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文|諸神的恩寵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兩頓!”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從這句話裡,能真切地感受到美食有多大的魅力。

民以食為天。人人都要吃飯,沒有人不愛美食。然而你能想象嗎,有個人因為熱愛美食,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為了美食,她專門跑去廚師學校學烹飪;為了美食,她拍了大量短視頻,手把手教網友如何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最終,她成了眾多吃貨的偶像,還出了三本美食暢銷書。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這個人,就是莊祖宜。她的人生故事,真實中透著傳奇,傳奇中又滿是人間煙火的味道。

01愛上烹飪,是逃避也是救贖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莊祖宜出生於臺灣,從小就是學霸。從臺師大英語系畢業後,她做過歌手、老師、翻譯等多種工作。1998年,她隻身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碩士。

碩士畢業後,她順利考入華盛頓大學做博士。攻讀博士的6年裡,她通過了所有資格考試。2006年,眼看就要拿博士學位了,她卻做了一件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從學者轉行為廚師!

從學者轉行做廚師?聽起來不可思議,然而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莊祖宜僅用了兩週時間。而這個決定,又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原來,進入華盛頓大學後,莊祖宜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她的研究方向是“美籍華人迴流”,這個課題比較冷門,撰寫畢業論文時,她幾經刪改,仍達不到導師的要求,她為此痛苦不已。

由於勞累過度,又不見成效,她陷入了極度的焦慮狀態。同時,她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頭疼、背痛、肚子痛天天折磨著她。她去看醫生,醫生告訴她,她必須在20分鐘內做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那一刻,她聽到內心有個聲音在說:死了也好,死了就不用寫博士論文了。

就在莊祖宜的身心即將崩潰時,愛情和美食拯救了她。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2006年,莊祖宜和美國人林傑偉戀愛並結婚。林傑偉是一名外交官,新婚不久,莊祖宜便跟著他搬到波士頓生活。一天晚上,她無意間看了美國美食名人朱莉婭的傳記,深受啟發。

朱莉婭36歲開始學烹飪,憑藉自身努力,最終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大廚。此外,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外交官。茱莉亞的故事,讓迷茫中的莊祖宜看到了希望。看完傳記後,她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廚藝。

30歲那年,她果斷地放棄博士學位,找到大名鼎鼎的劍橋廚藝學校,繳了學費,正式成為一名學徒,開始學習西餐烹飪課程。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對於放棄學業這件事,莊祖宜說:“一開始上廚藝學校時,並沒有打算放棄博士學位,本想學完再回去寫論文。但上了兩個星期之後,我就覺得學廚藝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對於多數人而言,做菜只是做菜。而在莊祖宜眼裡,做菜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修行。

寫論文,讓莊祖宜備受打擊。但做菜就不同了,那是一種極美妙的體驗。她說:“做菜的樂趣,就在於它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饋。看著蔥蒜辣椒噼噼啪啪地在油鍋裡彈跳釋放香氣,酒水注入沸騰瀰漫於空氣中,那種滿足感是非常真切踏實的。”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對莊祖宜來說,愛上烹飪,是逃避也是救贖。烹飪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也帶給她嶄新的人生體驗。

在廚藝學校裡,莊祖宜從零做起,一點點學習,一點點摸索,廚藝進步神速。畢業考試時,她做的兩道菜——茶香薰鴨和煎牛排搭配漸層菠菜糕,都深受好評。

一個優秀的廚師,就這樣正式出道了!

02美食的療愈作用,遠大於味覺享受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洗菜、切菜、淘米、燉肉……看著一堆堆食材,變成一道道佳餚,莊祖宜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小小的廚房,消除了她的焦慮感,也帶給她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林傑偉是外交官,每隔三年就會被派去不同駐地。作為妻子,莊祖宜會跟隨他一同前往。截止2018年,婚後12年裡,這夫妻倆前後搬過7次家。波士頓、華盛頓、香港、上海、成都等地,都留下過他倆的身影。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有段時間,莊祖宜隨丈夫移居香港。不久,她就在在高級餐廳Amber當起了學徒。在那裡,她每天工作12小時,下班累到腰痠背痛。一次,她徒手端熱盤子,手被燙出水泡,即便如此,她也從不抱怨半句。

她堅信:自己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廚師!

2010年,林傑偉被調到上海工作,在上海的三年裡,莊祖宜一邊學廚藝,一邊還忙裡偷閒生了兩個孩子。她迷上了上海的美食醃篤鮮,於是她經常蹲在地上和家政阿姨學打百葉結。好幾次,腿都快失去知覺,仍樂此不疲。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2017年,林傑偉升任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領事,這意味著他們要在成都住三年。莊祖宜的外公外婆都是四川人,從小她就對四川懷有濃濃的鄉情。這次回到祖籍,她的心情格外激動。

初到成都時,新家還沒有收拾好,莊祖宜一家天天下館子。從高檔餐廳到街邊攤,她都一一嚐遍。川菜又麻又辣,南方人大多受不了,莊祖宜卻大呼過癮。此外,她還向別人學四川泡菜的做法。一有空,她都會給家人做紅油水餃、蛋烘糕等四川美食。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有趣的是,在莊祖宜的影響下,林傑偉也成了一名吃貨。夫妻倆每到一地,最愛逛的就是菜市場,蔬菜、香料、乾貨、水產,一個個攤位走下來,不但不累反而身心愉悅。漸漸地,林傑偉也練就了一手好廚藝。

