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相信我們都知道,一輛車的誕生過程極其複雜,那是想象不到的多少雙手所完成的工業奇蹟。

豐田、奧迪、保時捷都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跨國汽車品牌,吉利、廣汽、比亞迪也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國產汽車品牌。

我們身心明白知道跨國汽車品牌的售價要比國產品牌要貴得多,而奧迪要貴過大眾、雷克薩斯要高過豐田。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那麼一輛車為什麼會有所不同,設計、材料、工藝、品質等等,都是其中的關鍵內容。

一輛車的誕生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車從一卷捲鋼板,變成一輛輛色彩斑瀾、外觀各異、功能豐富的汽車,我們也能從中發現汽車製造的奧秘所在。

我們將直接進入到汽車的整車製造工廠,來看看一輛汽車如何被打造出來,對於我們需要了解的汽車品質和質量也有幾毛錢的關係。

第一道工序:衝壓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卷捲鋼板,在這裡被開卷之後進行切割,利用汽車模具,通過沖壓機的高壓衝擊力,將一塊塊鋼板壓制成一個個形狀各異的車身鈑金件。

市場上的刻板印象是,歐美車廠的鋼板厚度要比日系的要厚,最終導致歐美車比日系要安全的片面解讀。

實際上,汽車的整車結構都是經過特定標準才能上市,另外一點就是高速運行下的汽車,再厚的鋼板也如過眼雲煙。

第二道工序:焊接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衝壓車間出來的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鈑金件,在完成打磨等等檢查工序之後,就送到焊接車間,拼接成一個汽車框架,叫做白車身。

誠然,焊點越多,車身越牢固,另外歐美車企也熱衷於採用激光拼接工藝,這些都不是我們在購車時候肉眼所能發現的。

倒是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窺探這輛汽車的焊接品質如何,就是四個車門內側的邊框位置。平滑而大小均一的焊縫就是一個好的焊縫。

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裡焊得不好,整個車架焊接就不好,但是如果連這個小細節都做得很好了,那麼整個汽車的焊接品質就可以相對更加讓人放心一些。

第三道工序:噴塗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白車身通過輸送鏈,輸送到噴塗車間,通過脫脂、電泳、中塗、上塗、密封膠等等工序,最終成為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車架子。

油漆的厚度、光潔度等等汽車品質如何,我們無法拿一臺膜厚計、光潔度儀去一一測量。

很早之前網上傳播的某些品牌汽車生鏽問題,更多的也是出現在電泳工序的問題。

另外空腔注蠟等工序也為汽車的隔音效果貢獻良多,不僅僅是隔音棉的功勞。

我們可以通過汽車每一個邊邊角角的位置來看看,一輛汽車是否有出現不均勻,或者噴塗不足等品質不良情況。

第四道工序:裝配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成千上萬家汽車零部件工廠生產的零部件,包括髮動機、變速箱、電池、保險槓、座椅、玻璃、輪胎等等,在這個車間裝入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車身,一輛汽車突然間在這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誕生。

如果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前工序不能提供符合設定標準的出品,那麼這個車間將成為非人般的煉獄。只要其中一個小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整車質量不良。

如果說前三道工序已經在大規模地實現自動化,那麼裝配工序已經成為汽車製造完全自動化最後一公里。

特斯拉Model 3 量產初始階段的產能困境,裝配工藝就是其中最為嚴重的一環。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這幾年裡,精度更高的電動工具取代了氣動工具,擋風玻璃實現了自動塗膠和自動安裝,座椅實現了自動搬運和安裝,輪胎也同樣實現了自動安裝。

當一輛輛汽車從裝配車間駛下生產線,我們可以去摸一摸車燈是否會刮手;看看尾廂的縫隙是否從上到下均一,左右縫隙是否相同。

車門和發動機蓋等等地方的縫隙,可以作為一個小窗口來檢測一輛汽車的品質。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輛外觀顏色亮瞎眼的汽車,一輛內飾看起來高大上的汽車,會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往小了看,是否在往後用車過程中會小問題不斷,維修費用不斷;往大了看,汽車在面臨極端用車環境下能否扛得住挑戰。

何以為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說句自家人的話,一分錢一分貨,這也是市場經濟亙古不變、四海皆准的標準,錢包才是硬道理。

退一步開闊天空,千金難買心頭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金窩銀窩還不如自己的蝸居,更何況是一輛汽車呢。

車已經快要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