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上為什麼利用紫雲英提高土壤肥力?

李振亞love


農業上為什麼利用紫雲英提高土壤肥力?

秋季種植紫雲英等豆科作物提高土壤肥力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習慣與經驗,在化肥缺乏年代,南方農村為提高土壤肥力,確保糧食年年豐收,每年利用冬季休閒農田種植紫雲英、苕子、箭舌豌豆等,這些植物統稱綠肥。南方地區山高坡陡,每年運送農家肥到耕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種植一畝綠肥只花人工1—2人,比施用同等量的農家肥節省人工8—12個。


紫雲英和苕子、箭舌豌豆都是豆科植物,它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利用冬季休閒農田種植紫雲英和苕子、箭舌豌豆等綠肥是提高土壤肥力費省效宏的一種有效措施。

1、種植紫雲英畝產鮮草1500公斤左右,能夠為土地增加氮9.1公斤、磷5公斤、鉀9公斤,相當於尿素20公斤、普鈣10公斤、硫酸鉀18公斤,同時殘根、茬土也有較和的肥效,能增產玉米200—300公斤。


2、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能夠緩解耕地使用地膜覆蓋、施放化肥和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地力衰退問題。連續3—5年種植紫雲英的地塊,平均地力產量上升一個等級。


3、紫雲英和苕子、箭舌豌豆可以收割曬乾粉碎成為草粉,是畜禽很好的蛋白質補充飼料。


4、紫雲英和苕子、箭舌豌豆等綠肥直接作為肥料施用,必須在播種前15天左右將綠肥犁翻土壓或者聚壟後再播種。


老周說三農


紫雲英種植提高土地肥力,那是一二十年前的辦法了。

記得我小時候,村子裡有人在稻穀收割後,乘著下雨天,在田地撒上紫雲英種子。過後也還會施上一遍化肥。

隨後也不用怎麼管理。

慢慢的紫雲英便長出來,鋪滿整塊稻田。到了春季,那花和葉真是好看。蜜蜂、蝴蝶留連其間。那花的香也很好聞。

紫雲英長滿稻田,開花結子時,紅綠相襯景色最美,象一塊毛毯子,點綴田野。

等到春播季節,便將田犁一遍,將紫雲英翻到土下去,腐爛漚肥。

紫雲英是一種草,植株並不高大,一年生,到時間便會自己枯死。翻到土裡也不會產生什麼副作用。植株易於腐爛。田犁好後,馬上灌滿水,爛個十天半月。而後在栽秧前耙平即可。

現在的人圖省事,一般很少人種了。


原上3草


農業上為什麼利用紫雲英提高土壤肥力?

紫雲英在農村,有人叫草子、紅花草,是一種豆科黃芪屬一年生或是越年生草本綠色植物。紫雲英在全國綠肥種植面積中佔60%以上,是我國目前最佳的最重要的綠肥作物。紫雲英種植是我國南方水稻種植區,主要土壤肥力的保護方法,因為種植技術要求不高,適宜性好,含氮磷鉀營養豐富等特點,是農民喜歡種植的綠肥。紫雲英喜歡溫暖、溼潤的土壤,不耐寒,不耐鹽,怕旱怕澇,固氮能力非常強大,生長非常旺盛,產量非常高,每畝能產鮮草4000~8000斤,還是非常優質的飼料。它適合秋季套播在水稻田中,作為水稻的基肥,也可以與旱地作物間作套種作基肥,非常適合水稻田、沙質壤土、黏壤土種植。



紫雲英一般情況下是作為壓底綠肥使用,通常每畝播種量4~6斤,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翻耕壓底腐爛作基肥。若是作為留種綠肥,每畝播種量3~4斤,播種時期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收穫時間是5月上旬到下旬之間。紫雲英一般鮮草含氮元素為0.31~0.47%,含磷元素量為0.06~0.16%,含鉀元素量為0.23~0.36%。


紫雲英在種植過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肥料,在生長過程中,有強大的根瘤菌,能夠起到固氮作用,並能吸收水稻和雜草殘留物腐爛後分解的營養物質,能夠充分滿足紫雲英的自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使植株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旺盛濃綠,含營養物質豐富。這些的綠草在生長旺盛期,通過翻耕壓在泥土之下,在大量的微生物作用下,腐爛發酵,能夠分解豐富的農作物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大量元素肥料,還有非常豐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並且殘留許多未分解的腐殖質在土壤裡,改變了土壤結構,使泥土變成疏鬆酥軟,有利於作物根系通風透氣,促進根系的生長。因此,水稻田種過綠肥紫雲英後,通過翻耕壓底腐爛後,不僅能夠分解豐富的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還能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腐殖質的含量,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有利於作物的生長髮育。


