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衡水中學與毛坦廠中學模式?這個模式是否能對未來的教育的發展有啟示呢?

頂尖高中試卷庫



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的模式,下面我簡稱衡水模式。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通過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扼制學生的自我選擇和個性培養,用殘酷的應試教育管理模式規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一切都是為了高考分,高考分是一切的追求!

這樣的模式對未來教育有何啟示?

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只在當下,沒有未來,更談不上啟示,更不提倡去借鑑。

一、此模式與國無利。

國家辦學,是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培養於國有利的尖子人才,同時提高大眾的文化素質,促進國家整體進步。

當年洋務運動派遣幼童出國,不是為了分數,是為國培養改革需要的科技人才;維新變法時期倡導辦新式學堂,也是為了開啟民智,培養脫離了封建體制的人才,新中國學習前蘇聯,普及中小學,為是為了培養有文化基本素質的工人和科技頂尖人才。

所以,從國家考慮,選擇的是人才,現在的高考分只能代表學生的部分能力,卻不能選擇真正最好的人才。


1、國家對各級人才的需要是基本的定數,這從高校招生人數分配中可以看出來,無論有多少個類似衡水這樣的學校,抑或全國的中學都變成衡水模式,但是,全國高校能錄取的人數還是不變的,依然是個定數。

你能說大家都學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進入高校,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嗎?

顯然是痴心妄想!

無數的學生寄託著父母家庭的殷切期望,舉全家之力拼搏在衡水這樣的中學裡,擠往通向高校的獨木橋,其結果是絕大多數被擠在高校門外,一敗塗地,如果大家都學衡水模式,那麼倒在高校門外的敢死隊員更多。

結果是更多家庭以失敗的心態結束了這場殘酷的競爭。

我們只看到勝利者在歡呼,在炫耀,卻看不見更多倒下的失敗者在悲傷,在舔著傷口哭泣!

稍有文化的人都懂,一杯水中能溶入的鹽是有限的,把少許鹽倒入水中,能溶化於水,再倒,再溶化,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多餘的鹽就不再溶於水,或者以結晶的形式析出,還原成鹽。

高考也是這個道理,高考只能接納一定數量的人,頂尖學校接納的學生更少,這是定量,任你多少衡水中學,哪怕全國都變成衡水中學,都不能改變這一定量。

從國家來說何利可言?


2、不利於自然主義的人才選拔。

牧場選馬,會讓馬自由奔跑,根據馬的形態步伐力度和速度,挑選出最適合訓練的對象,然後才精心培訓成良馬。

訓狗師在挑選好狗時,也是先從狗的四肢形態等方面精心挑選,然後才施以精心訓練調教。

所以,人才選擇上同樣也要先選材,後成人,藥材好,藥才好,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選擇的。

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其實有個自然成長的過程,在自然成長中才能發現真正的好苗子、好種子,然後送到高校接受專業培養,遂成國家人才。

現在的問題是從小學開始,就把考分當作唯一的目標和追求,早已脫離了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即使是能力思維等培養也是圍繞考分來的。各種孩子一窩蜂地塞進學校,然後像衡水那樣統一操作,什麼結果?

素質高的學生,特別是有天才的孩子不一定能脫穎而出了,因為,應試教育也能讓次一等的孩子考出高分,蓋過了天才。


大量素質一般的孩子,通過衡水式操作加工,就像注水的牛肉、染色的蘋果一樣,通過高考堂而皇之地進入大學,然而,大學裡大多數是放任式管理,自主式學習,這些長期被動學習的孩子離開了衡水模式,一下子手足無措,原形畢露,整天無所事事,混文憑,甚至文憑也混不到的現象太普遍了。

本來可以讓更有天才的孩子佔領的大學,被一群群通過衡水模式打強心針硬擠進來的孩子佔領了,大學生素質整體下降,國家資源浪費嚴重,中學緊、大學松,混文憑找工作,科研精神呢?

你看當下大學裡整天玩遊戲、追明星、談戀愛、上課睡覺、考試掛科,混一天算一天的學生還少嗎?

這就是衡水模式,導致高校良莠難分,鳩佔鵲巢的惡果!

劣幣催促良幣!

二、衡水模式其實是地方的功利主義、家長的功利主義、學校的功利主義的結果,違背了教育的本質規律。

1、地方的功利主義。

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吸引了無數的學生、家長,帶動了這個地方多少的GDP?租房、購房、菜場、文具店、書店、服裝店、飲食店、超市、地攤兒,甚至還有麻將館、廣場舞等等,哪一樣不是生意興隆,紅紅火火?政府得到實惠,地方市民得到實惠,城市不大,卻熱鬧非凡,市民不多,卻房價漸漲,何樂而不為?

學生問題是定數,消費總量是定數。這裡繁榮了,相鄰的其它城市可就倒黴了,學生外流,伴隨的是學生的父母因陪讀而外流,消費外流,損失的不僅是人,而是錢,更是聲譽,罵聲一片。

對衡水式學校而言,由於外來人口的擁入,推高了當地的房價,菜價,本地人怨聲載道,但是地方政府願意啊,你又有什麼辦法呢,只好加倍折騰孩子,要分數、分數……


2、學校的功利主義。

現在學校的競爭達到白熱化,先比是否有省狀元,如果有了,一好遮百醜,然後比高分層,比如江蘇省400分以上的人數,再不行比本科達線率,總之,各學校找自己的閃光點。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孩子中考,家長選擇高中,其標準無非就是高考升學率,一邊罵應試教育折騰孩子,一邊把孩子送入高考成績突出的學校,身體很誠實,哈哈。

家長很現實,中學怎麼辦,只好拚高考升學率,如此這般,衡水模式就應運而生。

3、家長的功利主義。

這個沒法噴,雖然衡水模式坑人,但從家庭來說無論自己的孩子是龍是慫,總希望送入衡水式的學校,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家庭條件差的,希望通過高考拚未來,改變命運。

有錢的大款,經歷了商界的悽風苦雨,不希望孩子再吃苦,於是希望孩子通過高考找個安逸的單位。

當官的希望孩子混個文憑,好參加公務員考試,捧金飯碗。

如此這般,誰不想讓孩子進入衡水式的學校?

三,所以,衡水模式眾望所歸,偏偏與國家無益。

從國家宏觀看,衡水模式,坑人,從局部看,城市、學校、家庭看,支持。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是一對矛盾,你說,衡水模式值不值得推廣呢

未來?我沒法從衡水模式中看到國家的未來!


文史夜貓


管那麼多模式,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中學教師只有衡水,毛坦廠教師能培育出大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