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怎樣知道平仄?

WAN金哥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對聯的意義和對聯的種類!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我所理解的平仄歸類標準有以下方面:

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 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註明;如果出句註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 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


(二)平仄相諧規則——馬蹄韻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是馬蹄韻對聯規則的精華所在,因狀如馬蹄的節奏,“馬蹄韻”因此而得名。

以上聯為例,馬蹄韻有兩種平仄排列規則(平仄杆): 第一種: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1、句腳平仄正格舉例

四句聯: 九州風物,盪漾胸中,一任他海闊天空,鳶飛魚躍;(仄平平仄)

三晉溪山,奔騰眼底,合歸我松青柏翠,鳥語花香。(平仄仄平)

申奧揚眉,入世爭雄,足球圓夢,喜事樁樁強國力;(平平仄仄)

促農邁步,航天鬥豔,科技興邦,豐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2、句腳平仄變格舉例

民意順,國運興,四海謳歌稱盛世(仄平仄)

春風和,日色麗,九州景物換新顏(平仄平)



其它變格就不一一列舉了,對聯要想對的出彩,我認為,不僅要有豐富的國學知識,更要提高自己的對對聯鑑賞分析能力,平仄就是很重要方面 ,要想對出妙聯佳作,平仄這方面知識必須吃透才行。以上是我的淺薄意見,望大家指正!謝謝大家閱讀,喜歡的話點一下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


問書齋


謝謝。

對對聯,首先要熟讀唐詩三百首,為什麼呢?因為唐詩三百首,每一首都精雕細琢出來的。唐詩即講韻律,對仗工整,又講意境深遠,文詞的瑰麗。

唐詩和對聯有關聯嗎?當然有,並且還是姊妹篇。對聯的韻律平仄,意境對仗都是從詩歌中汲取的,平是一聲和二聲,仄是三聲和四聲。對聯也得按平仄去考慮,才能是上品佳聯。

例如上聯是【欲攬秋風催舊夢】下聯如何對呢?

我對的是【更有春雪打新枝】

韻律,對仗,意境還算過得去吧。

希望你多讀詩歌,多看頭條上徵集楹聯的文友出的對子,會對你有幫助。





禪悟淨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唐詩宋詞更是家喻戶曉,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都能朗頌幾首。尤其唐詩能廣為流傳的原因就是讀起來合轍壓韻,朗朗上口。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其實都是詩反覆推敲優中選精的詞句,格律,字數,詞性,字韻等等都非常嚴謹的,是我們寫詩歌的楷模。

對聯亦是如此,也是中華文化瑰寶的一部分,古代的對聯對詞性,詞意,字韻更非常嚴格,應該說是最簡捷最精髓的詩歌。

現在寫對對聯雖不那麼嚴謹但還是要尊守對聯的格律的,簡單的是上聯尾音為仄,下聯尾音為平。怎樣分平仄?中國漢字有一平,二揚,三拐,四降四個音標,一平,二揚在對聯中為平;三拐,四降為仄。這是基本常識,上下聯每詞都要詞性對證,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等等。


攜手同行45


首先了解關於平仄的知識:平仄為漢語獨有,古有五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陰平陽平相當於現代漢語第一第二聲,簡稱“平”;上聲去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第三第四聲,簡稱“仄”;入聲字是發音短促的漢字,後歸併入仄聲。

其次瞭解對聯的平仄知識:漢語為雙音節為節奏的語言,比如一句七字上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第二、四、六字平仄最重要,平仄要相反,陽、第、常分別是平仄平;下聯:積善之家慶有餘,第二四六字善家有的平仄為仄、平、仄,與上聯對應字相反。總而言之,一句中雙數字平仄相反,上下句對應雙數字平仄也相反。另外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仄聲,這也是區分上下聯的標誌。

