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敢把先進的F35對外銷售,難道不擔心被仿製嗎?

崔亞玲


美國對外賣的飛機多了,也沒見誰仿製出來啥。像F-15、F-16到現在都賣了40多年了,依然只有美國會造,韓國、土耳其之類的都是許可證生產,日本的F-2也是美國提供了基本設計和大量技術才整出來。至於這兩款戰鬥機所用的F110、F100系列發動機,則完全是靠美國提供。

到目前為止,只有英、俄、中等寥寥幾個國家能設計和生產F110、F100級別的航發,英國還能設計和生產F135級別的航發,也就是被F-35列為備用的F136發動機。沒有發動機,想發展F-35這種戰鬥機就是天方夜譚。而現代小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難度有多大,就是別人的發動機擺到那兒讓你拆了測繪,你也搞不出來。

再說氣動外形,不要看模樣都知道,但是讓你動手照樣子弄出來,難度不比發動機簡單多少。因為即便仿製,該做的風洞試驗也少不了。光是高性能的風洞,就把絕大多數國家擋在門外了。而像戰機的材料技術,機翼和機身的一體成型技術,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尤其是T/R模塊所用的芯片設計、材料、加工工藝和封裝,火控軟件的編寫等等,都遠遠不是看一下就知道怎麼弄。比如F-35機身中央隔框的鈦合金材料採用了高性能切削加工技術,但是鈦合金怎麼生產、高性能切削加工技術又是什麼,不懂的還是不懂,看了也不懂。F-35還有大量的複合材料,這些組成結構是什麼,又怎麼弄出來,看了還是兩眼一抹黑。

F-35每個零部件的加工工藝、公差的要求是什麼,有沒有達到要求的工業母機,如果有加工母機又該怎麼加工,如何對成千上萬的零部件設計、生產進行組織協調,總裝生產線怎麼安排等等,這不是涉及到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實力,而是涉及到一個國家整體工業的實力,而且這種工業實力還必須很接近美國,如此才有可能仿製出F-35。放眼全球,有幾個國家能夠達到這個標準?但話說回來,如果有這種工業實力,又何必吭哧吭哧去仿製F-35,自主設計和生產同級別的戰鬥機豈不更好。(S)


聯合防務



根據洛.馬公司的考察,目前日本三菱重工的小牧南工場組裝的F-35戰鬥機的質量是最好的!品質優良性超過了美國本土製造的。

目前F35系列戰鬥機有兩條“海外組裝線”:一個在意大利,一個在日本。

意大利這條生產線,今後全歐洲購置的F35都要去那裡“提貨”…將來“北約”甚至是美國自己駐歐洲的F35大修也不必回到美國了,在意大利就能完成;日本這條生產線,目前只為日本提供F35,將來也會仿效意大利的模式,為亞太國家和駐東亞的美軍服務。

既然是歐洲和日本都有組裝線了,那麼F35有沒有被“仿製”的可能?其實美國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原因是F35系列屬“國際飛機”,是美國與盟國合作、合資的產物!有許多北約國家參與,並且某一些零部件也由參與國提供!飛機本身也只有工業強國才有資格製造的!凡是參與F35的國家,大部分都能製造飛機機身部分,比如:日本和意大利…但是,F35的發動機、航電設備這類的核心設備……則只能有英美幾個別的公司製造。


英國參與F35項目中的EODAS,就是F35“下巴”上的那個光學跟蹤裝置。

英國也只是在“光電分佈孔徑系統”(EODAS)參與了一部分,剩下的一些“高精尖”的子系統包括髮動機,統統有美國自己製造!因為,其他國家根本製造不了!

實事求是的說,F35 所使用的F-135 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0噸級別,確實讓人吃驚!其它國家不說是“望塵莫及”,但也是“難以望其項背”!英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航空發動機製造大國,以自己現有的技術水平也是仿製不出來的,這不是替美國人說大話,科學進步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和強大的國力支持才能更上一層樓!



羅爾斯.羅伊斯那麼強大的“航發”研製/製造能力,也只是參與了垂直起降“升力扇”部分。

由於製造工藝水平和科技含量太高,美國並不擔心F35的技術外洩乃至有人仿製! F35這種高檔飛機必須是由:工業門類齊全,航空工業技術發達、科研積累雄厚的國家才能製造,但目前擁有此等能力的國家世界上勉強有仨!其他國家不是工業上有所欠缺,就是財力上缺乏!就算將全套的F35圖紙給他們,也不可能獨立製造出來… 所以,美國自己清楚買給自己的盟國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盟國各方面都比他弱),也不擔心被仿製,就算是仿製出來那也是十幾二十幾年後的事情,到時美國已經出現更先進的機型了。