總之,紫雲英是農村非常常見的優質農家綠肥。種植紫雲英綠肥的土地,能夠培育肥沃的地力,存留大量的氮磷鉀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供給農作物生長髮育的需要,還能存留豐富的腐殖質,改變了土壤結構,改善了土質,緩解、培育、創造了土壤生態環境,是非常優質的培育地力的好方法。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農業上為什麼利用紫雲英提高土壤肥力?是因為紫雲英屬於豆科植物,而豆科植物與固定氮的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可已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為氮,可供作物吸收,因此可以節省投入較多的化肥。

氮、磷、鉀是肥料三要素,其中以氮肥最讓人感覺到迷惑,因為空氣的主成分就是氮—佔78%,植物居然不會利用。地球上只有少數生物可以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固氮,例如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豆科植物以根瘤招來固氮細菌,結緣互利共生。如果農作物都有這種本領,不僅不需要氮肥,連生產氮肥的環境成本也免了。而紫雲英就是這種豆科類植物,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利用紫雲英提高土壤肥力了吧。

對了,順便分享一個關於根瘤菌固氮的小故事。

久遠的共生關係:豆類和根瘤菌

最近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團隊發現,這一種特殊的共生關係其實源自更古老、也更普遍的一個共生關係。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陸生植物與真菌便演化出互利關係。至今大多數植物的根都有真菌菌絲生長。植物供應糖與氨基酸,真菌回報以水與礦物質。後來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因緣,便是建立在植物與真菌的互利機制上,涉及的基因超過30個,源自同一家族。

於是研究人員追溯根瘤的演化史,發現那是因為控制側生器官(如根瘤)發育的基因發生了突變。簡言之,大約6000萬年前,今日豆科植物的祖先接收了已發生相關突變的共生基因與根瘤基因。因此研究人員打算為其他植物動基因手術,複製同樣的基因突變。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稻子—全球種植面積第3名的農作物。

不用施肥的玉米

不過,種植面積第一的是玉米。對於玉米,威斯康辛團隊動的腦筋與稻子不同。原來在幾年前,墨西哥南部瓦哈卡省農民培育的一個玉米品種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一來它非常巨大,成株高達5、6米。二來它不需要施肥,也不用通過輪作來恢復土壤的肥力。三來它的形態很特別—有氣根,過去沒有發現過有氣根的玉米。

更有趣的是,其他植物的氣根在潮溼的環境中會吸收水分,這種玉米氣根卻會在雨天分泌膏露滴落土壤。原來那就是玉米不需要施肥的秘密─那些膏露能固氮。換言之,玉米氣根中有固氮菌;玉米利用固氮菌為自己施肥。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把玉米氣根轉殖到其他作物上的技術,例如雜交。同時,他們通過查閱文獻,發現1984年在印度的一個會議中,有人報導一個有氣根的高粱品種,那些氣根也會分泌膏露,只是沒有人跟進研究。

於是威斯康辛團隊兵分兩路,分進合擊,期望為農作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固氮機制。世界人口已超過77億,仍在繼續增加,糧食生產可是當務之急。

好啦,關於紫雲英提高肥力和固氮菌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任何關於肥料的疑問,歡迎關注頭條號【新農鳴】發私信給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肥料的事。


新農鳴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紫雲英大多生長在長江流域附近的區域,由於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蜜源植物,現在也是受到越來越多農戶的青睞。

尤其是在農業上的作用比較明顯,過去農業技術水平,不如現在這樣發達的時候,基本上會利用紫雲英來提高土壤的肥力。

那麼農業上面為什麼會利用紫雲英?來提高土壤的肥力呢

第一點,紫雲英屬於綠肥農作物,有很強的固氮作用,面對一些植物秸稈分解的時候,激發土壤裡面的氮元素, 對於維護農田和農業生態系統裡面的氮循環,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第二點,紫雲英可以作為牧草,供牛羊等畜牧動物食用,這樣隨著時間的積累,牛羊等動物的糞便被土壤裡面的有機物分解,也促進紫雲英根部根瘤固氮,提升了土壤的肥力。

第三點,到了冬天,種植水稻的一些田地就會空閒出來了,這個時候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能夠有效的實現資源配置。

最後一點,用紫雲英做底肥,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還綠色環保。種植一些紫雲英,其產生的肥力有時候相當於磷肥尿素的效果,種植出來的水稻等莊稼,產量和質量明顯有提升,口味口感也好。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天義,也可以點贊表達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紫雲英屬於豆科作物,含有固氮根瘤菌,它主要靠固氮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氮來提供養分,地上部分旺盛,產量大,很少消耗土壤養分,非常適合做綠肥使用。




秦之蜜老馬


紫雲英固氮能力強,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體腐解時對土壤氮素的激發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條件下對後作的增產效果比苕子、蠶豆等綠肥作物強,在我國南方農田生態系統中維持農田氮循環有著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