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我們做夢也沒想到能住這麼好的新房子,找這麼好的工作!”貴州省畢節市恆大二村014號新房主人王龍祥、饒貴雲夫妻,3年前還住在路不通、水不通的深山老林裡,而現在他們全家住在100平方米的新房子裡,兩口子還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在貴州畢節,很多像王龍祥、饒貴雲夫妻這樣的貧困戶,在恆大扶貧工作的帶動下,紛紛搬出深山、獲得穩定收入,品嚐到了幸福滋味。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2015年12月1日,恆大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累計捐贈110億元扶貧資金,派出2108人的扶貧隊伍常駐烏蒙山區,到2020年年底幫扶畢節1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全部穩定脫貧。截至2019年10月,恆大集團已捐贈到位70億元,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58.59萬人實現脫貧,大方縣、黔西縣已脫貧摘帽。到2020年,恆大還要幫扶44.41萬人穩定脫貧。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輸血”+“造血” 構築長效脫貧機制

整市幫扶畢節,恆大集團堅持精準扶貧,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堅持既要“見效快”,更要“利長遠”,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幫扶模式。

大方縣馬場鎮新豐村貧困戶盧放林,原來家裡的7畝地全部種植玉米,每畝收入800元左右。恆大幫扶後,盧放林家的地全部改種青貯玉米,畝產3.5噸左右,龍頭企業按照每噸450元收購。盧放林家每畝地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一倍,而且節省了勞動力。光青貯玉米一項,盧放林就比之前增收5000多元。

盧放林生活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源於恆大在畢節實施的產業扶貧。針對烏蒙山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恆大無償投入45億元,幫助畢節打造中國西南地區兩大基地——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中草藥以及經果林等特色產業。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以恆大援建納雍縣革新村蔬菜大棚基地為例,村民以前在這片1000多畝的土地上種植土豆、蘿蔔、花豆等作物,耕作方式粗放。而且自然環境較差,時旱時澇。老百姓辛苦一年,每畝地收入1000元左右,大量土地甚至被荒棄。2017年5月,恆大結對幫扶後,在該村建設蔬菜大棚1100多棟,採用以色列先進的滴灌技術系統發展生產。投產半年多後,該基地已經成為納雍縣最大的蔬菜大棚基地,不僅產量較之前大幅提高,每年還帶動周邊貧困戶通過務工和年底分紅獲得收入,戶均純收入近2萬元,收入比之前翻了10多倍。

畢節自古有養牛的傳統,受限於當地土牛品種不良的制約,傳統養牛業經濟效益低。針對這一現狀,恆大計劃通過引調繁育10萬頭純種安格斯牛和西門塔爾優質基礎母牛、建設10萬頭飼養規模的養殖基地、引進200萬枚國外優質凍精、改良50萬頭當地土牛等途徑,全面助推畢節市優質肉牛產業發展,並以點帶面迅速帶動全產業鏈條的發展,形成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疫病防治和市場營銷4大體系,為全市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截至目前,恆大已幫助畢節建設60980棟蔬菜大棚,建成36.7萬畝蔬菜大田基地;已引調並繁育72945頭安格斯牛和西門塔爾優質基礎母牛,改良27萬頭土種牛;已建設36.9萬畝中藥材和經果林基地。同時,已引進79家上下游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就地脫貧。

依託產業 確保“搬得出更穩得住”

大方縣安樂鄉白宮村村民辛奎,因病致貧。一家4口只能擠在大山深處不到20平方米的破舊老房子裡。2017年2月,辛奎一家搬進恆大新村100平方米的新房,並在新村配套蔬菜大棚裡務工,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同時,確權的蔬菜大棚一年分紅有1600元,配套牛產業每年分紅4800元。在老家種植10多畝青貯玉米,一年收入近2萬元,家庭年收入從之前的4000元不到增長到現在的近5萬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恆大結對幫扶畢節以來,針對基本喪失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群眾,恆大依託縣城和工業園區等,無償捐贈57億元。在畢節10個縣區建設了17個移民搬遷社區及50個新農村,併為每戶配備了傢俬、家電等基本生活用品,實現貧困戶拎包入住。同時在安置區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建適宜老百姓發展的產業項目,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實現可持續脫貧。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截至2019年10月,恆大已幫助畢節市搬遷18.18萬人。明年7月30日前,剩餘4萬人全部搬遷入住,屆時意味著恆大幫扶22.18萬人圓了安居樂業夢。

授人以漁 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大方縣安樂鄉白宮村的丁學志,原來一家5口人擠在一間不到30平方米、破敗不堪的老房子裡。由於丁學志患有血液病,不能幹重活,無法外出打工,全家收入來源僅靠種植2畝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他的二女兒智力殘疾,一家人生活捉襟見肘。恆大幫扶後,丁學志一家搬進了恆大援建的大方縣城移民搬遷社區——奢香古鎮裡,丁學志也進入恆大援建純種安格斯牛第七育種場工作,不僅包吃包住,每個月還有4000元的工資。丁學志的小女兒目前在奢香古鎮配套的恆大十一小學讀五年級,一家人生活越來越好。

恆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推薦8萬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到恆大引進的上下游企業、恆大下屬企業和戰略合作企業就業。截至2019年10月,全市有113217名貧困群眾參加了恆大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75461名貧困群眾被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此外,恆大在畢節市大方縣實施教育扶貧和特殊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扶貧。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完全中學和1所職業教育學院已建成投入使用,並與清華大學合作引進了遠程優質教育資源。另外,1所敬老院、1所兒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並投入使用,1所慈善醫院已竣工交付。


扶貧日|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百萬貧困百姓品嚐幸福滋味

政企合力 探索民企扶貧新路子

恆大始終堅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幫扶工作,依託政企聯席會議制度,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形成強大脫貧攻堅合力,探索出政企協作、精準脫貧的新路徑。

一是不僅出資金,而且出人才、出技術、出管理、出思路。從全集團系統選派2108人的扶貧隊伍常駐烏蒙山區,變間接幫扶為直接參與;二是嚴格按照“六個精準”要求,走訪採集貧困戶的詳細資料,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系統”,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制定精準幫扶措施,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三是產業扶貧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起持久、可內生髮展、互利共贏的市場化合作機制,幫助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變捐錢、捐物為培育內生動力;四是秉承企業獨有的“目標計劃”管理體系,遠近結合、統籌兼顧,既牢牢抓住精準扶貧的“牛鼻子”——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又著重實施教育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扶貧與扶智、扶志並舉,變點式幫扶為立體推進。

恆大幫扶能取得令人振奮的階段性成果,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政企合作是恆大幫扶畢節精準脫貧的“決定性力量”。去年12月,恆大結對幫扶畢節市脫貧攻堅案例入選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中國社科院共同發佈的《企業扶貧藍皮書(2018)》。藍皮書指出,恆大扶貧團隊和當地幹部群眾並肩作戰,政企之間既有協作也有分工,各司其職,形成了精準脫貧的“強大合力”,共同做好幫扶工作,為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探索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新路子。


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媒體矩陣

企鵝號|百家號|大風號|大魚號


聚焦 縱深 穿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