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 在中國有一種茶叫“擂茶”

擂茶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閩有“居建陽縣的畲族雷大爺創始擂茶”的傳說;湘有“諸葛亮麾下進軍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嫗制擂茶祛疾”的故事。

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獨具特色的桃江茶文化吧!

先做一下功課!

百科這樣提到:桃江縣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地處湘中偏北、洞庭尾閭,因境內桃花江得名。縣境古為楚地,自秦漢起一直是益陽縣的一部分,1952年從益陽析出置縣。2013年,桃江縣總面積2068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總人口88.91萬人。

民間的口頭禪:“桃花江是美人窩,美人硬比桃花多。要問美人為何美,愛打擂茶愛唱歌。”都說桃江山美水美,其實人更美。除了有著白皙皮膚,身姿嫋娜的桃花美女,讓人看得眼睛都不眨外,還有那農家婦人,心靈極美,好客熱情。面對遠方遊客,捧出那讓你喝了還想喝的“擂茶”。這桃花江“擂茶”可是遠近聞名,既反映了一方民俗風情,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說到擂茶,絕對是現在桃江對外宣傳的一大飲食特色。在全國各地,只要有桃江人的地方必定有擂茶或者有關擂茶的傳說。擂茶何時開始,無從考究。而有關擂茶的出處,版本很多,文章的開篇已經提到,其中有一說法是當年關雲長帶兵經過桃江馬跡塘一帶,大群兵士染疾不能前行,一鄉醫用木棒擂炒米、鮮姜、茶葉、成茶送與飲用,兵士病痊癒。於是,擂茶便像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藥在桃江民間得以流傳開來。

桃江人喝擂茶早已經成為習俗,尤其在武潭、馬跡塘、三堂街、修山一帶盛行。這裡的每家每戶均備有陶製擂缽、擂缽架、擂茶棒(長約1.5-1.8m的油茶木)。打擂茶時只要把乾淨的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入上寬下窄、內徑約一尺半,壁內有溝狀豎紋的陶瓷擂缽中,然後用幾尺長的上等油茶木製作的擂茶槌旋搗,並加入少許冷開水,使成糊狀,衝以沸水或冷開水即成。喝擂茶也有講究,按喝的人的喜好,添上些涼水或熱水,調好,有的還放上些白糖,再放些事先就炒好了的配料,經過這樣調製,就變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飲料。擂茶不僅香濃味美,提神祛膩,還有通血脈、潤肌膚、烏鬚髮的功能。喝起來清涼可口,滋味甘醇,有消暑解毒滋補的功效,一年四季都可以飲用,在酷熱的夏天最為受歡迎。桃江的婦女懷孕後,有特別要喝擂茶的習俗,謂喝擂茶越多,養出的嬰兒越白胖。

在桃江流行“走東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的說法。擂茶除了自己家人解渴降暑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來招待客人。家裡來了客人,打上一缽擂茶,那是“必須的”。有客人來拜訪時,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製勺子,吧噠吧噠,給客人盛上一大碗,雙手恭敬地遞到客人手上。隨著客人一邊飲用一邊添加,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這是接待常客。如果有稀客來拜訪,就是一邊喝擂茶,一邊擺上炸紅薯片、炒黃豆、炸巧果皮、炒米粒、酸刀豆辣椒蘿蔔等,都是一些自家制作、開胃可口的綠色食品。

在小編的印象裡,打擂茶是一件非常快活的事情。到鄉下做客時,時常見到一些好客的堂客們,邊打擂茶邊與客人有說有笑。她們手持擂茶棒,兩腿把擂缽夾緊,擂茶棒攪著茶料順著擂缽內壁上下飛快地旋轉,時快時慢,時上時下,茶棒與擂缽壁的摩擦聲彷彿是一首美妙的樂曲,歡快、流暢!嫻熟一些的還可以左右手輪流持擂茶棒輾磨,另一隻手還可以自由地旋轉擂缽,兩手配合非常自如,直到把裡面的材料快速碾碎,不一會兒功夫,一碗手工擂茶美食就呈現在你眼前。如果誰家的擂茶棒又直又長又勻稱,那可是一件令鄰里們豔羨的物件。在農忙時節,一些農村婆婆奶奶們還會在擂茶中加入採摘過來的時令新鮮路邊菊、黃梔子、魚腥草等中草藥,擂製成為一道既防暑又補充體力的藥飲。

桃江人除了婚喪嫁娶等喜慶日子舉行大型的擂茶會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經常喝擂茶。由於桃江人常年喝擂茶,而且茶水也較稠,所需的原料十分多,加工起來也頗費力費時,所以,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區家庭主婦的主要任務之一,故有感受過桃江擂茶習俗的人稱讚道:“桃江女子不擂茶,莫想找個好婆家。擂茶擂得身段好,喝茶喝出一朵花。”朋友們,有空也去桃江品嚐一下擂茶美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