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最近這段時間的一股冷空氣讓華中、華北很多地方的氣溫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有些降溫比較明顯的地區和十一前後比,溫度足足降了十幾度,可能氣溫驟降對普通人來說只是天氣冷了點,多穿件衣服就可以了,但對農民來說就沒這麼簡單了,尤其是還沒來得及種秋的農民,現在愁壞了,都等著天氣好一點之後,能夠趕早把地裡留下的玉米秸稈等雜物給清理出來,然後把地給翻一遍,這樣才能把冬小麥種下。隨著氣溫的下降,農村還出現了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在村子裡來來回回忙碌的農民,很多都是穿著厚厚的棉睡衣,還有的乾脆褲子也換成了那種加棉加厚的睡衣,雖然暫時還未入冬,穿著睡衣出入的農民就已經比較多了,已經形成了農村的一道別樣的風景。

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不過對於穿睡衣出門這事兒,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爭議都比較大,最為很多人詬病的就是睡衣很不正式,如果是下班在家,不打算出門了,換上的話顯得很舒適很自然,可如果是出門直接穿的話,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而且也很不體面。更有人拿出來了今年夏季的時候,以山東濟南為代表的很多城市和周邊的農村都出臺了規定,整治“膀爺”,為了起到規範作用,對肆無忌憚光膀子的行為,有些地方如果是被發現了,還要處以50元左右的罰款,算是警示一下。提到了“膀爺”,說農村是“膀爺”的發源地一點也不過分,很多農村出來的人都見過,每次到了夏天,農村的男人們幾乎都是光著膀子,穿著拖鞋在村子裡活動。對“膀爺”和“睡衣幫”現象,專家就很難理解,因為明明不體面,農民心裡也指導,可咋不改呢?

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為了搞懂農村為啥會有這麼多的“膀爺”和“睡衣幫”,我特地找到了平時村子裡負責給農民搞宣傳的農民老趙,在聽我說了我的疑問後,老趙哈哈大笑,並告訴我了以下的幾點原因:

“首先,農村固有的生活方式就那樣,農民根本沒想太多,如果一定要說光膀子和穿睡衣不體面的話,就有點上綱上線的意味了”,看了我一眼,老趙繼續解釋道“農村發展了幾千年了,農民在田地裡幹農活通常都是汗流浹背,衣服溼透了的話,貼在身上很不好受,到了春夏秋季節,天氣也不是太冷,所以農民去田地裡幹農活一般都會把上衣給脫了,這樣既省事兒又不用讓衣服貼在身上了。長久以來,農村人就有了光膀子的習俗,只不過現在農村種地的少了,但是到了天熱的時候,光膀子的習慣卻延續了下來。至於說穿睡衣,和前邊說的類似,農村人如果不出去辦事兒的話也不圖什麼好看不好看,什麼能解決問題就用什麼辦法,現在天冷了,穿睡衣就能解決問題,農民自然就把壓箱底的睡衣給找出來穿了”。

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再者,農村是個講究入鄉隨俗的地方,大家都是真性情,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不管在外邊是窮還是富,回到村裡就又恢復了原狀”,老趙樂呵著繼續說“以前農村就有些人回來的時候,穿的人模狗樣的,到了村子裡裡邊還指指點點,弄得好像生活了幾十年的習慣出去一年半載就改掉了一樣,還有些回來在村裡的父老鄉親面前也說普通話,外地話,結果走到村子裡,到家都不怎麼願意和這樣的人接觸,反而顯得格格不入,很尷尬”,“農民穿睡衣其實就是圖個實用,誰還不知道誰長啥樣,誰還不知道誰是什麼樣的人呀,彼此間不拘束,活得自在點就行了”,說到這老趙故意強調了下,你看看從外地回來的年輕人,剛回來的時候穿的很洋氣,過不了幾天不就全部換上了厚睡衣,大家覺得也都很親切。

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最後其實還是農民喜歡簡單地生活,不管是光膀子還是睡衣幫,其實都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反映”,就算是不幹農活,農民也需要燒土灶做飯,劈柴,擔糞,這些都是一些農村生活中常見的髒活兒,如果像城市那樣,進家換睡衣,上班換工作服,見朋友穿禮服,去正式場合穿西服的話,就太麻煩了,活起來也太累了,農民也沒那個心思。退一步說就算是農民願意那麼麻煩,但經濟上也受不了,與其那麼麻煩還那麼花錢,還不如直接去集市上買一身睡衣,衣服褲子加一塊少了幾十塊錢,貴了也不過百十塊錢,做家務也能穿,幹農活也能穿,這有何不可呢?

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明明不體面,農民咋不改

以上就是農村夏天有“膀爺”,冬天有“睡衣幫”的原因了,至於說有人說的這樣就是不尊重別人這點,我相信農村人都能理解,當然了,出於禮貌,如果真是去城裡或者是參加稍微正式場合的話,農民最好還是穿比較正常的衣服比較好。在農村生活,你見過“膀爺”和“睡衣幫”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