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讓考評成為高質量發展“指揮棒”

在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進程中,如何監測評價和考核各地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充分發揮監測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用?

我省勇於探索實踐,於去年5月30日出臺《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和《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並於當年11月出臺具體實施方案;今年7月,又對指標體系修訂完善,形成《2019年度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實施方案》。

率先探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行動指引

2017年12月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將中央要求的高質量發展結合江蘇省情實際,細化落實為“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發展任務。反映和引領高質量發展,對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監測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提出了要求。

“我省建立的指標體系,既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又體現江蘇地方特色。”省統計局統計監測處處長劉學軍介紹,從兩個《實施辦法》的內容和作用看,兩者之間有機銜接、各有側重。《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以“六個高質量發展”為基本框架,用於監測評價全省及各設區市、縣(市、區)高質量發展水平與總體情況,而《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則用於考核各設區市年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進度。兩個辦法相互作用,旨在更全面、更系統地反映全省各地高質量發展的績效,其中,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結果將作為對其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為“鼓勵激勵”和“能上能下”提供依據。

基於兩個《實施辦法》,我省又出臺《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實施方案》,“這既是對辦法的細化,增強了具體可操作性,又是對辦法的深化,進一步明確了指標內涵。”劉學軍說。依據《江蘇省年度綜合考核工作規定(試行)》《江蘇省2018年度綜合考核實施辦法》以及《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實施方案》《2018年度設區市黨的建設考核實施方案》和《2019年度綜合考核滿意度評價實施方案》,全省推行年度綜合考核制度最終有了較為系統科學的制度設計。

完善指標,使測評刻度更加精準

新的“標尺”和“考卷”有了,能否激發改革熱情,關鍵還看作為“刻度”與“考題”的指標設置。

劉學軍介紹,指標體系圍繞“六個高質量”提出統一要求時,也側重體現“分類指導”,“堅持以聚焦區域差異性特點為原則,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結合,同時分別計算反映高質量發展的水平指數和發展指數,實現獎‘優’之外又獎‘勤’。”

今年7月,根據一年來的實踐經驗、中央和省級層面新出臺的文件要求,以及各地各部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我省對指標體系加以修訂完善。開展監測評價的“考題”和“刻度”發生了深刻而生動的變化——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為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惠及民生,“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普惠型金融重點領域貸款餘額佔比”等指標被納入今年的監測評價範圍。在省級層面,“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十項民生實事’之一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我們據此新設‘農村廁所建設任務完成率’指標。” 劉學軍說。“異地就醫定點醫院聯網覆蓋率”“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建成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每項新增指標的設置,都是江蘇與時俱進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針對上一年度設區市年度考核指標數量偏少、“六個高質量”下設指標覆蓋不夠均衡的問題,今年設區市考核指標的數量有所增加,由18項增加到27項。新增的9項指標中,僅“人民生活高質量”方面就佔6項,從去年單一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擴充到當前既包含收入和就業,又涉及醫療和安全,真正體現考核的導向性、目標的引領性。

除了統一性指標,為體現各設區市不同的發展定位,一系列差異化的個性指標也被納入系統考核的“大盤子”。眼下的南京,“城市首位度提升”已是衡量其發展成效的關鍵指標;在連雲港,“‘一帶一路’支點建設”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著眼未來,動態調整不“鬆勁”

今年4月22日,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監測評價首次“年度大考結果”出爐。2018年度,全省設區市年度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共有5個城市。其中,無錫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4%、增速全省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增速全省第一,人均GDP躍居全省第一,科技進步貢獻率、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企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比重繼續保持領先,太湖治理重點項目完成率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大氣汙染防治年度考核綜合評分全省第一……

“系統考核的最終目的,是讓過去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入’的地方深化認識,讓‘行動跟不上’的幹部加快步伐,讓‘落實缺乏創造性’的部門打開思路、有所突破。”劉學軍說。

2018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8%、11%,佔比提高至32%和43.8%;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18%;新能源汽車增長139.9%……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考核“指揮棒”的有效指引。如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各種有利因素正在江蘇更快累積、加速匯聚,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愈發高漲。

“回首過去一年,監測評價考核‘考出’了江蘇作為,但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劉學軍說,接下來,對指標體系的內容仍然要進行動態調整,邊總結、邊完善,“去掉達到‘天花板’、大家均已完成的指標,去掉體現上年度工作要求的指標,以及一些高質量特徵不夠明顯的指標,更好地兼顧統一性和差異性,使監測評價的統計方法更加完善。”(李睿哲 吉 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