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針刀刺入的角度

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針刀鬆解變性的軟組織,如同穴位一樣在體內的某個部位,體表進針的點與體內變性軟組織連線的方向就是針刺的方向,這條線與皮膚的角度就是針刺的角度。

如果病變部位的體表投影的皮膚上有感染灶,或垂直進針的通道上(針刀入路中)有壞死組織或重要神經血管,就要求我們必須選擇合適的角度進針。當然,順手、習慣、方便、或其他考慮,選擇的進針角度可以不同。

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刺入過程的力度

用多大力氣進針刀及鬆解也是應該好好把握的。進皮膚是用慢刺還是快刺,本不是問題,但很多人因為不熟悉解剖,對針刀治療沒有抓住本質,機械模仿,針刀進皮時先下壓,使皮膚窪陷後刺入。患者常因為畏懼針刀進皮時的疼痛,不願意接受治療。

其實適當的力度快速刺進皮膚,可以大大減輕針刀刺入時的疼痛感,這就需要醫生很好的把控針刀,掌握針刀操作技巧。針刀刺入皮膚至淺筋膜層即可,既要有力度又要使寸勁兒。幾乎可以不痛,也能保證安全。

針刀刺達病灶治療時,有時需要用力切割擺動,此時醫生要手如握虎牢牢控制針刀,將硬結、索條切開。有時為了準確刺達損傷的腱性組織部位,常需輕捏針柄,放鬆手指,小幅度輕提慢插,感受針下阻力,安全切割變性軟組織……

總之,根據病變程度,採用不同的力度進行鬆解,方能取得最佳的療效。

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針刀刺入的深度


一般情況下,軟組織在骨面的附著點容易損傷,檢查時也多在這些部位按壓尋找。治療時的深度也要刺達骨面。每個人的體型、胖瘦不同,肌肉發達程度不同,治療部位的不同等,都決定了骨面離皮膚的距離是不一樣的,因此進針刀的深度也是不一樣的。

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病變部位可深可淺,皮下淺筋膜、深筋膜淺層、肌肉層、肌肉筋膜層、滑膜層、骨面、關節囊等均可產生病變,針刀治療自然應該淺深適度。如L3橫突綜合症……橫突尖部的骨面就是針刀治療的目的地,一般情況在3.5-4.5釐米之間。

多數表淺而面積大的疼痛,病灶常在皮膚、淺筋膜與深筋膜淺層之間有炎症或粘連、疤痕等病變,針刀刺達病灶,刺激、鬆解、剝離治療,平刺法和通透剝離法更為合適。以肩背部疼痛、不適多見。

以痠痛、脹痛為主,靜止時較重,活動後減輕的患者,多是軟組織損傷導致的內壓增高,病灶在深筋膜之淺層或深層或肌肉外筋膜處。針刀治療應刺達損傷的筋膜層,切開減壓,使硬結鬆開。

以松為度-----金標準!

針刀的進針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