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去醫院門診看病的時候,醫生會不會很討厭拿著其他醫院的片子來看病😊?

讓每個明天充滿期待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其實只要患者拿來的片子清晰,片子在哪兒拍無所謂,因為畢竟我們要做的是把檢查看明白,把病給患者講明白,但是有幾種情況確實是太令人討厭了,醫生確實很反感,我把這幾種情況寫下來給大家看一看。

告訴患者去做核磁,人家聽話的去找了個地方拿著一張模糊的核磁來了……

核磁檢查了分成很多種,目前常見的有3.0t,1.5t這兩種,這兩種核磁對於膝關節檢查都是足夠的,都能夠非常清晰的表現關節內半月板或者是一些精細結構的情況,但是價格略有不同,3.0t的核磁一般價格要600多,而1.5t核磁要460多左右。但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市面上現在有很多小型的醫院,依然在沿用著0.5t或者是1.0t的核磁檢查,而且這些核磁檢查並不是新的核磁機器,很多都已經是使用了很多年了,做出來的片子幾乎無法看清楚細節,但是人家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優勢,有的地方一個核磁收費僅僅在200元左右。

但是在患者的觀念裡是不同的,大家認為只要是核磁,在哪兒拍都一樣,花多少錢都一樣,便宜就行。

在門診經常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患者膝關節出現了問題,建議做核磁檢查,開了核磁單子,患者覺得在我們醫院做檢查比較貴,之後去別的醫院做了一個便宜的核磁檢查,然後拿著這種模糊的什麼都無法看清的片子,來讓醫生判斷病情。我經常跟患者說這樣的片子,我只能知道是核磁檢查,我也只能知道是做了膝關節的檢查,其它的看不到。之後是患者再另花一分錢,去做清晰的檢查,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多花了錢不說,還耽誤了看病的時間。

而謝醫生也積累了經驗,我現在通常都告訴患者在我們當地哪幾家醫院的片子可以做,價格大概是多少!在哪兒做都無所謂,只要拿出來清晰的片子就可以!千萬不要去貪圖便宜,去找一些根本看不清問題的核磁機器去做檢查。

拿著隨隨便便的手機拍的片子就來看病


比如上圖這樣的片子,我告訴大家,我能看出來這是腰椎的片子,曲度還可以,但是我想要判斷腰1、腰2位置的時候,我會發現有一張大臉,而且臉還不小,就這麼大能力了!😂

再比如這樣的片子也是,用手機拍照本來清晰度就會變差,而背景又特別的複雜,而且很神奇的是越是這樣的相片,越到要摳細節的地方,越有各種各樣的阻擋,而且這樣的像素,通常放大以後就變模糊了,根本就無法判斷患者的病情(謝醫生曾經寫過一篇專門的關於如何用手機拍清晰照片的文章,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就不在這裡給大家絮叨了)

無論是哪兒的片子,只要清晰就好,但是請千萬不要將片子捲起來

長時間的將片子捲起來有可能會導致片子的損壞,而且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醫院的門診通常都有一個觀片燈,醫生習慣性的會將片子放在光屏燈上觀看,這樣會非常的清晰,但是卷著的片子根本無法非常好的鋪平在觀片燈上,非常影響觀看的感受,就這樣嬸兒的片子,捲起來看著特難受😂

大家把花錢拍的片子一定要好好保存。

很多看病的患者是要複診的,而且要定期複查核磁或者是其它的片子,那麼就請您一定要習慣性的將片子保存好,可以用馬克筆標記上日期,放在家裡的沙發或者床底下鋪平,這樣保存往往是最好的。

然而有的一些患者根本不注意片子的保護,片子上大米飯粒兒都有,而且有的片子上有很嚴重的水水漬,拿來的時候根本無法判斷病情。

現在在一般的大型醫院都會有專門的電腦操作系統,而電腦操作系統往往是與輔助檢查科室的電腦端是相連同步的。所以用自己醫院的核磁檢查,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患者做完了核磁,電腦這邊醫生就能看到。

所以我通常就會告訴患者做完檢查就趕緊診室,因為在電腦上就可以看到患者的核磁結果了,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在電腦操作系統裡可以,做不同層面的比較,看著是更立體的,比片子要看著要舒服的多。電腦操作軟件可以分別在同一臺電腦上顯示患者的軸位、矢狀位、冠狀位不同影像的核磁影像,對於靠經驗看片子來判斷病情要直觀的多,另外在電腦上看片子,大家看上圖就會明白,會顯示的非常大而且比較清晰,可以非常好地給患者做直觀的解讀,尤其是一些老年人。

