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願存希望—給年輕老師,保持當初的倔強的勇氣

早上一看新聞,就被震驚了,四川一學生用書連續暴擊班主任頭部九次,班主任當場昏迷……學校和醫院,從來不會缺少吸人眼球的熱點。

人多的地方,更容易有矛盾。醫院人滿為患,學校熙熙攘攘,所以醫患關係,師生關係肯定不會一點波折都沒有。若是遇到不良醫生,失德的老師,在經輿論渲染,那打擊面就擴大到全行業,一人咳嗽,全部吃藥,原本緊張的關係就像一張弓,不停加碼,繃得越來越緊。

有過來人對新教師講:要學會當一個佛系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聽不聽,不要管,上課睡覺吃東西打鬧,也隨他去。教好自己的課就行,因為萬一惹出事來,吃虧的總是老師。咱們可沒有孃家撐腰,教體局,學校都想息事寧人……

每個新老師,在入職伊始,都意氣風發,幹勁滿滿,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我也不例外,所以更不甘心做一個佛系老師,我還有自己的倔強和堅持,因為面對著是活生生的孩子。所以一接班主任,就堅信著“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理念,對於不聽話的,依著我的脾氣,肯定用特殊手段教育他們。還好,至今沒有投訴的,倒吸一口涼氣。班會那天,就對他們講;“這樣的大環境下,你們以後絕不會遇到我這樣管你們的班主任。而且幾年以後,我肯定也會被冰冷的現實磨平稜角,那時的我,跟現在也絕不會相同。”

聽說國家修改了《義務教育法》,也對教師懲戒權進行了討論。但在我看來,有些晚了,當然有總勝過無。目下的教育大環境已經被尸位素餐的專家們帶偏了,家校之間不信任的鴻溝越來越大。基層老師雖然人數眾多,但卻人微言輕。如果規定教育懲戒應該由誰來打,有誰來監督,什麼時候打,在哪個地方,打哪個部位,打幾下,輕重怎樣,打完之後怎麼辦,既不能傷到孩子的自尊和肉體,又得起到教育意義……那還是算了吧,還是由起草法案的專家來做吧。看似一個尚方寶劍,卻更像一個燙手的山芋。

無論平時在罵醫生沒有醫德,發生意外第一時間還是撥打120;

不管罵老師再怎麼沒有師德,家庭教育永遠不能替代學校教育。

醫生目睹著醫院裡的生老病死,體驗著不斷的絕望;教師則看到朝氣蓬勃的孩子身上蘊藏的希望。都是特殊群體,更需要信任和支持。

覆巢之下,願存希望—給年輕老師,保持當初的倔強的勇氣

法律法規,使得責任劃分有法可依;條條框框,卻加大了人們之間的猜疑和隔閡。學校、醫院理應多些人情味和信任,化戾氣為祥和。也給新老師努力下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