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與傳統賞石文化

中國有著悠久的石文化歷史。

宋代以降,以杜綰《雲林石譜》為代表的一批品石專著相繼問世,其中不乏單獨論及太湖石品石的著作,大詩人兼賞石家白居易《太湖石記》中指出:“石有聚族,太湖為甲,羅浮、天竺次焉。”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自此以後,各種以太湖石為主的石評層出不窮。

前人對以太湖石為代表的石評,主要集中於米芾的“四字訣”,即“瘦、皺、透、漏”。經過後人補充和演繹,“四字訣”從最初對太湖石的品評逐步形成為一系列的品石審美標準。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與山水畫論

中唐以來,太湖石成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許多中都可以尋覓到它的身影,詩文讚頌也是不可勝數。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宣和睿覽集》祥龍石圖

開始,太湖石不僅作為中國繪畫創作中一個重要的素材,更成為畫家筆下創作的主體。

畫家朱耷精於畫石,其《湖石雙禽圖》中對湖石的描畫已得心應手,寥寥數筆卻緣心立意。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除了在早期單獨描繪山石的繪畫作品中可尋蹤覓跡之外,後期誕生的

山水畫山水畫論,對太湖石的品鑑及園林應用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與傳統掇山疊石

太湖石置石立多臥少,以散置、峰石最為常見。因形就勢,追求自然天成之趣,且用石簡潔,擇要處而綴之,最忌石多而繁瑣。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峰石 太湖石作峰石兩種形式:

  • 一是獨塊的,下面配自然石座,具有險峰的意態,給人以峰高插雲的幻覺。
  • 另一種是由二、三塊
    多塊紋理相似的峰石,拼掇而成。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散置石組 太湖石散置石組其佈置原則,可歸納為主從相隨、顧盼呼應

  • 成組列布的太湖石配置,既保證了整體的統一協調,又強調部分間的對立和呼應變化。
  • 與特質峰石相異,太湖石散置石組更注重功能上的實用性,強調與建築、植物、水體的結合。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掇山 指在有限地域內,與建築物或與水體緊密結合,或於庭院中點作小景的假山作品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江南地區聚集了不少太湖石大假山的佳構傑作,如:

  • 揚州個園的湖石假山俗稱“夏山”,富有靈巧而渾成之美,中空而外奇之趣;
  • 蘇州環秀山莊的太湖石大假山,其整體富於氣勢,而局部處理亦精緻細膩,佔地雖只半畝,卻把自然山體的形象“移天縮地”地集納在有限的空間裡。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石景藝術之所以恆古不朽,其功績在於兼具山林之美,自然與工巧並重。

山川與造園疊山家神形交融,最終神合意連,“神遇而跡化”,這也是太湖石景石創作的最高境界。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隨著時代發展,園林與庭院事業的進步,太湖石在人們視線中出現的次數越發頻繁,美學價值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這無疑是太湖石在歷史舞臺的再一次展現機會。

只是,太湖石屬不可再生資源

,在對石材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太湖石資源情況已不容樂觀。所以,希望大家在喜愛和欣賞太湖石的同時,也能為其發展作考慮。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目前在我國園林景區中,僅獨置清代以前的太湖石就有一百多件,如:

  • 蘇州留園的“冠雲峰”
  • 蘇州十中的“瑞雲峰”
  • 北京中山公園的“青蓮朵”
  • 青州偶園的“福壽康寧”
  • 曲阜孔府的“萬仞峰”
  • 濰坊十笏園的“鏤雲石”
  • 揚州個園的“龍骨石”
  • 南京瞻園的“仙人峰”
  • 上海秋霞園的“綴華峰”
  • 上海豫園的“玉玲瓏”
  • ……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千百年來,賞石、藏石多是封建帝王將相、士大夫文人等人空閒之樂。但“舊時王謝堂前燕”,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如今,許多新建的園林、私家庭院裡,都採用太湖石美化環境,一些著名的居民小區都能見到太湖石的蹤跡;一些愛石之人也喜把小的太湖石擺件置於案頭,閒來撫之。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太湖石的石景藝術

這是人們熱愛自然,嚮往自然,迴歸自然的新時尚,亦有中國人骨子裡丟失不掉的文人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