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今年

成都对66个产业功能区进行了优化调整

选择把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

华西坝大健康(金融)产业功能区、

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放在了武侯区

针对三大产业功能区

武侯聚焦区域特色定位

通过从“产城人”向“人城产”的逻辑转变

创新探寻一条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条路将如何走呢?

小新这就为大家带来解读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01

定位精准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武侯区在对三大产业功能区的定位中,既注重历史内涵的挖掘,又充分利用区域地理和环境优势,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通过走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武侯区因武侯祠而得名,作为辖区重要地标,武侯祠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每年吸引全球大量的三国迷来这里打卡。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今年上半年,武侯区共接待游客1071.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11亿元,其中,武侯祠和锦里成为游客人数和增长量最高的点位。可见,得天独厚的三国文化资源已成为武侯区文创产业发展的引擎和极核。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产业发展特征及传统优势

一方面,武侯区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女鞋、家居等传统产业可融入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有利于强化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用,以及对高端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另一方面,武侯区具有京东西南总部带动优势。成都京东于2009年落户武侯区,京东西南总部也即将建成,可进一步围绕京东体系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要素。

同时,武侯区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及应用能力较强。截至目前,武侯区共有25家企业被认定为“成都市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认定数量位列五城区第一。基于以上原因,成都将电子商务作为武侯区主导产业之一,错位竞争、重点发展。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之后,武侯区在成都率先发布了电子商务专项扶持政策,不断提升示范引领作用,并获得了“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

“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深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内涵和当代表达;华西坝大健康(金融)产业功能区有基础有实力有优势;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是产业新区,有政策资源倾斜优势,武侯借‘势’选择了精准符合自身区域特色定位的发展路径。”

——业内专家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

围绕医疗美容这一专业领域,武侯区走在了发展的前沿。以干细胞技术转化引用为例,武侯区正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落户。

同时,武侯区聚集了

生物医药、药品器械生产销售、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大健康企业总数超3000家,拥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000多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三家医院12所,其中包括全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发源地和摇篮”的华西口腔医院,仅“国”字头的专家就有60余位。

2018年,仅华西医院的就诊门诊量就达493.51万人次。众多的医疗机构、富集的产业人才、广阔的产业空间,使武侯区成为中西部医疗资源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形成了武侯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作为电商龙头京东在西南地区总部所在地,武侯区已经聚集了京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力量,在未来电子商务领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武侯区电子商务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发展特征较为显著,并具有产业应用的传统优势。”

——武侯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

02

转变逻辑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产业功能区

就是要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

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破解传统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从“产城人”向“人城产”的逻辑转变,突出了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园区发展模式。武侯区坚持“人城产”逻辑,就是要把人的需求摆在首位,注重从人的感受出发,不断完善产业人才和市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配套设施,真正让产业功能区成为职住平衡、宜业宜居、人人向往的城市新区。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如何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近年来,武侯区在功能区陆续规划建设了一批教育、医疗、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功能区的生活便利程度和生产专业水平明显提升。以教育为例,近三年武侯区新增投入使用学校25所,新增学位17820个,平均每年就有8所学校建成投用。

另外,武侯区持续加大对产业人才的招引力度,出台了含金量非常高的“诸葛人才”系列政策,每年用于支持各类人才发展的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目前,武侯区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四川“千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和武侯“诸葛精英”专家69人,人才质量、规模均位居全市前列。功能区良好的生活环境、创业环境已经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多年来,武侯区始终秉承为京东提供全员、全面、全天候、全过程服务,促成与10余家高校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为京东开设‘京东班’和专长招聘会30余场,成立了全国首家电商职称评定工作站,帮助京东118名员工完成全国首批职称申报评审。武侯通过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服务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京东持续健康发展,竭力帮助成都京东成为京东全国第三大中心。”

——京东集团西南区副总经理杨贺欣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注重产业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匹配,将功能区建设与城市空间改造有机结合,是武侯区推进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的重要理念。

“在具体建设中,武侯区将在空间形态上打造景观游憩、文化体验、交往互动等特色街道,同时在交通建设和街道更新中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原则,满足居民绿色出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消费等活动需求,真正体现成都作为国际消费城市的特色。”

——相关人士

03

明晰路径 塑造城市未来新形态

城市因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强。武侯区将通过聚焦细分产业、强化龙头带动、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塑造城市未来新形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聚焦聚力对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深耕细作。”武侯区将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文博旅游、音乐演艺、医疗美容、精准医疗、保险金融、女鞋电商、跨境电商等细分领域,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龙头”企业

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凭借京东强大的产业号召力,武侯区打造了电商生态圈;依托华西医院的品牌引领力,武侯区推动建设了“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

因此,下一步,武侯区将更加注重招引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发掘和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同时,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武侯区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努力让武侯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沃土。仅今年以来,武侯区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8万余户(总数达27万余户,其中注册企业总数达13万余户),居全市前列。

武侯区还获评“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下一步,武侯区将继续落实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国际化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接下来,武侯区将

遵循“人城产”逻辑

鲜明“四个导向”

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的

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

努力构建“彰显武侯特色、

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

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武侯,加油!

扩散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武侯三大产业功能区如何走出产城融合新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