行走世界各地,莊祖宜發現,但凡去菜市場賣菜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而年輕人一般都去超市。她認為,傳統的菜市場需要想些新辦法來吸引年輕人。她還發現,亞洲的菜市場比歐洲的更有生活氣息,但亞洲的菜市場衛生普遍較差,這一點亟待改進。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莊祖宜說,對於當年學廚藝這個決定,她從未後悔過。繁重的學業摧垮了她,而美食卻療愈了她的身心。即使是在最無助的時刻,她也能通過烹飪美食,獲得慰藉和力量。

03學廚藝,不僅療愈了她更成就了她

在廚師學校學習時,為了練顛勺,莊祖宜沒事就炒飯、炒麵。她說:“加了熱油的食物配上噴香的煙霧、火舌與吱吱聲響,我的心臟好像也跟食物一起彈跳,在拋起的瞬間享受飛躍的快感!”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廚藝講究煎炒烹炸煮,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如今莊祖宜對燒菜這件事已經遊刃有餘了。

無論在哪裡生活,每天早上丈夫上班孩子上學後,莊祖宜都會步行去逛菜市場,蒐羅時令鮮蔬。她認為,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嘗試當地的美食,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做菜時,莊祖宜永遠是專心致志的模樣。她會拿著菜刀專注地切薑絲,切完後,挑出一兩根薑絲,放到嘴裡嚼一嚼,品嚐是否新鮮;切榨菜時,她會把榨菜剁細之後放入碗中,切完後,看到菜板邊灑落了菜渣,就趕緊把檯面擦乾淨。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剛開始用烤箱時,她什麼都不懂。多少度、烤多久,都會嚴格按照食譜執行。而現在呢,她僅憑嗅覺、聽覺、觸覺,就能精準地判斷出食物是否烤好。比如,看一隻烤雞的顏色,她就能知道它烤好沒有。

有了孩子之後,莊祖宜的飲食觀念悄然發生了改變。過去,她更關注廚界的尖端技藝,而現在,她最關心食材的品質。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小時候的味覺經驗對人的影響很大,很多美食家吃遍了全世界的山珍海味後,依然會對小時候吃過的美食念念不忘。 莊祖宜也不例外。她說自己在最脆弱時,最想吃的就是臺灣的牛肉麵。但同時她也承認,人的飲食習慣是不斷變化的,味覺也是可以開拓的。每多嘗試一種新食物,口味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由於常年研究文化人類學,莊祖宜常把做菜當成田野調查,她對食材應用、飲食風潮等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2006年,莊祖宜開始寫博客,賬號名為“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在她看來,廚藝的天地無限大,田野調查需要用一輩子來做。在她家的餐廳裡,懸掛著一副毛筆字,上面寫著“人間田野”四個字,題字人是臺灣作家張大春。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在親朋的鼓勵下,莊祖宜還拍攝了大量小視頻,每期介紹一道菜。許多小白看完這些視頻後,都紛紛走進廚房,揮動起鍋鏟。

2009年,莊祖宜出版了《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一書。這是第一本用中文記錄在西方學習廚藝的美食書籍,書剛一上市就賣斷了貨,莊祖宜由此名聲大噪。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2013年,她又出版了《其實,大家都想做菜》;2015年,她再接再厲,出版了第三本書《簡單·豐盛·美好》,這本書一面世就成為了暢銷書。

莊祖宜常年旅居國外,她的美食書融匯中西,既有糖醋小排、口水雞等中國地方美食,也有西班牙的西紅柿冷湯、地中海烤魚、美式鬆餅等世界美食。她寫的書和視頻,都很簡單。簡單又好吃,是她做菜的唯一原則。

莊祖宜從小熱愛美食,在她人生的至暗時刻,正是美食帶她逃離了窘境,給了她意想不到的收穫。

04享受生活,從認真做一道菜開始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十幾年來,莊祖宜跟著丈夫四海為家,品嚐過世界各地的美食。

她說,初到一個地方時,你聽不懂當地方言,吃不慣當時食物。當你吃很喜歡吃當地食物,甚至還想自己親自下廚做的時候,那就說明你已經融入當地文化了。

烹飪美食,成為莊祖宜認識世界和人類的橋樑。如今她最想做的事,就是等丈夫退休後,開一間小飯館,她親自掌勺迎接四方賓朋,閒暇時又能和丈夫一起去看落日。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當年,莊祖宜毅然放棄博士學位,一頭扎進美食界,就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快樂。如今,她已經用美食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她看來,做美食不僅是為了果腹,更是一種精神享受。

做任何事情,能得到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單純而熱情。莊祖宜恰好就具備這種特質。她憑著對美食的本能熱愛,半路出家,最終闖出了一條大道,還讓千萬人從中受益。在美食界,她既是廚師,也是“傳道者”。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三毛說:“愛自己,才能讓人生更豐盈。”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親自下廚費時費力,很多人寧願叫外賣,也不願下廚做飯。然而,外賣毫無營養,外賣吃的越多,對食物的探索欲就會越低。

少去餐廳,多下廚房,是莊祖宜給當代人的建議。她深信,在廚房炊煙中,體味柴米油鹽的生活,也是一種人生旨趣。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追求美食是人類的本能。美食除了能滿足我們的味蕾外,最大的功效是治癒人心。

炊煙裊裊是人間,活在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今天,無論你身處何方,都請親自下一回廚,為自己做一頓美食。

要知道,為自己做一頓美食,如此具有儀式感的行為,不僅是熱愛生活的表現,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一個善待自己的人,必將被生活所善待。“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便是最好的例子。

#我,無條件寫作#(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1、《理想國》:莊祖宜:跟著外交官丈夫去遊牧,用鍋鏟“炒熟” 異鄉

2、《界面》:莊祖宜:大家都應該回到吃多一點菜、吃少一點肉的生活

3、《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4、莊祖宜做菜短視頻

莊祖宜:為學廚藝放棄博士學位,12年搬家7次,最終參悟美食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