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也分真假

金庸的武俠小說,要論兼有神秘和神奇的角色,《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可以排進前三甲。此人平生和光同塵,實則身懷絕技,深不可測,更有悲天憫人的大慈悲心,盡顯高僧風範。這樣的出家人,普通人終其一生也難碰見一位吧。

唐朝的著名宰相李德裕運氣著實不錯,遇見高僧了。

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北固山雄踞長江邊,山上有一座甘露寺,為江南名寺,源遠流長,《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招親就發生在這裡。

高僧也分真假

物換星移,孫劉等風流人物早已被雨打風吹去,當時的甘露寺,有一位大和尚駐錫。他為人孤僻,道行高深,雖然深入簡出,在附近可是名頭不小,被信徒奉為高僧。

那時候李德裕雖還沒有大展宏圖,官也做得不小了,被派到潤州擔任浙西觀察使。今日的一方大佬,來日的一代能臣,胸有山川,志在天下,常常登臨北固山,眺望大江東去。有時候也來甘露寺,與高僧談經說法,頗為相得。

過了幾年,他被朝廷召回京城,擢拜為兵部侍郎。臨行前,與高僧煮茗暢談,留下一根罕有的方竹杖作為紀念。

這種方竹大有來頭,產自大宛國,堅實而正方,節眼須牙向四面伸出,天然一種可愛的樣子,是李德裕非常喜歡的寶物,忍痛割愛贈給方外之人,可見對高僧的惜別之情。

李德裕西去長安。又過了幾年,歷經宦海風波,兜兜轉轉再次來到潤州做官。

舊地重遊,風光不異往昔,更可喜的是,故人還健在。李德裕重逢紅光滿面的高僧,感慨萬分,聊了很久。

閒話中問起當年的那根方竹杖,還在不在?

高僧一臉篤定地回答:“在!貧僧愛惜得很,不但妥為保管,還把它削圓了,上了一層油漆。”

老李只覺得喉頭一腥,差點一口老血噴將出來。如此俗不可耐的和尚,明明只配掃地,怎麼我以前把他認作了掃地僧?

後來再也沒去找過這個偽高僧。

李德裕在潤州做了幾年封疆大吏,又幾經沉浮,終於被唐武宗召回長安,二度拜相,大放異彩,真正的位極人臣。

到了京城繁華之地,李大宰相仍然忘不了江南的好山好水,尤其鍾愛常州府的惠山泉水。惠山泉位於無錫,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二”,當時歸常州府管轄。

高僧也分真假

宰相要用惠山泉水泡茶喝,縱然路途遙遠,難不倒下面的貼心官員,泉水經驛站一路傳遞,直達長安。當然,費用、人工消耗不少,民間頗有怨言。

有一天,宰相府來了個普普通通的和尚,叩門求見。李德裕貴為高官,不脫風雅本色,還是喜歡接觸奇人異事,有人云游到門前,哪怕布衣素服,也往往接見。

和尚來到廳裡,施禮道:“相公在位,恩德廣佈。眾生愉悅,萬物自由。惟有數千裡遞水,彷彿日月之蝕,雖然影響不大,總是令人遺憾。貧僧想來想去,不得不上門謁見,希望可以說服您罷了這件事。”

不卑不亢,口才一流。彬彬有禮地直道來意,避免觸怒權貴,以達到遊說的目的。

膽子也是不小,李德裕暗自思忖。稍一打量和尚,隨即氣度雍容地緩緩點頭道:“大凡為人,沒有無嗜好和私慾的,哪怕是出家的道人,都要燒汞煉丹藥。佛家說世間有三種障惑:貪慾、嗔恚、愚痴,弟子都不沾染,即便賭博、下棋這些玩樂,也是一概不喜。然而和尚不許弟子喝點惠山泉水,是不是求全責備太過了?如果答應大師改了品水的愛好,我擔心反而三惑滋生,酒色財氣都會接踵而來。”

李德裕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面對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僧,雖然堅持己見,但是禮敬有加,言辭謙遜,宰相氣量,果然不凡。

而且他也並非全然自吹自擂。唐朝的高級官員,薪俸極厚,大多起居豪闊,尤其到了中唐以後,世風日下,上層階級越發揮霍成性,聲色娛樂極盡奢侈。李德裕出身高門華族,自己又是貴盛無匹,卻不貪酒色,實屬難得。所以他自以為花點錢喝點好的山泉水,不算大事。

李德裕口才極佳,還自帶一股不怒而威的宰相氣勢,和尚卻沒有打退堂鼓,而是放出了大招:“今天拜見相公,並非為了阻止足下的雅好。貧僧自有秘技,打通了長安城與常州府之間的水脈。京城裡有一口井,已然直通惠山泉,以後就不煩千里傳送了”

李德裕難以置信地盯著他,猛然哈哈大笑:“真是荒唐。”

“相公但取此井水,一飲便知。”和尚面不改色。

“井在何處?” 李德裕面色一沉。

“昊天觀常住庫後面便是。”

李德裕好奇心大起,當即喚來幾個手下,命去昊天觀取水,並且密密囑咐一番。

良久,從人們紛紛回來,在席上放置了十個一模一樣的水瓶。其中一瓶昊天觀水,一瓶惠山泉水,剩餘八瓶為同一種水。

“請大師品鑑,如果能從這些瓶中分辨出各種水,不管別人信不信,弟子便信了。”李德裕笑眯眯地道。

和尚不慌不忙,一瓶接著一瓶,次第品味,準確地指出了昊天觀水、惠山泉水,以及剩餘的同一種水。

李德裕大為驚訝,讚歎不已。

和尚微笑著,看著主人,不言語,也無告辭之意。

李德裕醒悟過來。以他的智慧當然明白,所謂打通水脈云云,都是託詞。這個和尚慈悲為懷,卻是為民請命來了。

雖沒有大神通、大法力,但有敏銳的味覺,並且將此特長用於正途,不揣冒昧地登門遊說權貴,和尚不乏大智慧、大慈悲心。

李德裕心中敬佩,下令從此不要再傳送惠山泉水。善政一出,很多對他勞民傷財不滿的輿論自然停息了。

這才是掃地僧一流的人物,聲名不揚,身懷奇技,但是並非用來求名、斂財。出家人避世離塵,不忘濟世積德。高僧,可不能只是收香火錢的高手。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