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樓“紅歌”唱響神州

永定土樓“紅歌”唱響神州

2019年10月16日,龍巖市永定區、長汀縣,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被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默默無聞的中央紅色交通線永定區舊址,為何在近幾年聲名鵲起、榮列國家級“文保”?永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佑繁指出,這是永定區唱響“紅歌”、大力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的階段性成果。近年來,永定區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賡續“紅色血脈”、塑造“紅色品牌”、弘揚“紅色精神”,不斷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打造紅色文化精品,推動紅色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把紅色文化項目化、品牌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的一條新路子。

梳理一條紅色脈絡

永定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孕育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實踐地、中國土地革命搖籃、共和國法制搖籃、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重要樞紐、人民軍隊鐵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最早成形地。在這裡爆發了福建省第一次規劃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農民武裝暴動——永定暴動;成立了福建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建立了福建第一支紅軍部隊——溪南紅軍營;開闢福建第一塊蘇維埃區域;首創溪南土改分田經驗並在中央蘇區和其他革命根據地推廣;永定三年游擊戰爭是中國革命在南方的戰略支點;湧現了以張鼎丞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和14位開國少將,為革命犧牲在冊烈士4700多位;紅色小歌仙張錦輝是中國現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

針對永定紅色文化亮點紛呈,紅色文物獨特珍貴,但是留存的紅色舊址點多面廣,設立的陳列展覽相對零散且規模較小,碎片化等突出問題,近年來,永定區多次組織專家論證,重新梳理永定紅色文化的脈絡主線。從全國品牌的站位高度,最終確立了“三條主線,三個支點——永定對中國革命的六大突出貢獻”這一新的紅色文化宣傳口徑。“三條主線”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中心樞紐、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實踐地、中國土地革命搖籃;“三個支點”是: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社、我黨最早的紅色審判機構、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南方最重要的戰略支點。

其中,中央紅色交通線是1930年10月至1934年長征前夕,中共中央為加強中央機關與中央蘇區的聯繫,建立的一條從上海出發,經香港、汕頭、大埔、永定、上杭、長汀最終進入紅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線,又稱中央紅色交通線,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就像我們身上的血脈”,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永定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在內地設立的唯一大站(站址先後建在虎崗虎西晏田公祠和金砂古木督永昌樓),以及福建境內的唯一中站所在地,也是由白區轉入紅區的轉折點,區內大中小站齊全,在傳遞信息、護送人員、運送物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1930年冬至紅軍長征前,經過永定到達瑞金的黨中央領導和黨政軍負責同志以及知識分子、學生等有1000多人,其中高級領導幹部有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博古、張聞天、陳雲、鄧小平、葉劍英、項英、王稼祥、聶榮臻、陳潭秋、李富春、蕭勁光、伍修權、李伯釗以及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等200多人。一批批優秀的交通員為保護交通線的安全暢通付出巨大犧牲,湧現了永定“伯公凹七烈士”等英雄群體。

永定區重新梳理一條紅色脈絡,立足“三條主線,三大支點”構成“永定對中國革命的六大突出貢獻”,堅定自信,站位全國品牌的高度,發揮作為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的豐富紅色資源優勢,跳出永定,跳出福建,站位全國,為紅色文化做出特色、打造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該區對全區所有紅色遺址遺存進行全面調查,加強保護管理,目前已編制66處遺址遺存維修方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有序開展保護維修,至2018年,已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3371萬元用於中央紅色交通線品牌打造工作。實施了沿線重要站點維修復建、珍貴文物實物資料徵集研究等工作,並將中央紅色交通線作為線性文化遺產成功申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月16日國務院通報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做強一個企業龍頭

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建立一個龍頭主體是關鍵。由於處於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時期,財政收入不足,資金缺口較大,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經費緊張。為此,永定區大膽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模式,創新體制,政策扶持,做大做強國企龍頭。在區文旅集團註冊成立子公司“龍巖市永定區紅色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永定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投資主體,將區內有關國有紅色資產、資源統一劃入區紅旅公司經營管理,將各部門爭取的對應項目資金委託通過紅旅公司撥付到項目單位或由該公司承接項目實施,實現一個“漏斗”出水,以撬動更多資金投入,為紅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2018年以來,永定區通過整合區內黨校幹部培訓、客家家訓家風等優質資源,藉助古田幹部培訓延伸拓展對接優勢,加大紅色教育培訓產品包裝策劃力度,強化市場營銷推廣,初步培育形成了“黨校幹部培訓+洪坑土樓客家家訓+中央紅色交通線研學遊”的精品紅色文化旅遊產品,開設的主要現場教學課程及教學點有《一盞燈、三塊銀元、七位烈士》(伯公凹交通小站)、《熱血澆灌的紅色血脈》(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金谷寺》(永定暴動遺址金谷寺)、《人民永遠的勤務員》(張鼎丞紀念館)、《一段殘牆、一座豐碑》(張鼎丞故居)、《傳承客家祖訓家規,培育厚德優良家風》《傳承客家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優良家風家訓滋養政德》(客家家訓館、客家家風樓)等,初步形成了集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學習、教育、培訓、展覽、體驗等於一體的有內涵、多層次、有品質的產品體系。不同層次、不同渠道的各類培訓班、主題教育班比例逐步增大,且各類旅行社、培訓機構來現場考察中央紅色交通線研學遊產品明顯增多,逐步解決了學員來源單一的問題,逐步增強區紅旅公司的造血功能。

