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应城一中校友 雷秀东 1991年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现于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美国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任职,高级统计分析师。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从我的母校湖北省应城一中毕业已经28年了,时光匆匆。1991年的高考,我非常幸运地以595分(总分710分)的成绩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一个农村小镇的姑娘,因为这样的运气,得以远赴京城到最好的大学读书。回首过往,应城一中所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所能够回馈的。

当年,应城一中还在现今西河中学的老校址。从校门进门,是两排高大的梧桐树簇拥下的一条大道。当年背语文课本里面李清照的词,一看到梧桐树,想起《声声慢》里的“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过,我对应城一中的大部分的回忆,都没有易安居士的惆怅。我记得,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进门的主干道旁边,有几个篮球场,喜欢打篮球的男同学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左侧的操场,曾经是我们早起跑步的地方。到了晚上,十点熄灯之后,还有一些勤奋的同学们站在主干道的路灯下面,继续复习温书。

应城一中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那从16岁到18岁的青春岁月,满溢的是恩典,光,和关爱。在这里,郑重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语文老师吴桂清老师,是我们的高二和高三的班主任。吴老师对我们这些十几岁的青少年尽心尽力,该管的和不该管的都分得很清楚。吴老师性格淡泊,爱好文学。文采飞扬时,脸上若有光。数学老师胡大敏老师,当年是一中的副校长,是我心目中事业家庭兼顾的女强人形象。她声音洪亮,讲课清楚明白,性格乐观,笑容满面,让人如沐春风。

应城一中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物理老师周德群老师,高一的时候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为了增强我们班的凝聚力,花了不少心思。入校不久周老师让我们轮流当班干部,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另外还有化学张丹老师(教高一),祁运华老师(教高二高三),政治许子栋老师,生物祁淑芬老师,英语的曹建老师。在我的记忆中,这些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考出亮丽的高考成绩,一个个都是竭尽全力,苦口婆心。除了在学业上帮助我们,对我们这群青春期的学生们在成长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也是包容和引导。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应城一中名师 祁淑芬、周德群老师

老师们教书育人,师娘们对我们也是照顾有加。记得那时候,吴老师和周老师的爱人都在食堂帮忙打菜。两位师娘看到我们来了,都是笑嘻嘻地给我们多盛一勺。同学们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出门在外,师娘们对我们的照顾,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应城一中名师张丹老师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除了遇到尽心尽力的老师们,我也非常幸运地分到了一个温暖的大集体。至今我们高中同学群的名字是“难忘的五班”。那时候,大多数同学是从农村各个乡镇来住宿的,少数几个城关的同学是走读生。当年女生宿舍的条件不能算好,是院子里面两排平房,下雨天的时候还漏雨。两排平房中间扯着两条晒衣绳,满满当当晾晒的是各种干的湿的衣服和被子。一间宿舍里上下铺住着七八个人,每个人生活空间是很小的。同学们性格淳朴,互相照顾。农村的女孩子也比较懂事,很少有闹意见的时候。

毕业二十多年,虽然我不常跟她们见面,但是那份深厚的情谊是在那里的。如果有机会见面,恍若昨天才分离。住在我下铺的姐妹,当年为了省钱而分一份菜的情谊,你们还好吗?我们五班温柔敦厚,宜家宜室的班花,如今也成了利落能干的事业女强人。记得那年班长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去看望一位视力突然衰落的同学,回来的路上,大家骑着自行车,合唱当年流行的罗大佑的歌曲《恋曲1990》。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高中时期留影

在记忆的河流过滤之后,存留在心底的回忆都是高中三年中美好闪光的一面。那些紧张学习,睡眠不足,反复刷题的日常生活反而印象不深了。回想起来,三年好似一日,上课认真听讲,读书,背书,刷题,再刷题。那种有时候感觉“乏味枯燥”的训练,对人的意志力和身体体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坚持早起去操场跑步锻炼身体,使自己的体力能够跟得上高压的挑战。我尽量做到利用好每节课,集中精力高效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也放松自己,和同学们打球聊天。平常晚上十点熄灯我一般准时睡觉,休息好准备第二天早起。到了高三的时候,物理周老师希望我的物理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我只能牺牲我的午休时间来刷物理题。这样的后果是有的时候人很疲倦。不得已的时候,我选生物课大家都在背书的时候睡十分钟。我记得生物祁老师曾经对我叹气,“为什么你总是在我的课上睡觉呢!” 高中三年是我这一生中最自律,努力读书,挑战自我的日子。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应城一中91届高三5班毕业留影

当年农村户口的同学们个个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大学,一跃龙门。每一个升学到一中读书的同学,肩头都寄托着家族里沉重的期望。当年每一位同学的“内驱力”,多是凭借高考而摆脱贫穷的生存环境,改变自身的命运,甚至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

