實易常。

最早認識三毛,就是讀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那時候第一次知道原來愛情可以這樣浪漫,生活原來也可以這樣活。她的書本就象互聯網一樣打開了另一個人生的世界。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三毛,原名陳平。父母都是大陸人,後來全家遷居臺灣。有一個大她四歲的姐姐和兩個弟弟。

學生時代的三毛一度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因為成績不好不得老師喜歡。但隨後三毛髮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留級,三毛把題目背下來。小考因此得了滿分。數學老師懷疑她做弊。但三毛不肯認。數學老師因此又出題給她做,她又是零分。並且給她用筆在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三毛。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三毛因此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從此她開始逃學,最後終於退學回家。

這是三毛一生中最嚴重的轉折點。她逃學出校就是在公墓看小說,後來也是到圖書館看書,這些都為她後來的文學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時讀三毛的時候最不可思議的是三毛的父母,這對普通的父母在對待一個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一個“問題”兒童的女兒時,沒有一絲厭倦,有的只是無限的耐心和愛心,他們用包容的愛心慢慢打開自我封閉的三毛。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就是今天來說,這樣的父母也不多見。三毛的一生象花一樣盛開到極致的絢爛三毛的父母功不可沒。

他們和今天的父母最大的不同在於,面對小小年紀“失敗”的女兒更多給予的是容忍和關愛,這樣的父母是任何年少孤獨的自己都恨不能擁有的一種奢望。

後來關在家中的三毛跟著顧福生學習水彩畫。這是三毛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也是她寫作生涯最主要的引路者。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顧福生雖然不是教育家,但他鼓勵三毛向文學方面發展。因為當時的三毛除了父母不跟任何人交流。但顧福生就伯樂一樣識出面前的小女生敏感脆弱的心靈可能更適合文學方面。所以他鼓勵她找到自己的方向。

更令人妒嫉的是,他不但介紹很多作家給三毛認識,還把三毛寫的作品《惑》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並且在《現代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從此打開三毛自我封閉的世界,改變了三毛的一生。

三毛後來說,“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上都會嘩啦嘩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這個才思敏捷的少女脆弱的象風中無根的浮萍又驕傲得象一株帶刺的仙人掌,她在文學的世界裡開始流浪,在感情世界裡也一直孤獨無依。

她象個斷線的風箏隨處飄蕩,先後遊學於西班牙,德國,美國,這個風一樣停不腳的女孩一直不知道自己要飄到哪裡去,她一生都在尋找愛情卻一直跟各種愛情擦肩而過。直到她認識了潛水員荷西。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這是三毛一生裡的第三段感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愛情,但也是她一生悲劇的開端。

因為三毛喜歡撒哈拉,荷西這個浪漫的大鬍子男人為了三毛放下跑到希臘的機會到西撒哈拉沙漠找了一份工作。然後兩個相愛的人在撒哈拉大沙漠安了家。

這是三毛一生創作最豐盛的時刻也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候,她和荷西在一起生活了五年,荷西象情人,象兄長,他給了三毛這個內心一直不安份的女孩一生最深刻的愛情。

荷西問三毛:“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三毛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也有例外的時候。”三毛嘆口氣說。

“如果跟我呢?”荷西自然地問。

三毛道“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問,“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婚後,大鬍子荷西象寵孩子一樣愛著三毛,荷西上班,三毛就在撒哈拉沙漠裡撿各種古怪的東西,在這無人的曠野,三毛開心得象一個孩子擁有了全世界。

荷西下班,兩人就一起手挽手去遊玩。她哄荷西,自己母親從臺灣寄來的粉絲是“雨”,說是天上下雨時收集的,把荷西哄的一愣一愣的。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料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也許上天也嫉妒這份灑脫的愛,五年後,荷西在一次潛水時出了事。三毛這個才女從此無法自拔。荷西走後,她做過最瘋狂的事,甚至是徒手挖荷西的墓。她在心中從沒想過有一天荷西會離她而去在這孤零零的世界。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荷西走後,三毛開始在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1982年,返回臺北。主講和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1984年,三毛患上子宮方面的癌症。

1985年,三毛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1991年,三毛自殺於臺北榮總病房。年僅48歲。

三毛,一生追夢的少年

慧極必傷,三生這個一生都在追求愛情的女孩最終還是過不了情字這一關。在《火紅的五月》裡三毛寫道:

女人是一架鋼琴,遇到一位名家來彈,奏出來是一支名曲,如果是普通人彈,也許會奏出一去流行曲,要是碰上不會彈琴的人,恐怕 就不成歌了。

這個一直想找到合適彈奏自己的才女一根絲襪帶走了自己,留給世間更多是遺憾和難過。三毛的一生其實一直都在尋夢裡度過,一直活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這是文人的通病也是三毛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