皇家橡樹1972


美國對於f35攻擊機外銷,是既定的。早在上個世紀,洛馬為了擬補製造f22所產生的巨大損失,續而聯合了多個國家投資,製造f35作為低端機補充,以及對外出口盟國、傀儡國,作為褥羊毛、收保護費的一種方式,收刮小錢錢。

至於美國不擔心被f35仿造,那是假的。否則,就不會有在日本授權生產的f35a,單價要到5億美元。關鍵部件在美國生產,日本只不過是大散件安裝,技術含量一點也不高。

美國是一個商人國家,對技術專利產權極其管控,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辦法。為此無所無用極行,如高通對蘋果的專利控訴,cia對中國商人的釣魚執法,甚至是當今造成惡劣影響的,連人權假面具都不顧及的扣壓華為負責人。

武器是一種特殊商品,特別是f35這類型的高科技武器,美國對此管控極嚴,對盟國都有區別對待。對於中俄這類型的國家,早期就有巴統協約,後有瓦森納協定,涵蓋了軍民用的先進技術產品。

到了如今,能生產5代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能生產也不會去仿製,就像中國生產的殲20已全面超越f22及f35的技術及製造水平,以至於美國有人鼓吹偷取中國的殲20。因此,到了5代機時代,有能力製造的,對f35不稍一顧,沒能力製造的,像日本有錢也不能獨立製造,其技術門檻極其高,難以逾越。


清風雲淡霞滿天


這個問題反過來說,如果美國怕被仿製那麼他還敢全世界賣嗎?說白了,F-35的那些用戶壓根沒有這些技術,就算想仿也是“心有餘而立不足”,就算是擁有總裝線的日本和意大利也是沒有能力仿製。況且一旦偷著仿製就等著美國的政治制裁,所以既然有的用那麼就老老實實用就行。

其實所謂的“逆向工程”根本就不是拿來“抄”這麼簡單,一切逆向工程都無論大小都是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基礎研究之上和實際工業能力之上。舉個簡單的例子:英特爾的CPU,相信屏幕前的朋友使用的電腦大部分都是英特爾的,然而你“逆向”一個試試?所以你不管仿製F-35還是仿製B-2都脫離不了那些理論研究、材料、計算機、加工、經驗等等問題,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國家是否有完整且成熟的航空工業,如果有咱們再來談談仿製的問題,如果沒有那麼就不要去嚷著搞仿製,老老實實的用就行。

F-35戰鬥機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他那個“給力”的F-135發動機,就因為只有1臺發動機所以經常被網友誤認為是“輕型”戰鬥機,然而他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1.5噸,如果按照最大起飛重量來看可以劃到重型戰鬥機行列。F-18”大黃蜂“使用2臺F414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9.8噸,F414單臺加力推力9.98噸,F-35這是一臺當兩臺。我們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的現役主流小涵道渦扇發動機推力和推重比:F119-PW-100加力15.8噸,推重比9、F-110加力14.2噸,推重比7.74、AL-31F加力12.3噸,推重比7.9、WS-10B加力14噸,推重比8.5。然後呢,有能力仿製F-135發動機的國家有幾個?從目前來看只有英國羅羅能仿製的最接近,法國賽蜂和俄羅斯土星頂多就算半個能仿製的國家。還有,俄系發動機普遍極限壽命在4000小時-5000小時,而F-135達到8000小時以上,還有說法是13000小時,這種逆天的壽命還是一臺當兩臺用。

好了,我們再看一下F-35的用戶,除了美國之外就是英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色列、丹麥、比利時、挪威、荷蘭,再加上個土耳其。然而這些國家中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國家的實際工業水平根本不支持F-135發動機的仿製,就算拋開實際性能僅僅是“照葫蘆畫瓢”的能力都沒有。而英國呢?如果英國有錢幹嘛要去找美國買F-35呢?所以,美國既然敢把F-35賣出去就不怕他們在裡面“耍心眼”,F-16戰鬥機賣給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然後呢?需要買的到現在也還是那個水平,高水平的也不需要買。


雛菊西瓜Peterpan


毫無疑問,F-35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為數不多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必然也彙集了部分美國軍工的核心技術,而且作為一款對外銷售機型,就一定存在技術外洩的風險!

