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根據官方媒體數據顯示,在中國抑鬱症患者早在2007年就已達到3000萬人。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數量在不斷的增長,目前人數已經超過1億,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

中國的抑鬱症患者人數過億是個什麼概念呢?14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抑鬱症。

我們身邊的同學、同事、家人、朋友中,可能都存在抑鬱症患者。

甚至我們也無法保證,自己某一天會不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可是就在古時候其實也有很多抑鬱症,只是他們沒有被理解,甚至有時候還被認為是惡魔,經歷了幾千年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生活在現代,大家對這個問題慢慢也開始接納。

遠古時期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在古時候人們對於精神類疾病的認識還停留在認為是超自然現象引起,生理上疾病人們還會用草藥對治,可是心理精神上會被認為是人腦內住進了一隻魔鬼。

古人對待患有憂鬱的人是採用,鞭打,捱餓,禁閉等方式來治療。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當時對於治療精神病,採取的辦法就是在大腦上鑽一個洞,然後讓魔鬼從頭顱中釋放出來。

當時人們認為,移走頭蓋骨後留下的孔徑有利於“惡魔出逃”。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歷史上的環鑽術

四大文明時期

當人類進入文明的時候,當時還是認為精神病是惡魔造成的。

比如當時古巴比倫的巫醫認為抑鬱症是魔鬼引起的而非物質,當時巫醫就採用人偶來驅散人們身體中的“惡魔”。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而埃及人則認為抑鬱症是“心理的乾枯”,當時的埃及人認為心靈來自心臟而非大腦。

所以他們經常採取禁食和冥想祈求神靈的保佑。

唯物認知時期

憂鬱的英文單詞melancholy,詞源出自希臘文的melainachol,原意是“黑膽汁”。古希臘人認為人格受到四種體液的影響:黏液、黃膽汁、黑膽汁與血液,而憂鬱就是黑膽汁過多造成的。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既然“黑膽汁”是抑鬱的原因,那麼當時最為流行的醫療方式——“向神祈禱”就只不過是騙術而已,他提出給抑鬱症患者服用曼陀羅花等通便或催吐的草藥,希望通過排洩掉更多的黑膽汁讓體液重新恢復平衡。

體液的不平衡會引發疾病,而抑鬱症正好是脾內黑膽汁過多,所以當時治療抑鬱症更多采取的是放血和洗熱水澡。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雖然排出黑膽汁在當今醫學理論下顯得很荒誕,可是卻為抑鬱症的藥物治療開創了條件。

我國早期對於抑鬱症的解釋

早期我國的《黃帝內經》多處提到「悲」「憂」等負面情緒,而對於抑鬱症的說法中認為五行屬木的人更容易抑鬱。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這一點和希波克拉底的學說倒有幾分相似。

除了上述說法外,《內經》認為抑鬱症患者是各種虛弱導致,當時一個概念叫“喜勝悲”,就是利用正面情緒引導負面情緒,這一點很像如今的合理情緒療法。

中世紀,宗教審判抑鬱

5世紀~15世紀,人類文明進入到相對黑暗的中世紀,人們對抑鬱症的認知受到宗教的強大影響。

當時人們認為抑鬱症是人們中了邪靈,很多宗教教主鼓吹抑鬱症患者是內心被撒旦(基督教的惡魔)附身。

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他認為那些抑鬱症患者是受到了魔鬼的誘惑,他們的靈魂不在天父上帝的管轄之內、不為上帝所救贖。

當時很多抑鬱症和精神病患者被殘忍的迫害致死,場景相當血腥。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里亞爾託驅魔事件》(1496年)——維託雷•卡爾帕喬,精神疾病患者被定罪為異端

文藝復興後

歐洲進入文藝復興以後,希臘的醫學重新被重視。

抑鬱症也從以前見不得光變得更加受學者和醫學家的追捧,這些抑鬱症者被認為是有智慧和魅力的存在。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最後甚至形成了一種時尚,一種“貴族病”,整個歐洲的上流社會流行這樣的姿態——滿臉愁容、沉默寡言、一頭亂髮,躺在沙發上,凝視地面或死盯著月亮,幾小時一動不動……(跟葛優躺還是有區別的……)

隨著笛卡爾的二元論,18、19世紀,學者和醫生已經詳細分辨出30種抑鬱症亞型。

可是治療手段卻鮮有進步,常見的方法還是諸如運動、食療、灌腸和催吐這樣古老手段。

不過隨著科技的興起,隨著生物電現象的深入認識,一些醫生想到利用電流對精神病患者的神經系統進行刺激,也許會發生意想不到效果。

這也大概就是楊老師可以肆無忌憚的理由吧。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早期的電痙攣療法還是相當危險的,人們在巨大電流下會產生強烈痛苦,隨著當今不斷改善,已經出現了無痛電抽搐療法,不過這也是常規治療手段不見效最後的辦法。

弗洛伊德的出世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20世紀初,弗洛伊德將抑鬱解釋為對失去的反應,而且他提出了潛意識理論,

認為神經症是由於過去壓抑在內心的創傷未被療愈在特定情況下被激發導致的。

雖然他的很多學說遭遇了各種批判和質疑,可是他創立的精神分析療法(俗稱談話療法)的確彌補了抑鬱症在科學高速發展下人們對心靈探索的空白。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如今:接受抑鬱——情緒化學

20世紀50年代,第一批抗抑鬱藥物被發現。

當時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異丙異煙肼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發現可以讓人興奮,於是科研人員對抑鬱症患者進行實驗發現的確可以提高人們中樞神經興奮度來調節情緒。

新的理論和診斷框架也在這些實證研究中被逐漸發展,正如Hirshbein所說,“對抑鬱有效的藥物被標記為‘抗抑鬱藥’,而對抗抑鬱藥有反應的患者則被診斷為抑鬱”。

動物模型表明,抗抑鬱藥都對5-HT和NE發揮了神經化學作用。英國的精神科醫生強調了與生活困難明顯相關的外源性抑鬱和沒有明顯誘發因素的內源性抑鬱之間的區別。

從被認為是惡魔到被理解,看完抑鬱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哭了

於是,抑鬱症機理假說中的“單胺假說”出現了。

“單胺假說”認為,抑鬱症患者的情緒之所以被痛苦霸佔,只是由於缺少幾種單胺類神經遞質而已。這些單胺類神經遞質包括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在單胺類神經遞質中:

  • 去甲腎上腺素可能與人的警覺性有關,同時也與焦慮、注意力和對生活的興趣有關;
  • 5-羥色胺則對應焦慮、強迫觀念;
  • 多巴胺對應注意力、積極性、愉悅和獎賞機制,同時也與患者對生活的興趣有關。

雖然目前腦科學和神經科學都在快速發展,對於抑鬱症的說法和理論都翻天覆地的解釋,可是卻沒有跨越式的進展。

人們對抑鬱症的認知也從曾經的排斥恐慌開始一點點接受這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相信隨著我們對心靈不斷探索,終將有一天抑鬱症的謎底會被我們揭開,希望這一天早一些到來。

後續我會繼續更新優質心理文章,以及如何走出情緒困擾系列文,大家敬請期待。

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留言和我互動,我們一同討論!


⭐️如果你有心理困惑,可以參考我的康復學習經驗: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