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廉價、噪聲大、汙染大,這是很多國人對柴油車的印象。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在國內,柴油車更多的運用在農用車、貨車等工具車輛上,國人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幹得多,吃得少,至於駕駛體驗什麼的,那太奢侈了。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而在歐洲,柴油車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歐洲60%的汽車為柴油車,而80%以上的SUV也選擇了柴油發動機。

為什麼歐洲人那麼喜歡柴油車?

柴油車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歐洲人那麼痴迷呢?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勤儉持家可不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全世界人民過日子都很會精打細算。柴油車相比汽油車省油得多,拿大眾邁騰2.0T的歐規柴油版舉例,它在高速的百公里油耗不到5L,而汽油版則需要8L有多。

除了省油以外,柴油加油在歐洲還能享受更低的所有稅(TTC),拿法國舉例,它每升柴油的所有稅較汽油低近20歐分,而其他歐洲國家跟法國的情況非常接近,這又能讓消費者省一大筆錢。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柴油車不僅使用成本低,背後還有政府在扶持。舉個例子,英國將汽車按二氧化碳排放量分為A-M共13個等級,不同等級徵收不同稅費,而且每年要繳納一次。而一年下來,柴油車和同級別汽油車路票(車輛使用稅)相比,竟然能相差100多英鎊。

除了省錢,柴油車還更環保?

除了省錢這麼現實的考慮,歐洲人的環保意識也是他們選擇柴油車的一大重要原因。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然而在2015年,大眾“排放門”被曝出,此次“排放門”在全球共涉及約1100萬輛汽車,其中大眾品牌涉及約500萬輛,這也讓大家一度覺得柴油車的環保都只是假象。

究竟柴油車環保真的只是個幌子?還是單純的只是大眾作弊呢?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在今年四月,德國智庫Ifo研究所前所長Hans-Werner Sinn發表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

如果把發電以及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都計算到純電動車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那麼,純電動車的情況會比柴油車還糟糕,而且這個差距還不小——純電動車可能比柴油車造成的汙染高11%-28%。原因是,鋰、鈷、錳作為製造電池的基本原料,要處理起來需要造成更大的汙染排放。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也就是說純電動車的實際碳排放甚至還比柴油車多?

據Hans-Werner Sinn的研究小組調查顯示,按照德國2018年的發電方式,化石燃料的使用率仍在50%以上。如果加上發電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純電動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達到156-181g,遠遠高於柴油車。

為何國內柴油車一直髮展不起來?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在中國,柴油車的銷量基本都貢獻給SUV了。柴油發動機省油,低速高扭矩,爬坡動力性能好,而且省去點火系統也讓整車故障率更低,所以對於一些在山區、郊區的企業,以及越野愛好者來說,柴油SUV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然而政策卻一直對柴油車很不友好。

過去,由於中國工業起步得晚,如果汽車大量使用柴油,勢必將給原本就不足的農業柴油供應造成壓力,而只有滿足農民的需求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

而且國內柴油的工業需求非常大,運輸、農用機械船舶,柴油都是主要燃料,所以在柴油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對民用柴油車的管控一直很嚴格。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同樣是因為工業落後,我國在柴油的提煉過程中,一直沒辦法處理好硫含量過高的問題。如果這種硫含量過高的柴油被大量用於汽車,會對發動機性能造成影響,也很汙染環境。

所以並不是柴油不好,而是它實在是不符合我們的國情。

中國有必要逆勢發展柴油嗎?

可以,但是沒必要。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首先是核心技術,電動車很多的關鍵技術,比如電芯、電機,我們是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的;而國內關於柴油車的研究是全面落後於汽油車的,像最關鍵的高壓共軌技術,就被日、美、德技術壟斷,基本沒有我們什麼事。

為什麼柴油車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其實不止我們,現在連最喜歡柴油車的德國人,也開始頒佈柴油車禁令:德國的一些城市規定,排放標準不達歐6的柴油車,不讓進市區。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

當年油品差,有心無力;現在核心技術有差距,可以追,但是追上去不一定划算,還不如專攻我們自己也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汽車。

至於未來,我相信在中國已經沒有柴油車什麼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