另外有一些輔助檢查,比如ct的三維重建,在電腦上看到的影像的數量要比給患者的膠片片子數量多得多,因為電腦要給患者做三維重建,要掃描的非常細緻,有可能一個部位會掃描幾百張上千張,如果將這麼多張片子都印在膠片上給患者,將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其實就像謝醫生說的,只要片子清晰,無論在哪兒拍的都是可以的。

而且隨著醫院的發展,隨著各種軟件的進步,現在很多患者的檢查醫院都可以形成軟件交給患者,這樣患者無論去哪個醫院檢查,醫生都能看到非常清晰的畫面,這也是現在提出來看病不求人的一種體現吧!

慢慢的以上的這些異常情況也就會消失掉了,這些情況也可能只是時代的產物了!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我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親身經驗,帶老孃去小醫院看胃專家,給那專家本院前不久的胃鏡報告說不看,要重新檢查,開了一疊紙的檢查單,包括胃鏡;

拿了單子轉頭帶了老孃去上一級市大醫院,人家醫生看了檢查單然後按著老孃後背就說,是不是這裡疼,老孃連說是是,然後醫生說是膽囊問題,不是胃,我還接連問了醫生要不要做胃鏡再確認下,醫生指著桌上胃鏡單子說:你這不是做過了嗎?還做幹什麼!告訴你了是膽囊,不是胃。後來動了膽囊手術,就好了。

醫術越高的醫生態度越好,越不會亂開檢查單,越是那些半斤八兩的,恨不得把能開的檢查單都給開全


1884575266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患者在醫生的問診下能把主要的症狀、既往的病史、就診的經過等等有條理地告訴醫生,如果在其他醫院做有檢查,那就最好了,根據其他醫院的檢查結果我可以第一時間評估病情,病人省事、我也省事。如果外院都做好檢查了,並且告訴你是什麼病,對於接診醫師來說當然很好啦,為什麼會討厭呢?醫生應該都會很歡迎患者拿著既往的檢查資料來就診。

那麼,為什麼外院做了檢查有時候還要複查呢?

說起復查,我想起了曾經發生的一件小誤會:曾經接診了一個胸痛的病人,已經在外院做了心電圖以及抽血檢查了,為了排除冠心病 心肌梗死 ,我們需要多次複查心電圖以及多次抽血複查心肌酶譜檢查,當時跟家屬溝通清楚了,家屬也表示理解,但是患者由於語言障礙(他說的是當地方言),沒有理解為什麼要多次複查心電圖以及抽血檢查,做了兩次他就不幹了,大發雷霆,拒絕檢查,罵醫生是想賺取病人費用、亂做檢查。經過醫生和家屬一番解釋、勸導,患者才配合檢查。

如果患者檢查結果很明確,近期也沒有複查的必要,能不復查醫生都不會隨便給患者複查,畢竟,患者需要花錢,而且也浪費資源。但是,有些情況就需要複查:比如說外院檢查距離此次發病時間太久了,為了瞭解病情變化,就需要再次複查。有時候可能覺得外院的條件有限,檢查結果不太可信,複查確認一下可能比較穩妥一點。但是,無論怎麼樣,複查都應該是為了更好的為患者診治疾病。

患者有時候不理解很正常,畢竟患者對於醫學知識缺乏認識,但是,患者有知情權,當對醫生的診療工作有疑問的時候,是可以詢問醫生的。

我是全科醫生,碼字不易,你的點贊、評論、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謝謝大家。


全科吳醫生


我的親身經歷,有的確實會。我們這最大的醫院,我就怕排隊耽誤時間,前一天特意去家附近的三甲醫院拍片子做檢查。掛了專家號,等我好容易排到了,進去拿化驗結果給大夫。看都不看就讓我重新做,我說我昨天剛做的,結果應該不會差,那老太太特別橫,就說別的醫院的不準,她不認。沒辦法,又花了一天抽血等結果,結果和前一天做的一樣。又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但是確實也有大夫很好,只要是三甲醫院的都可以,還是分人吧。