規劃一個重點項目

永定區紅色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企業化、市場化模式進行項目運作,通過中央紅色交通線串點成線及面,力爭將該項目打造成為國家安全機關教、學、研、創中心,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區,國家級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成為福建省的國家級紅色研學品牌。

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是中央紅色交通線及金砂紅色小鎮的重點項目,紀念館規劃用地2.05公頃,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其中展館面積約8000平方米。紀念館按“多館合一”功能建設佈局,分別為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中央蘇區隱蔽鬥爭歷史紀念館、土地革命(永定暴動)紀念館、張鼎丞紀念館等,共3個國家級紅色資源品牌,同時預留臨時展廳。項目建成後將著力打造成為國家安全機關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基地、福建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基地、鄉村振興示範基地、紅色研學教育基地。

該項目從今年4月19日啟動以來,已完成中央紅色交通線永定境內的全線總體規劃,以及伯公凹入閩第一站、金砂紅色小鎮及交通大站、閩西南軍政會議及交通線中轉站赤寨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項目可行性研究、立項、重點項目用地徵拆、紀念館用地報批等前期工作。根據規劃及可研,本項目總投資約5.14億元,分二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包括金砂紅色小鎮紀念館區、溼地公園區、田園風光區、紅色歷史文化區、紅色商業美食區、紅色住宿區、紅色研學區、河濱景觀區、山地體驗區等項目;金砂鄉上金村立面改造、環境整治、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伯公凹入閩第一站組團道路橋樑改造、新建服務中心及停車場、環境整治等40餘個子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已全面啟動設計、施工,紀念館場地平整和道路等部分項目已於10月1日動工建設,2019年年底前,力爭實現投資5000萬元以上,完成景區道路改造提升、金砂紅色小鎮一期立面改造、伯公凹森林步道、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三通一平”,以及金砂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和部分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演好一臺文化大戲

針對永定在紅色品牌打造上存在起步較晚,研究挖掘不深,保護開發利用力度較弱,市場推廣乏力等問題,永定區全方位做好宣傳策劃,圍繞提升永定紅色文化影響力,打造永定紅色文化品牌。

永定區舉全區之力,從不同側面再現中央紅色交通線的光輝歷史,目前已設立的陳列展覽有“蘇維埃血脈——中央紅色交通線專題展”、中央紅色交通線入閩第一站伯公凹的“信仰之光”、閩西交通大站永昌樓的“紅色生命線”等。今年,永定區策劃了客家講古會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定紅色故事微視頻展播活動,把發生在全區的34個感人紅色故事製作成微視頻,在全媒體進行展播,目前已在“學習強國”福建平臺《紅色福建》欄目推送13期,社會反響十分熱烈。從9月底開始,永定區還組織了為期一個月、以講述14位永定籍開國將軍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紅色故事巡迴宣講,巡講深入38個黨(工)委,做到全覆蓋,使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受到紅色精神的洗禮。

把永定的紅色故事推向市場,唱響“紅歌”,成為文藝精品創作的源頭活水。近年來,該區吸引文藝工作者創作、演出,推出了系列文藝精品。如製作了微電影《血脈》,創作演出了閩西漢劇現代戲《伯公燈》,參與制作了《永恆的血脈》專題片,編輯出版了相關書籍《中央紅色交通線圖志——永恆的血脈》。製作的講述伯公凹紅色故事的《伯公凹那盞信仰之燈》宣講微視頻,在參加中宣部舉辦的全國理論宣講微視頻評比中,作為全省兩個、全市唯一一個微視頻,被省委宣傳部推薦到中宣部,並將向全國推廣宣傳。由永定區創作排演的大型紅色題材話劇《信仰》,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今年7月1日首演至今已常態化演出30餘場次,觀眾1萬餘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反響強烈,震撼人心。

拓展紅色培訓,也是宣傳紅色文化這部大戲的內容之一。區委黨校聯合省委黨校、市委黨校和古田幹部學院等簽訂合作協議,掛牌成立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幹部學院”,2018年以來,累計舉辦全國各地的廳級班、處級班、科級班以及其他各類紅色教育培訓152班次8170人次。通過區紅旅公司和其他渠道進入的培訓學員達1000餘批次 5萬餘人次。

該區還主動策劃活動,讓紅色文化走向全省、全國。舉辦了兩次著名作家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採風活動,創作了一批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刊載在全國各級媒體和刊物,取得很大的反響。2017年7月,成功邀請孫紹振、王光明等全國文學界泰斗及全國知名作家、文化界知名人士、文藝工作者等50多人,到永定區開展采風、理論研討會、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等活動,留下了許多優秀的研討成果,特別是達到“以永定為核心,輻射閩西”,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歷史地位在黨史界、軍史界得到認可。今年9月,再次成功舉辦以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為團長的30多位全國著名作家“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採風暨“紅土地·藍海洋”筆會活動,以文學作品形式讓更多人瞭解永定的紅色文化、紅色歷史、革命精神。

經過前期多次的採風對接協調,以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故事為題材的大型電視連續劇《絕密使命》將於明年開機拍攝,這是“三絕系列”繼《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之後的又一部反映閩西紅色故事尤其是以永定為重點的大型歷史劇,該劇的拍攝與播出,必將極大提升永定區紅色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目前該片已完成項目立項,劇本大綱已通過國家安全機關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