对于我同样是。我生长在应城三合镇上一个“半边户”的家庭,父亲从民办教师做起,一直在小学执教。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以前的生产队和后来的责任田里任劳任怨。我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家境一直拮据。大姐初中尚未毕业被迫辍学,这是我父母后悔了一辈子的一个决定。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哮喘病发作得很厉害,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含泪希望我报考中专能够早点自食其力。后来初中的班主任亲自到我家,极力劝说父母让我升高中。1988年我以三合初中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应城一中。记得我去应城一中读书之前,已经中专毕业的二姐警告我,千万不要读了高中什么大学都考不上,那还不如读中专。也许二姐不记得她说的话了,这句话却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每年夏天,当我们兄妹在农田插秧搞双抢的时候,父亲让我们明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如何生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我的记忆中,能够读书是一种优先权,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因此我非常珍惜。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2012年回应城看望老师和同学

我只能说,我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喜欢读书,记性不错,身体也不错,性格外向,心理素质不错,考试发挥比较稳定。因为成绩好,老师同学们对我比较宽容。多年之后再和老师同学们相逢,聊起高中做过的那些愣头愣脑有些“二”的事情,也只能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谢谢你们包容我的青春岁月。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2017年回应城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

从清华大学以环境工程和文学士的双学位毕业后,我也赶了时代的浪潮,跟当时的许多大学同学一样,申请奖学金于1998年到美国读书。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求学的时候,我看到自己没有做工程师的天赋,转行于2001年获得数理统计的硕士。2001年到2005年,我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生物统计的博士。读博士期间,和导师合作发表的论文在“Statistics in Medicine”(统计医学),“American Journal of Epidiomiology” (美国流行病学期刊),“Biometrika” 等期刊。其中一篇文章分析中国2003年SARS发病率的数据,发表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Journal” (新兴传染病期刊)。

从2006年起,我来到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市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工作。我主要是从事数据分析的工作,辅助医生们在临床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已在“Journalof Clinical Oncology ”(临床肿瘤学期刊),“Cancer”(癌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adiation Oncology”(国际放射肿瘤期刊)”JAMA Oncology” (美国医学协会肿瘤期刊), “Lifetime dataanalysis” 等期刊杂志发表合作文章七十余篇。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克萨斯大学下面,和位于纽约的Memorial Sloan-KetteringCancer Center, 以及位于罗彻斯特的Mayo Clinic一直是美国治疗癌症前三名的医院。我所在的安德森癌症医院今年被评为癌症医院中的第一名。这里的医生们大部分是美国顶尖的医学院毕业,专业精湛,工作强度很大。在我的工作中,除了做研究分析写文章,我也在隶属于医院的Graduate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 (生物医学研究生院)给硕士/博士学生,或者是给做住院医师的准医生们教授过生物统计的课程。我从工程和文学学士转到数理统计,最终落实到自己的“真爱”— 在一个治病救人的医院做研究,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工作上的呼召。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夹道欢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Jim Allison博士(2018年9月)

如今在美国已经二十一年,生活经历有起有落,有欢笑也有泪水。三十岁之前我的人生几乎没有遇见过挫折;三十岁之后有如重生。这才算开始认识自我,学习忍耐谦卑,直面真实的人生。除了工作,同时我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关系。2017年夏天有幸回应城,和吴桂清老师,周德群老师,和胡大敏老师以及同学们相聚,胡老师的总结陈词我还记得。胡老师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我们人生提出建议,“同学们要兼顾工作和家庭。” 做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很明白,教养孩子,陪伴孩子长大,是我不可推卸的天职,也具有永恒的价值。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2017年3月,应城一中1991届校友们邀请老师们(吴桂清老师,周德群老师,胡大敏老师,董老师)到武汉畅游东湖。

在工作,家庭,健身之余,如果有多的时间,我尽量让自己多读英文书籍,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水平。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愿意自己是一个斜杠女中年,能够坐下来记下对生活的感悟。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山山水水,亲戚朋友,虽不常相见,却常常萦绕在梦中。回首自己卑微的出发点,如今能够在异乡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能够使父母放心,有能力兼顾父母亲人,累并快乐着,非常地感恩。

我也衷心祝愿母校应城一中上下齐心,奋起直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学弟学妹们,我愿你们在最美好的年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放飞梦想。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2018年11月回应城和周德群老师及五班同学们合影

(应城一中1991届雷秀冬,2019年9月13号中秋节写于美国休斯顿。)


91届应城一中校友雷秀东:感恩我的母校


雷秀冬个人简历

1988年从三合初中考入应城一中。

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7年以环境工程和文学双学士毕业。

1998年-2001年就读于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Ohio (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数理统计硕士。

2001年-2005 年就读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生物统计学博士。

2005年-2006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

2006年-现在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工作,任职高级统计分析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