烏拉拉35


醫術好,不缺病人的醫生的一般不會嫌棄病人拿著其他醫院的片子來看病【注:越是一號難求的醫生越想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你已經做過基本檢查,能夠幫助他判斷病情,他高興都來不及,為啥要討厭呢】

我母親多年前症狀是鼻出血,但其實真正的病因很罕見,是顱底部一個很小的結構——蝶竇的病變。一開始在縣醫院做的CT,醫生覺得病情太複雜,這個結構在顱底縣醫院也不敢做手術,就直接到上海了。我們去了三個三甲醫院看病,都是帶著縣醫院的CT片子去的。雖然醫生也說縣醫院的CT質量一般,但是也已經足以明確診斷了,所以都沒有要求重拍CT。只是說如果要手術的話,CT片顯示的結構不夠清楚,還需要拍磁共振。我們最後是確定了在哪家醫院做手術之後,才在那家醫院做了磁共振,CT就一直用的縣醫院拍的。直到手術完了之後、以及複查的時候,上海的醫生為了明確手術治療的效果,才又讓我們拍了CT。


PS,我也看了其他的回答,有懷疑醫生多開檢查單是為了掙這個錢的。我覺得上海這邊三甲醫院很少聽到醫生討厭外院片子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好醫生都太忙了,哪怕從經濟利益出發,他想的最多的也是提高看病的效率。多看個病人、多完成一臺手術可不比多開個檢查單子強多了嘛,根本沒必要跟病人去計較這仨瓜倆棗的。換句話講,你要是擔心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掛那些高水平專家的號,專家絕對沒那個功夫挑你的刺兒!當然如果外院片子質量實在太差必須重拍那是技術問題,在此不做討論。


子樂健康科普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至少對於陳醫生來說,病人找我看病,能帶著自己的病例資料來,我會非常開心,這樣總比一些一來就只能自述的病人,會好很多,因為病人很可能描述不清楚,而且還可能會出現錯誤的描述,而我們醫生如果有更多的病人看病資料,會有助於我們醫生快速給病人診斷病情,尤其是沒必要開具過多的重複性檢查,不僅耽誤了病人的時間,而且對我們的醫療資源來說也是浪費的!

相信上過醫院來看病的人就知道,實際上最耽誤大家看病時間的就是等待檢查以及等待檢查結果出來的時間,很多病人早上做的檢查,可能下午才能拿的到,甚至有的還得過兩天才能拿到結果,這當中有本身一些檢查就需要有那麼多時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排隊人數多,等待時間長!像上次陳醫生一個高中同學就跟我抱怨,說自己去醫院預約一個腸鏡檢查,結果人家跟他說這個月都排滿了,跟我吐槽說急病咋辦?

當然,特事特辦,醫院對待生命更是如此,但是像一些普通的慢性病的腸鏡檢查,就得那麼長時間,甚至像陳醫生有個上海同學所在醫院,他跟說,他們的腸鏡檢查,至少要提前兩個月預約!

所以,從更有利於疾病診療的角度,我們醫生是絕對不會拒絕病人帶其他醫院的片子來的!

但是注意,不拒絕你帶別的醫院拍的片來看病,不代表這個拍過的片子就不需要重新拍了,當然,也不會沒必要重新拍,故意讓你多拍。

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我們醫生會建議病人重新拍片!

第一,根據你現在的症狀,覺得疾病有可能進一步發展了,現在的片子不足於反映你現在疾病狀態,畢竟我們的疾病是不斷髮展的。

第二,每家醫院所使用的儀器有較大的區別。就拿CT來說吧,就有很多種,有普通CT、也有螺旋CT、還有雙排螺旋CT以及4排、8排、16排、64排、128排、256排、雙源CT、EBCT、PET-CT等等。當然,一般情況下,排數越多越清楚,相當於大家切蘿蔔絲一樣,排數越多,切的越細,自然而然能觀察到的組織就會越多,這種情況下,像如果你帶來的片子不夠清楚,我們醫院的儀器會更加清楚,很可能會建議重新拍,尤其是觀察到似有非有的病變時候!

第三,同樣是拍片,還分為普通X光、CT,核磁共振等,這都被大家統稱為拍片,但是它們能觀察到的結構組織是不一樣的,是有區別的!

