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太難了

這兩天,整個朋友圈都在談論《少年的你》。


製作團隊和演員足夠有吸引力,《七月與安生》導演曾國祥、監製許月珍再次聯手,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

作為題材敏感的青春影片,6月一度被撤檔,現在,歷經修改之後“突然”上映。

少年的你,太難了


校園霸凌,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上映後,票房口碑雙豐收,10萬多人在豆瓣打出8.6,國產電影少見的高分。


它究竟有什麼吸引力,提出了什麼值得深思的問題?一起來分析。(下文涉及劇透)

少年的你,太難了


0 1

全視角反思校園霸凌


電影一開始,長期被霸凌、孤立無援的女孩胡小蝶跳樓自殺。


周冬雨飾演的優等生陳念做了一個不尋常的舉動,她把自己的校服蓋在死者臉上。


她是全校唯一表現出同情心的人,也因此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目標,經受一系列語言羞辱、毆打、拍裸照……


少年的你,太難了

不要以為電影誇張,現實中類似的案例不難找到。


2017年,北京西城區就發生了一起案件。


5名未成年少女對2位女同學毆打、辱罵,脫光其中一位女同學的衣服拍攝視頻,並在微信群內傳播。

少年的你,太難了


施暴者的過度行為令人錯愕,而讓人靈魂發顫的還有,保持沉默的圍觀者。


他們之中,有的是隱形霸凌者,比如上體育課故意不和受打壓的陳念互動,經過課桌時故意撞落她的書,在班級群裡發表情包群嘲……

少年的你,太難了


有的,就像陳唸的優等生男同學,能分辨是非,但膽怯退縮,不敢有所行動。


保全自己永遠最重要。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麼選擇。

少年的你,太難了

自殺女孩胡小蝶生前最後一句話是問陳唸的,也是說給所有選擇沉默和隱形霸凌的人:為什麼你們不幫我?


因為絕望,她相信只有死亡能結束痛苦。


陳念則在自責之下,成了孤獨掙扎的“覺醒者”。覺醒,給她帶來了痛苦,讓她受到肉體和精神雙重摺磨。

少年的你,太難了


影片對霸凌者的家庭,對學校、老師的描述都點到為止。


但無疑也在追問他們、追問施暴者、追問冷漠圍觀者,到底是誰造成了校園霸凌?

我們作為成年人,應該做什麼?


肆意霸凌者,又該接受怎樣的處置?

少年的你,太難了

上文提到的真實霸凌事件,施暴者最終交由法律裁決,5名被告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央視播出的庭審片段裡,當法官說“每個人都有尊嚴”,所有成年人神情嚴肅。

少年的你,太難了

至於被欺侮的兩個女孩,均構成輕微傷,其中一人精神抑鬱,在新聞報道時仍無法正常生活、學習。


這段遭遇會如何影響她們未來的成長?沒有人知道。


0 2

兩個相互守護的年輕人


《少年的你》英文名Better Days,更好的日子。


陳唸的Better Days,也許並不是高考以後的日子,而是遇見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的日子。

少年的你,太難了

剛好那一天,陳念為了避開施暴抄小路回家。


剛好那一天,小北在街角被圍毆,頭破血流。


而目睹這一切的她,又剛好因為之前沒有幫助自殺的女同學,內心愧疚。

少年的你,太難了

她決定不再當冷漠的旁觀者,撥電話報警。

小流氓暴怒之下,摔裂了她的手機屏幕,強迫她親吻小北。


易烊千璽的熒幕初吻奉上。


少年的你,太難了


一個是安靜少言的好學生,一個是重情重義的小混混。兩個不同世界的少年相遇了。


導演曾國祥對人物情感處理非常細膩,沒有突如其來的刻意發糖。

少年的你,太難了


演員表現也堪稱優秀。


周冬雨保持著壓抑無助與倔強單純的狀態,她用各種哭泣的表演,讓人信服她是個飽受霸凌的女高中生,而不是實齡27歲放飛自我的“冬叔”。

少年的你,太難了

易烊千璽完全突破自我。

他像一頭受傷的幼獸,眼睛裡藏著無數心事:堅韌、鋒利、脆弱、疼痛、真摯……

少年的你,太難了

這兩位少年,都有著不願與人分享的秘密,經歷著絕望、孤獨。


小北保護著陳唸的人身安全,讓她有了和邪惡對抗的底氣。


陳念融化了小北的心靈,喚醒他對世界的信任、愛、希望。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少年的你,太難了


青春最大的困境,是孤獨。

孤獨最好的解藥,是理解。

理解最美的樣子,是守護。

少年的你,太難了


導演曾國祥這樣解釋故事的出發點:

其實世界沒有那麼黑暗,你總會遇到一個人或者一些朋友,他們願意去幫你,你不是孤單的。


少年的你,太難了


0 3

繞不開的高考


15歲到18歲少年的人生目標高度統一:考上好學校,改變命運。


陳念更不例外,這是她生活在陰溝裡,咬牙活下去的動力。


她堅信,考去北京,天會更藍,日子會更好。

少年的你,太難了


影片用大篇幅營造陳唸的人生目標。


放學路上擁擠的大全景,環形教學樓上紅色橫幅,巨大的數字倒計時,課桌上堆滿的複習資料,考試現場的嚴肅,批改考卷的公正嚴謹。


以及,高考結束後的解脫,紙屑漫天……

少年的你,太難了


最讓人揪心的是進考場前那一段。

大雨傾盆,老師高聲打氣、提醒,像是戰場上,士兵衝鋒前的最後講演。在音樂和雨聲的配合下,更顯壯烈。


時間到,學生放行,雨聲和音樂驟停,什麼聲音都沒有。

少年的你,太難了


安靜。

死寂。


緊接著,是秒針的聲音,嚓,嚓,嚓,嚓……催命一樣。


這段聲音處理,讓人喘不過氣,彷彿置身曾經的高考現場。

少年的你,太難了

高考,無比重要。


正是這種目標感和壓力感,以及某種與改變命運掛鉤的戰鬥使命,讓影片裡的校園霸凌事件顯得“不重要”。


少年的孤獨、被欺凌與被羞辱、心理健康,被所有人忽視。


可越是不受關注,青澀的他們,就要經受越大的折磨、掙扎。


少年的你,太難了


《少年的你》開篇時,有一些片段會讓人聯想到巖井俊二的電影。


但它通過渲染高考氛圍,還原了獨屬於我們的殘酷青春,絕不類同於日本,不類同於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


少年的你,太難了


從少年到成人,是一個接一個的考驗。

有人順利通過。

有人徹底倒下。


有人,就像陳念、小北,經歷殘酷的成人禮,代價慘重,但還是走出了困境。

少年的你,太難了


雖然電影展望的是未來,但在更深層次,它似乎是想讓我們保存那些美好的少年品質

陳唸的“懂事”,小北單純透明的守護欲,警官鄭易對正義和真相的執拗追求……

少年的你,太難了

他們,也讓我想起了《麥田守望者》中主人公霍爾頓。

他一直想象,有一群小孩在靠近懸崖的麥田裡做遊戲,附近沒有大人,除了自己:


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願所有少年的樂園,有人守望。


少年的你,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