當然,美國肯定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選擇F-35買家的時候也有相應的門檻。首先,F-35在研發之初就被定義為一款多國聯合參與的五代機項目,因此這些參與研發的國家人人有份。

但即便如此,美國也對聯合研發國進行了等級劃分:英國是唯一的一級合作伙伴;二級合作伙伴分別為荷蘭、意大利;三級合作伙伴為挪威、丹麥、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除此以外的以色列、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國都屬於安全合作伙伴關係。

不難發現,能夠採購F-35戰鬥機的無一例外都是美國的盟友。但盟友未必就一定可信,所以美國在同採購國進行交易時,都會簽署一份類似保密協議的文件,目的就是防止相關技術被故意洩漏給第三方國家。

另外,美國對外出售的雖然都是F-35,但不同國家的待遇也不盡相同。以英國為例,其作為一級合作伙伴,不僅能夠得到實機,而且也能獲得部分技術轉讓;但一些安全合作伙伴買到的F-35有可能是技術"閹割"版。

客觀而言,美國敢於出售F-35就證明其並不擔心洩漏技術。畢竟先期圈定了一個可信任範圍,而且適當取捨的主動權掌握在美國手裡,還有就是對部分工藝的自信(送給你未必就造的出來);反觀F-22,那才是真正的結晶產品,關係再好、價格再高一律免談……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國當然不用擔心,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

因為第一,它出口的這些國家都是它們一個陣營裡的,都是它的小弟。

而且目前為止,都被它控制得死死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威脅到它的老大的地位。

而且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美國看的清清楚楚。大凡通過武力做老大的,而不是“以德服人”的,都會對小弟們嚴格把控,嚴密監視。這個叫做“做賊心虛”。

象日本,除了駐軍以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有一個什麼“特別調查科”,可以隨時搜查首相的家的。雖然是傳聞,但也說明一些問題。

說到底,就算有哪個不開眼的敢仿製出來,美國也會立刻帶領一群小弟去把它滅了。

誰敢自不量力,惹禍上身?

第二,F35是美國高科技的集大成者。各方面都是用最新,最好的科技。

美國那些小弟都被他閹割了的,科技方面,只能在一二項上比較優秀,整體上差得遠呢。

就算任由它們去仿製,它也造不出來。至少二十年內造不出來。

象高科技的複合材料,讓它去研究,它也不知道是怎麼造的。

知道怎麼造的,沒有生產能力或原料,也造不出來。

就算能造出來,也需要時間和龐大的人力物力,這麼大動靜,美國人早知道了。

還有一個,就是這些進口國,很多是當初美國人忽悠進來加盟的,是給了錢的。

所以,美國人敢出口給你,就不怕你能仿照。不信你試試,不打你個滿臉桃花開?


飛星軍事


美國這些年一直在積極推銷F35,同時對F35戰機的綜合性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既然是這麼好的一款飛機,美國人為什麼就不能像雪藏F22一樣,把F35也藏起來,反而積極外銷呢?其實美國軍方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一開始就認清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F35並不是一款高端隱形機,它只能算是一款優秀隱形機。第二件事,是美國也不怕F35被仿製,誰要是有能力仿製F35肥電,美國就不賣給它。如果有哪個國家參考買到的F35努力個一二十年,成功仿製出來。到時候美國早已經推出了比F35和F22更好的六代機,美國也無所謂,根本不擔心。

F35因為其肥碩的外型,被大家戲稱為肥電,可實際上F35戰機的機動性能可圈可點。實現這一點,靠的就是F35的超級大心臟F135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相比於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進步很大。尤其是在發動機壽命上,更上一層樓。目前國際上能夠研發F119這種發動機的企業,就那兩三家。至於f135發動機,恐怕只有普惠公司和羅羅公司聯手,集成彼此的強項,才能辦到。如果解決不了發動機問題,就算仿製了F35的外型,也沒有什麼意義。

美國研究了幾十年的航電技術,把精華都放到了F35這架戰機上。航空電子技術確實有一些彎道超車,或者模仿借鑑的機會,但只能借鑑到技術,很能獲取實際的經驗。美國相關電子企業在發展航電的歷程裡,也走了不少彎路,這些失誤不會告訴別人。其他國家想要模仿,還需要走一段歷程,經歷一些失敗,才能知道哪些經驗是有用的。F35戰機的隱身塗層技術也很高端,對於連第一代隱身塗層技術都沒搞明白的國家,想要學習模範美國的第三代塗層,就有點脫離客觀實際了。

F35不怕被模仿,也很難被仿製出來,美國對此是放心的。


兵說


美國在出售F-35戰鬥機之前,當然會研究這種可能性,不過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已經保證了這種問題不會發生:

1、但凡是能購買到F-35戰鬥機的國家,都是美國的戰略盟友。

這些國家比如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倭寇、挪威、荷蘭等等,當年也花錢參與了F-35研製計劃,現在這玩意弄出來的,當然要擁有購買權力。況且這些國家哪個對美國而言不是聽話的盟友。就是買了回去,也沒人敢把這些F-35拆成碎片好好研究的。

