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


10月25日上午,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在麗娃河畔受聘為華東師範大學榮譽特聘教授。華東師大“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儀式上,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向譚盾頒發榮譽特聘教授證書,併為他佩戴華東師大校徽。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華東師大“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揭牌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向譚盾頒發榮譽特聘教授證書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著名大提琴家、指揮家、華東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吳和坤教授主持儀式

譚盾是當今國際頂尖華人音樂家,是最具創造力、最為多產的作曲家、藝術家之一。“

這是譚盾首次與國內高校合作,創建以其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著名大提琴家、指揮家、華東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吳和坤教授主持活動時介紹說。



國內第一家

冠名音樂研究中心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譚盾

“這個校徽給了我一個永恆的職責。”譚盾在發表受聘感言時表示,“只要和同學們在一起,我就開心。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在有限的生命裡探索未來,在未來裡創造自己,我很珍視這樣的機會。”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

好多次聽譚盾教授的作品,我都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他的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國際魅力。”童世駿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文化在不斷更新、不斷前進,音樂文化也是這樣。

相信譚盾教授加入華東師大後,會在華東師大的學科資源、人文基礎的沃土上,以他的眼光、能量和永不枯竭的創造精神,培養出卓越的音樂人才隊伍。相信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也將與相關學科互相汲取靈感,共同為華東師大音樂學科的發展以及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提供智慧力量

儀式結束後,譚盾為現場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未來音樂與天地人”主題演講。


大師加盟

推動跨界音樂研究


譚盾的藝術創作和他傳播的“中國聲音”、講述的“中國故事”,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國氣浪”,他的“地圖”“水樂”“敦煌慈悲頌”,把中華民族的“臥虎藏龍”推向了世界的最前沿。用全人類的語言傳播民族的文化、鏈接世界,歷來是不同國家的作曲家、文學家、劇作家、畫家的藝術創造的目標,譚盾無愧為其中的佼佼者。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我希望通過音樂,將東西方哲學與未來的科技結合起來。‘華東師大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造一座音樂的橋樑,連接東西方歷史,觸及未來、啟迪未來。”譚盾說。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將重點致力於三個領域的跨界音樂研究:


音樂與哲學。譚盾音樂的創作源泉來自於中國哲學,他也致力於通過交響樂和現代音樂將中國哲學轉化為音樂。中心成立後,將深度挖掘中國古典哲學對中西方音樂創作觀念的影響,豐富中國當代音樂作曲思想與理論體系。

音樂與科技。無論從保護、挖掘,還是從再創作、傳播的角度來看,科技創新都是助力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唯一出路。中心將嘗試尋求視聽結合的新形式。

音樂與電影。學校將設立電影音樂中心,打造電影音樂節、電影音樂創意講壇等文化交流平臺,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的年輕學者來此學習創作、剪輯和電影音樂製作。


文史哲音融合

引領未來音樂教育

華東師大藝術學科具有深厚的辦學淵源和歷史積澱,早在1951年創校之始,中國音樂界的泰斗應尚能、劉雪庵、錢仁康、馬革順、楊鴻年等都曾任教於此。學脈傳承,如今的華東師大音樂學院是集高等音樂教育、音樂史論、音樂人類學、作曲藝術、表演藝術為一體的研究型音樂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型音樂專業人才;具有專業素養、研究能力及創新精神的音樂教育家。

華東師大依託交響樂團、歌劇實驗中心和合唱團三大創新型教學實踐平臺,成功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學生多次赴奧地利和美國巡演,獲2018年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西樂合奏專業組一等獎,成為亞洲青年管弦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等中外樂團的成員。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 譚盾與學生們熱烈交流

譚盾受聘華東師大和譚盾未來音樂研究中心的成立,將為華東師大這所富有深厚人文學科卓越傳統的學府注入新的強大活力。中心成立後,將以音樂藝術領域研究和“文史哲音”融合育人為兩翼,為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作出新的先行示範,在全世界範圍內更廣泛地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同時,中心將聚焦音樂對人類未來的重要作用,彙集當代世界知名音樂家、藝術家,共同探討音樂在未來人類發展中如何發揮作用、扮演何種角色

Q&A

譚盾!來了!華東師大成立未來音樂研究中心

華東師大未來音樂研究中心有什麼計劃嗎?

明年,貝多芬跨越200年的對話將首先在貝多芬的故鄉波恩舉行,之後在上海。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和同學們繼續分享,在華東師大未來音樂研究中心,第一個項目就和貝多芬相關。

在貝多芬(的作品)裡面,聲音是連接歷史的橋樑,也是連接心靈的橋樑。作為一個學音樂的人來說,對聲音的探索,不僅要在技術上完整的去掌握把握,更重要要在精神上體驗聲音是什麼。

您是怎麼看待音樂的文化傳承的?

我們失去傳統的速度比創造未來的速度更快,我們一定要有情懷,要有理想。如何把我們的傳統保留下來?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怎麼繼續呢?沒有文化,我們的歷史還怎麼繼續?

聲音其實就像一條河流一樣,它可以永不停歇地流淌。維護這個河流永不停歇就是我們的同學們、音樂家們首當其衝的責任。

音樂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

音樂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聆聽和治療是有關係的,我們做過聲音的研究,人類在沒有語言的時候,我們最開始是用聲音來治病,一個人病了不知道怎麼辦,為了挽救他,延緩他的死亡,巫師會找人來吟誦,用聲音的符號把他救活,把他的生命延續。

過了幾萬年,人們發現某種草也可以救人,於是在音樂的“樂”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繁體字的樂(樂)和藥(藥)在字體上就很相似了。

來源|音樂學院

文|符哲琦

視頻 | 浦亞筍 轉錄 | 濮曉松

圖|符哲琦 李振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