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霧嘎大山腳下,四面環山的山坳間,坐落著一片富饒的田壩,納雍縣董地鄉田壩村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菜農張豔的藥膳時蔬鑼鼓菜正是種植在這片田壩裡。所謂鑼鼓菜,其實就是生在貴州大山深處的一種野菜,可入藥亦可做菜,李宗萬《黔志》裡稱姨媽菜,《雷公炮炙論》又稱前胡,可以說鑼鼓菜算是一味中藥材。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鑼鼓菜口感微苦,一般人吃不習慣。田壩村人以前吃鑼鼓菜,就到深山裡採摘,後來,越來越多人瞭解到鑼鼓菜的好處,習慣了吃鑼鼓菜,山裡採摘鑼鼓菜就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每到春季,貴陽、畢節、納雍等地的菜市場甚至開始大規模售賣鑼鼓菜,鑼鼓菜的價格可謂一路上漲。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五年前,已經準備好出門打工的張豔發現了這個商機,人已經到貴陽了又折回來。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張豔很勤勞,也很有魄力。她深入大山,尋找一株株根圓莖粗大的鑼鼓菜,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連根拔起,種到山下的田壩裡。為了留住更多地鑼鼓菜種子,張豔不敢大意,總是在她的鑼鼓菜地裡拾掇,一待就是一整天。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張豔就收集到不少鑼鼓菜種子,當年冬天開始育苗,第二年六七月份移栽,第三年開春,張豔就得鑼鼓菜賣。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第一次種,菜籽少,種植面積少得很。”張豔說,也就賣得幾千塊錢,但她很開心,因為她成功將長在深山老箐、偏僻峭巖裡的鑼鼓菜“搬下山”,“安家”平坦肥沃的田壩。接下來,張豔每年都收集鑼鼓菜種子,一年擴大一點種植面積。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如今,張豔已經將鑼鼓菜發展到1.3畝。4月2日,田壩村姜家寨組一片乾淨整潔的菜地裡,忙著摘菜的張豔,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原來是畢節桂花市場攤主要訂鑼鼓菜,電話免提,能清晰聽見那邊的攤主問張豔,這個星期能摘多少斤鑼鼓菜,還多次聲明摘到多少都要。


在畢節,有種野菜名叫鑼鼓菜,你知道嗎?快來說說它啥味道

據張豔講述,鑼鼓菜一般在開春開始採摘,一個星期採摘一次,就她家這一畝三分地,一星期平均採收200斤,按照目前的市場批發價12元1斤,一星期就有2400元的收入。張豔說,今年2月底開始摘鑼鼓菜,現在才摘了一個多月,已經賣得了將近12000元。張豔說鑼鼓菜一般要到6、7月份才採收結束,這樣算下來,她家這一畝三份地,一年下來就要小賺三四萬,聊到一年的總收入,張豔笑得合不攏嘴。


楊文萍也笑得像一朵花一樣,看著張豔在摘菜,厚著臉又來討技術。楊文萍家緊挨著張豔家,這幾年,張豔家靠鑼鼓菜一步步致富脫貧的事,她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對鑼鼓菜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們前年都還在外面打工,直接沒找到啥子錢,回家來看到她家種鑼鼓菜,一年生意還可以,而且她家前年都脫貧了,一畝地種包穀收不到五百斤,全買了也就600多塊錢,拿來種鑼鼓菜,這一小塊地,一年就賺三四萬,太划算了。”楊文萍一開口就滿面的笑容,和春天的氣息最是搭配,“我家現在也種了畝把,只是不得她家會收拾,到現在才賣得3000多塊錢,現在看著她在菜地裡摘菜,我說我過來和她學習哈。”

其實,在田壩村,像楊文萍這樣,厚著臉皮找張豔學種鑼鼓菜的婦女不在少數,趙國琴就是其中之一,趙國琴家今年到現在已經靠鑼鼓菜賺到了1900多元了,她現在在和張豔學育苗,她說等把苗育好了,再逐步擴大種植規模。

田壩村村支書姜豐俊核算過,一畝地種包穀收不到五百斤,全賣了也就賺600多塊錢,還沒除開成本,拿來種鑼鼓菜,一畝地年產三四千斤,如果批發,12元1斤,零售更賣到20多元1斤,這一小塊地,一年就賺三四萬,太划算了。主要是鑼鼓菜種植簡單,不花大勞力,不用施肥,若是覺得土地費力不夠,大不了就施些農家肥,簡直就是純天然綠色蔬菜,符合當下人們的健康飲食追求,根本不愁銷路。

姜豐俊統計,截至目前,田壩村已經有十幾戶人家種植鑼鼓菜,零零總總加起來,全村估計有十餘畝。鑼鼓菜的市場潛力很大。姜豐俊和村支兩委的幹部們早就看在眼裡,目前種植技術巳成熟,且投資成本低,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田壩村共有貧困戶123戶558人,現在姜豐俊和村支兩委正在合計,發動吸納貧困戶加入鑼鼓菜種植中來。目前,田壩村已經於今年1月份育鑼鼓菜苗500餘萬株,準備擴種到50畝,姜豐俊說:“明年爭取每個貧困家庭能種上1畝鑼鼓菜,讓大家早日增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