2、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獨立的自主研發第四代戰鬥機能力。

通俗的說,就是實際上二流、三流國家獲得了F-35戰鬥機,即使將其拆開了,也無法能夠“山寨”出一款類似F-35的戰鬥機。就是一個機體上的結構件能夠被逆向測繪出來,但是材料呢?加工精度?工裝精度?測繪出,未必就能製造出。

還有無形的航電軟件部分,那可是無法逆向編寫出來的,算法可不是肉眼能看得見的。

所以說嘛,山寨一款家用電器還算是低端技術能力,要是能山寨戰鬥機、山寨一款第四代戰鬥機,那這個國家的工業、科技水平要相當高才可以。山寨這一個詞,未必是貶義詞,就看山寨這一個詞之後附帶的名詞是什麼。

3、美國最防範的就是俄羅斯和咱們了。

只要F-35的技術不流到這兩個國家,那就基本上沒事。可是一旦流入到這兩個國家,那就表示F-35的技術已經沒有任何技術壁壘了。美國人得動手再研發第五代戰鬥機了。


瞭解更多軍事、航空領域相關專業性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美國大肆出售f35戰鬥機,甚至於俄羅斯都有可能通過印度或者土耳其獲得到f35戰鬥機,那麼美國就不擔心被仿製麼?美國完全不耐心,甚至於如果說華俄真的仿製f35的話,美國做夢都會笑醒。

第一,戰鬥機是一個整體化系統化的工程,受限於不同國家的發動機推力,冶金能力,製造能力,加工製造精度等等方面的限制,仿製一架戰鬥機,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就算是圖4那樣的1:1仿製,最後也發生了鋁材厚度不一致以及武器的改進。這就是因為不同的國家對於武器的性能趨勢是不同的,比如說異國希望擁有更強大的武力,所以說他們寧願削減一下轟炸機的載彈量,比如說美國的b17,但是英國表示還是更大的載彈,所以說往死裡掛,然後就換上了7.7毫米呲水槍。

實際上,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一個非常尷尬的類別,理論上來說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能夠更好的利用,在戰後被摧毀的,破碎化的機場跑道來進行起飛,並且在降落過程中,對機場的要求很低,隨便的,一個平地就能降落。

但是巨大的油耗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戰鬥機無法忽視的問題。

並且碩大的升力風扇/升力發動機也會嚴重擠佔機體內部空間,導致戰鬥機載彈量,最大燃油量以及機體結構強度下降。

當然了,真要用到垂直起降戰鬥機上一線的時候那麼就證明機場已經殘廢。

所以說,就算他的性能差點,但是起碼他們飛起來呀,而不是像常規起降飛機那樣,困在地上動彈不得。

接著垂直起降戰鬥機在航母上找到的,適合他的空間,短距起飛能力強,短距降落能力強,哎呀媽呀,完美哈。

然後問題就來了,如果航空母艦或者說兩棲攻擊艦數量不足,研發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戰鬥機會導致什麼問題?

巨大的研發成本均攤,所以說如果我在短期內只打算建造5艘,或者說10艘的兩棲攻擊艦。就算一搜兩棲攻擊艦,按照50架艦載機的配比,這也不過500架而已。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上有250個就撐死了,那麼如果我們將這個至關重要的機會用在f35b的仿製板上,而非自行研發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上,那麼就等於打斷了我國垂直起降電動機的研發可能



所以像f35這種東西,有遠見的國家會自行研發性能相似的裝備,而非照搬照抄,工業系統不夠的國家讓他照搬照著他也做不到,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擔心,太氾濫導致f35技術外流呢。

如果這些東西能夠封死他國科技樹的話,對於美國而言,那才叫一本萬利。


實際上美國屢次向日本出售,或者說扶持日本高尖端武器的發展,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因素。

歸根究底,只有沒有創新能力的國家才會照搬照抄,如果說能力的國家更多的是哎呀,還能這樣子?

而不是哇!這樣做也行。


嘯鷹評


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戰鬥機的國家並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瑞典和法國,另外就是歐洲幾個國傢俱備聯合研製的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颱風戰鬥機。除了西方國家之外,中國也具備獨立研製戰鬥機的能力,最明顯的就是中國裝備了殲-20這款隱身戰鬥機。


F-35閃電II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一款聯合攻擊機,這是一款開始於18年前的項目。如今這款具備隱身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已經開始批量交付,世界上在15個基地擁有320以上的F-35閃電II戰鬥機。

美國出口的F-35戰鬥機的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並且大部分是不具備戰鬥機研製能力,也就不具備戰鬥機的仿造能力了。F-35戰鬥機是一款高科技的產物,其搭載的F135發動機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建造的。


其實戰鬥機銷售就跟汽車一樣,買了也不代表有能力仿造啊,一個外形不代表所有。戰鬥機是一個集合了多種科技成果於一身的裝備,出售給別人根本不同擔心被仿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