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回,發生在官渡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袁紹、沮授、張郃、高覽、曹操和劉曄。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白馬及延津之戰結束後,袁紹下令大軍主力向官渡進發。謀士田豐在獄中寫信給袁紹,勸阻袁紹出兵。但另一謀士逢紀卻認為田豐的意見為不祥之語,令袁紹對田豐更為惱怒。沮授又提出與田豐相似的看法,結果被袁紹下令看押。隨後,袁紹親率七十萬大軍向官渡進發。得知袁紹大兵壓境,曹操也迅速調集人馬。雙方數十萬大軍終於在官渡遭遇。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在首戰中,張郃拍馬而出,與張遼大戰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此後,許褚又與高覽對陣,依然是殺得難分難解。曹操命夏侯惇、曹洪各率部衝陣,袁軍萬箭齊發,令曹軍傷亡慘重。隨後,袁軍又在謀士審配的建議下壘土成山,向曹軍營寨射箭。為了躲避箭雨,曹軍將士不得不頂著盾牌、趴在地上進行防禦,情形苦不堪言。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見此情形,謀士劉曄提出建議,製作發石車進行反擊,令袁軍弓箭手傷亡無數,袁軍將士將其稱之為“霹靂車”,恐懼萬分。隨後,審配想出了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的辦法,但又被劉曄識破。在劉曄的建議下,曹軍採取了繞營掘長塹的對策,令袁軍無功而返。戰事也隨即進入了膠著階段。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小說中提到的這段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交鋒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後漢書•袁紹傳》載:“(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而行。操乃發石車擊紹樓,皆破,軍中呼曰霹靂車。紹為地道欲襲操,操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這段史料幾乎被作者原封不動地搬進了小說當中。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不過,儘管“霹靂車”的確是官渡之戰前進的產物,但卻並非曹操的謀士劉曄所研製並使用到戰場的。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此時的劉曄並不在曹軍官渡之戰的前線。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據《三國志•劉曄傳》載,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曄尚在揚州地區協助割據勢力劉勳對付孫策。結果孫策施展計策,將劉勳調出老巢皖城,趁機將其攻佔,隨後又對劉勳發動猛攻。劉勳不敵,只得逃往中原投靠曹操。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不過,劉曄雖然隨劉勳一起來到中原,但並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只得回到家鄉壽春。直到赤壁之戰結束後,劉曄才終於得到曹操的賞識,成為曹魏智囊團中的一員。因此,劉曄也就不可能去參加官渡之戰,更不可能為曹操獻策了。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說完了劉曄,再來說說張郃、高覽與張遼、許褚的這場單挑。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提過,所謂的武將之間的單挑,在歷史上其實是很少發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上也僅有四次。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很多的單挑,是小說作者為了突出將領的武藝而特意設計出來的。那麼,在這四位參與單挑的將領中,作者是想突出誰呢?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從小說後續的發展來看,此戰過後不久,高覽就在與趙雲的較量中被殺。因此,首先可以將他排除在外。而在剩下的三位中,有兩位的武藝在之前已經有過描述。關於許褚的高強武藝,在小說第十二回與典韋的較量中已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至於張遼的武藝,儘管在之前的故事情節中沒有具體的戰例,但作者在第十八回中通過關羽與張飛的對話中巧妙地點出了張遼的武藝高低。在該回中,關羽是這麼說的:“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這就足以說明了張遼的武藝。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排除了高覽、許昌和張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作者的這場單挑突出的只有一個人:張郃。為什麼作者要突出張郃呢?這是因為張郃在小說的後半部分成了諸葛亮的主要對手。


官渡戰場兩場精彩單挑,四名虎將上陣,只是為了突出一個人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小說第九十九回中,諸葛亮說過這樣一段話:“嘗聞張翼德大戰張郃,人皆驚懼。吾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吾當除之。”有了張郃與張遼單挑的情節,讀者就能感受了到張郃的神勇,這也為後來張郃在對諸葛亮時的突出表現埋下伏筆。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