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导语

70年中国经济能从原来积贫积弱到如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少不了中国企业家带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

文 | 李汶佳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10月26日,正值收获的金秋时节,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传媒、《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发起、筹办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70年70企70人发布盛典”。

论坛上,党政官员、经济学家同中国的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一起聚焦在过去7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那些勇于披荆斩棘、善于携手奋进、立下汗马功劳的企业和企业家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期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代表获奖企业和企业家向中国的企业界寄出了百感交集的三段话。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01

这70年我们都做成了些什么?

70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逐渐成长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去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90万亿元大关。

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国际一流企业。在今年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当中,中国共有129家企业(中国大陆和香港企业119家)入选,首次超过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121家。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中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的英雄,带领中国的企业前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一个动力。

在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基本建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有156个大型项目;有了万吨水压机这样的制造装备,有南京长江大桥等一批划时代民生工程。

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中国成功地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学习到了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累积成为今天中国无与伦比的工业化成就。

中国还大规模地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一步步地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在产品市场化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实现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更多的乡镇企业转化成民营企业持续兴起;在资本市场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现了上市(同资本市场的对接),A股H股、纽交所伦交所加在一起超过了4800家(国有企业1250家),市值达到了55万亿元。

市场化的改革,使中国央企和国企汲取到了市场庞大的“养分”,让他们逐渐做大做强,赋予了他们强大的竞争力。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02 这些年我们的国企又做对了什么?

2003年,中国国务院正式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央企和国企都进行了公司化改制,成立了以外部董事为多数的董事会,不断完善出了适应市场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了央企和国企“一主两辅”的业务发展方向,避免了重复经营和过度竞争;还改革了国有企业旧有的薪酬分配制度;从而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海内外上市。

通过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奠定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大方向;通过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力求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良性互动及共同发展。

不断完善了国企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包括科技公司的员工持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股票计划在内的多种股权激励机制的灵活运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可以说,这些年中国的国企凭借自身改革、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正一步一步从原来被动适应市场化发展成长为引领市场化发展的“带头人”。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03 弘扬中国自己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民营企业拥有非常开明的管理经营机制,但这与民营企业家的开明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聚集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石,可要想基石牢靠,须善于财富的“共享”,而中国那些开明的企业家总是乐于“共享”。

留住人才仅仅靠工资和奖金是不够的,应该让企业本身成为“共享”的大平台,要让年轻人买得起车,买得起房,这样年轻人才能放下心来搞研发。

开明的企业家是中国企业凝聚力的“核心”,是中国企业向前进的“头雁”,也是中国企业获得投资者支持的“保证”。因此,保护和发扬这些开明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宋志平会长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

END

编辑|阿板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

使用须知:

宋志平想对中国企业界说的三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