第三,嚴格來說,傳統漢語平仄與今天普通話聲調有區別,在時代發展中發聲了變調變聲。

第四,對聯的平仄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統一的規則。最好符合上述基本要求。


莫林經略


按照現代四聲,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做對聯一般講要平對仄,仄對平,每副對聯出句尾字必須用仄聲,以顯鏗鏘有力,對句尾字必須用平聲,以顯悠遠流長.其它遵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就是說在一句中奇數的字平仄可以不嚴格要求,偶數字就得平仄相對,這樣對起來讀之入口。

(一)平仄歸類標準

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

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註明;如果出句註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

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

(二)平仄相諧規則——馬蹄韻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是馬蹄韻對聯規則的精華所在,因狀如馬蹄的節奏,“馬蹄韻”因此而得名。


石奇封唐


平仄對於古代文人我覺得就是幾個好友,一起玩的文字遊戲,平仄只是增加難度和遊戲樂趣。而隨時間的流逝,慢慢變成一種高雅有情趣的規則文化了,隨著國家的文化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種帶有古韻的風騷文化氣息。

平仄的工整是文字上的,而對文字上意境和個人感情上的心境的對子或詩句,我想這才是那時文人喜歡上它,現今人迷上它的所在吧。

怎麼判斷平仄,其實就是我們兒時學的中文拼音的高低,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 請看下方

jí mù tài huá(huà、huā) gāo ,

極 目 太 華 高

ruò dà(tài) qián(gān) kūn chēng bàn bì\r

偌 大 乾 坤 撐 半 壁\r

dàng xiōng tián hǎi kuò,

蕩 胸 填 海 闊

wú biān fēng(fěng) yuè yǐ céng lóu\r

無 邊 風 月 倚 層 樓

極目太華高,偌大乾坤撐半壁\r

古: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r

今:平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r

蕩胸填海闊,無邊風月倚層樓\r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r

今: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r

春水船如天上坐\r

古:平仄平平平仄仄\r

今:平仄平平平仄仄\r

秋山人在畫中行\r

古:平平平仄仄通通 \r

今:平平平仄仄通平



藍色的靈魂


平仄說法的由來是古漢語的四聲不是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是陰平,陽平合叫平聲,加上上聲,去聲,入聲是平上去入四聲。平仄的平是平聲,現在一二聲,仄是其他三聲。

古入聲字在現代北京方言中沒有了,南方方言,客家話中還存在。我們川南敘永,古藺也有,比如郭,國,吃,我(我還是喉音,象山西話)谷等字。


郎透社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就少與文字打交道。那如何知道對聯中的平庂呢?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普通話的四聲,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比如萬水千山總是情,用平仄表示測是仄仄平平仄仄乎。一般聯的上句是仄收,下句則平收。聯的上下句不拘韻腳,但平仄很講究。以萬水千山總是情為例,它是聯的下句,上句則應平平仄仄平平仄對應,這樣寫出來的聯就很工整了。


南天藍166


對聯,其實是從詩詞中演化出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即是從詩中拿出對仗對偶的兩句成為一聯。既然源於詩,即跳脫不出詩的四種基本格律: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具體可以自行百度查一下。



生於未時


平與仄是兩種音調,平聲有陽平陰平兩種,都是發出的音調偏於平鋪,沒有波動的。陰平的音最高,比陽平高一階。二者比較陰平如女聲,陽平如男聲,所以名之陰陽。而且可讀陰平的字是讀不出陽平的。二者不並存在一個字音域中。普通話中第一聲第二聲大多是。(是指與平水韻中的平聲而言)。至於仄聲分上去入三聲,上聲昂揚發音上行,去聲低沉發音下行,入聲短促發音急行。上去聲與普通話中三四聲同,入聲未於普通話中分立一聲,而是被分派到以上四聲中去,所以普通話沒有入聲譜。這是北方語言之與南方語言的分野。北方是三聲四音,南方是四聲五音。北音濁,多鼻音,捲舌音。南音清,無捲舌音,少鼻音。由於編詩韻作者沈約是浙江湖州人,所以南音之人作詩天然親和。北方人則須背詩韻了。這與南方人讀不準普通話是一樣原因的。記得四聲的發音特點可用一首詩表示;:平聲悠悠不浪湯,上聲:豪放且高昂,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平仄聲調之特點大致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