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精靈。

麻雀也叫家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麻雀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被列入“四害”之一,和蒼蠅、蚊子、老鼠一起成了公敵,那時全民滅“四害”,還有後來很多人趁著鳥類遷飛的季節亂捕亂吃麻雀,造成了麻雀數量的大量減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雖小,肉質細膩鮮美,所以很多人將其視為美食,不斷的進行捕捉。據瞭解北京每年被用來作為美食的麻雀就超過百萬只,所以即使麻雀的繁殖能力再強,也難以抵擋人類的捕捉。

麻雀,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精靈。

那麼小小的麻雀到底是不是害鳥呢?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

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處覓食,活動範圍在2.5-3千米以內。

麻雀,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精靈。

隨著很多農村為了增產增收,開始使用各種農藥,來減少莊稼地裡的害蟲,這也讓以害蟲為食的鳥類們數量驟減,現在國家還把它列入二級保護動物,不允許捕殺。其實鳥類的所謂有益還是有害都是相比較而言的,往往隨著季節、地點、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我們要樹立保護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意識,為鳥類的生存多提供一些空間。

麻雀,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精靈。

總的來說,麻雀的益處是大於害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