X線: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便於篩查一些較為明顯病變的組織和結構,價格相比比較便宜,用於篩查的多。  

 

CT:對於骨折、急性腦出血、骨骼鈣化和骨骼畸形有較大優勢,價格比X線要貴,對胸腔、肺、心腔內的腫塊、出血等易於查出。但是當病變太小的時候,尤其<3mm的時候,同樣是看不到的!   


核磁共振:對神經系統、頭部、頸椎、胸椎、腰椎、四肢等部位的檢查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在顯示病變組織上。


所以,你拿別的醫院的片子來我們醫院看病,我們醫生讓你重新拍,不是我們醫生討厭你拿片子過來,而是病情需要!


醫學小偵探


半個月前剛剛經歷過,孕28周,突然肚子疼的非常厲害,熬了半天實在熬不住,就打車去了區人民醫院急診,產科醫生讓做b超看看胎兒,還做了血常規檢查沒問題,就讓查尿和在做了一次b超查結石。都沒問題,沒辦法,只好撐著回家去,又熬了半天實在不行了,就晚上8點又去了重醫,三甲醫院,又掛急診。產科又讓做b超檢查胎兒,檢查結果胎兒也沒問題,產科醫生建議轉泌尿科,泌尿科醫生又讓查尿,做b超,我實在忍不住了,畢竟一天做了3次b超了,我就說不是在其他醫院做過了嗎?怎麼還要做,醫生回答,我們是3甲醫院,你那是區人民醫院做的,我們只認同級別三甲醫院的報告。那個時候痛的我路都走不動,晚飯也沒吃,只好聽醫生的,所以最後我一天做了4次b超,查了2次尿,最後也沒找到我肚子痛的原因,到了晚上11點多,自行緩解可以走路了,我就回家了。


Lady47913838


記得二十年前高中畢業時,我因為閉經的原因在老家這邊體檢化驗甚至連核磁共振也做了但是檢查出來沒有任何問題,後來有朋友介紹了北京某個醫院的一個婦科醫生當時讓我們拿著資料前去。

可是那個女醫生看了核磁共振後說是看不懂然後又提議讓我重新做再拿去給她看,可是當時因為已經做過了所以不願意再花錢了,再說了,她既然說看不懂那不是做出來還是看不懂嗎?隨後就沒有再管了,到現在雖然還是閉經但是也不在意了,因為也沒有什麼影響。

在我看來醫生是嫌棄別的醫院的檢查資料的,所以我是能不再檢測就不檢測除非是自願體檢


祂她


我感覺是越是大醫院的醫生越是不介意這樣,我老公去年在我們縣醫院檢查,尿酸高,心律失常,後來我們去北京協和醫院看,我們帶著在我們這裡醫院做的檢查報告過去,然後那的醫生都會仔細看,有需要重新檢查的項目也會告訴你為什麼要重新做,後來在協和醫院做完手術複查了幾次,然後那裡的醫生就說你可以去你們當地的醫院做檢查,然後拿著結果找我來,免得在這裡檢查好多都得排隊。但是我們這裡醫院的醫生就說我只認比我們級別高的醫院的檢查報告,平級醫院以及下級醫院的結果我們都不認。


canny7229479940


我個人覺得沒什麼,真的帶來了很詳細的資料,不僅病人省事省時間,醫生也可以省事省時間。而且,帶著詳細的檢查資料來的病人,往往是準備比較周全的病人,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

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拿來所有的檢查結果,或者片子都可以用。比如說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病人,45歲了,月經淋漓不淨了三個月,拿著一張三年前的b 超單,讓我看說是一切正常。

我跟她說,第一你這個單子已經是三年前的了,時間實在是太久了,三年裡你的身體情況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那個時候的檢查根本不能夠代表你現在的身體狀態,所以再讓你查一個b 超,這真的不是什麼亂開的檢查。

還有一種情況,是作為上級醫院的接診醫生,因為帶來的是下級醫院非常簡陋的檢查結果,為了保險起見,醫生會讓你在本院再次進行復查。

比如有一次一個病人,帶來的b 超單子,是在一所鄉鎮衛生院做的b 超單,手寫的單子上面沒有任何數據,就寫了四個字子宮偏小。到底偏小多少?子宮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真的偏小?內膜情況如何?附件情況如何?都沒有也不知道。

像這種情況,我們也會建議再次進行復查,畢竟這天底下沒有什麼神醫能掐會算,最準確的我們還是要看具體數據,這也是對病人的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