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本文由“教育暢談-文墨”原創

關於孩子放學回家後,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網上搜索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答案基本上都一致,那就是建議家長讓孩子先玩,然後再讓孩子寫作業。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但是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讓孩子先寫作業,在寫作業期間,讓孩子短暫休息,可以玩一玩。

那麼,家長的這種安排是否穩妥,其實,也沒有人給出準確的答案,家長這樣做,無非是出於這些考慮。

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讓孩子先寫作業的原因

1、“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

沒有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學習好的,這也是作為家長的正常心理,要想讓孩子學習好怎麼辦,自然得多下功夫,付出汗水。

大發明家愛迪生都說了: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才會成功。

名人的話還是很有效力的,所以,家長在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作用下,抓緊一切時間讓孩子學習,恐怕耽誤一秒,都影響了孩子成績。

家長有這樣的心情人人都能理解,畢竟都有這樣的經歷,這時候,就不太注重方法得不得當了。

2、秉承“笨鳥先飛”的教育思想

笨鳥先飛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可能是不夠聰明,所以就在時間上找,實際上,孩子都不笨。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受其影響,在大部分孩子學習都不太好的情況下,家長自然想通過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來達到趕超前面同學的目的。

記得,網上曾經有人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超越同學最好的時間就是假期,意思是放假期間,有些孩子貪玩,學習自然受到影響,而這個時候孩子只要發奮學習,超越前面同學的機會大大增加。

3、孩子的作業量太大

孩子的作業量大不大,作為家長最有發言權,那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在陪讀,孩子每天的作業量,他們心中都很清楚。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西班牙就因學生作業量大曾經引爭議,有人建議,對孩子的作業進行差異化佈置。

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大學的研究員皮拉爾解釋:“根據收集的數據顯示,在一個特定年齡段中,在作業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就能獲得更好的成績,此結論對於中學生來說是成立的,但對於小學生來說並非如此,這種差異可能與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關。”

也就是說,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沒有問題,確實能夠提高學生成績,但是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就另當別論了,佈置大量作業不一定能提高孩子成績,所以有專家說,小學更關鍵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

4、孩子自控力差

大多數孩子學習主動性不強,自控力比較差,如果家長不督促孩子馬上寫作業,孩子就磨磨蹭蹭,久久不能動筆。

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對自控力的定義:

自控力包括3大力量:

“我要做”:堅持去做該做的事情;

“我不要”:不做不該做的事情;

“我想要”:有清晰而明確的目標。

家長對照心理學家提出的自控力定義,看看孩子是不是屬於自控力差一目瞭然。

自控力差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導致孩子拖延,專注力不夠,寫作業用時較長。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效率低,家長自然要從時間上找。因此,孩子回家後,家長就會督促孩子馬上學習。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道理家長不是不懂,只是家長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去賭,萬一賭輸了,感覺就像沒有了機會一樣,所以,家長只能從時間上硬磨。

學習沒有一定之規,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情況自己把握

孩子的學習狀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實,並沒有一定之規,家長要結合自己孩子情況而定。

有專家建議:家長要尊重教育規律,借鑑一些研究成果,通過實踐摸索,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辦法才是上策。

1、孩子回家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家長視情況而定

由於,全國各地存在一定的差異,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同,孩子上學、放學後出行方式不一樣,這些因素都左右著孩子是先學習,還是先玩。

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學習後,再玩一會,那麼他的記憶力在8小時後,會下降到10%;如果一個孩子一天都是在不停地學習,中間沒有玩樂休息的時間,甚至犧牲一些睡眠時間用來學習的話,那麼8小時後他的記憶率會接近0%。

這個研究成果,說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要勞逸結合,學和玩要兼顧。事實上,學校教育就遵循了這一規律,每節課後都有10分鐘的休息玩耍時間,還有大課間操,這樣,孩子不可能處於全天候學習狀態。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著名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認為:孩子放學回家後不應該先做作業。他的說法沒有錯,但是,家長要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些孩子放學後,距離家比較遠的,路上和同學結伴而同行,有說有笑,就是最好的放鬆;還有孩子坐校車,耽擱的時間更長,這種情況下,回家還要在玩上一會嗎?如果孩子離學校非常近,幾分鐘就到家了,這可以讓孩子玩上一會,在學校上了一天課,總得喘口氣。所以說,具體怎麼做,家長還得結合自己的情況定。

2、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孩子回家後,總不能讓孩子一直學到睡覺,中間也得有幾次短暫的休息,就和學校上課一樣。當然,這個休息時間多長,家長可以和孩子研究定。不過家長要注意,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研究表明,孩子注意力穩定時間分別為:5~10歲孩子是20分鐘,10~12歲孩子是25分鐘,12歲以上孩子是30分鐘。

這就告訴家長,根據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孩子小,學習時間就短點,休息一會,再接著學。年齡大的孩子,家長就可以讓孩子每次學習時間長點。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不一樣,這一點家長要引起重視。小學階段的孩子注意力穩定時間稍短,家長每次讓孩子學習時,時間就不宜太長,如果太長,孩子的學習效果不好,效率低,有時候還可能適得其反。

3、家長不要忽略孩子玩的重要性

孩子應該有玩的時間,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玩什麼很關鍵。如果休息時間,讓孩子玩手機遊戲,這樣會對學習有幫助嗎?相信家長早已經深有感觸了。

就像有的專家所說,孩子放學回家應該先玩,其目的就是,讓孩子有一個短暫的活動時間,畢竟學習一天了,那麼,孩子玩什麼呢?

美國《神經影像學》曾報告說:運動能對人的大腦結構產生重大影響。運動刺激,帶來的腦細胞的“生長”和“擴容”,會讓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靈敏力,反應力都會越來越好 。

孩子放學後,學習和玩耍哪個先進行,專家的話讓你不再糾結

顯然,孩子玩要玩出高度,從而對學習起到幫助作用。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就是運動。比如男孩子喜歡玩籃球,女孩子愛打羽毛球,這些在小區內都可以實現。最方便的還有跳繩,人人都適用。甚至還可以爬樓梯。因此,家長不可忽略孩子玩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孩子放學回家後是先學習還是先玩,家長不用糾結了,根據這些研究成果,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制定計劃,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即可。只要把握好孩子勞逸結合,運動高效的原則,孩子的成績就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