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別是什麼?

萬航林


我國曆史悠久,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讓人驚歎的名建築。今天觀景就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中國古代的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

一、中國四大名橋

①、趙州橋


《朝野僉載》“趙州石橋甚工,磨礱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雲,長虹飲澗。”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整個主體橋長64.4米,它建於公元595年——605年。趙州橋可以稱是橋樑的“活化石”,它是世界上時間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採用的是單孔長跨的方式,跨徑長達37米之多,創下了我國最早跨徑最大的橋樑歷史記錄。趙州橋因為設計合理,雄偉壯觀,且比歐洲的同類拱橋要早一千二百多年,因此被人譽為“天下第一橋”。

②、洛陽橋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它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陽江上,因此而得名洛陽橋,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式大石橋,在世界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世界橋樑筏式基礎的開山鼻祖。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時期歷時7年之久(1053年——1059年)。洛陽橋現長度為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洛陽橋最特別的是“種蠣固基法”,開創了世界橋樑史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到橋樑上的成功案例。

③、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坐落在廣東省潮州市,始建於1171年。最先廣濟橋是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在一起而成。後來浮橋被洪水沖垮,廣濟橋開始先是在西岸修建橋墩,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岸也開始修建橋墩。東西兩岸的橋墩修好後,中間段仍然用大船連接起來。1958年中段的浮橋全部改為鋼樑橋。廣濟橋是我國橋樑史上最特殊的一座橋樑,它集梁橋、拱橋、浮橋為一體。因在廣濟橋上有二十四對亭臺樓閣,樓閣裡是各種各樣的商鋪,故廣濟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美稱。

④、盧溝橋

《馬可·波羅行記》“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的永定河上,因橫跨永定河(原名盧溝河)而得名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6月,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它是華北地區古代最長的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越過盧溝橋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打響了全面抗戰的槍聲。

二、中國四大名樓

①、黃鶴樓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的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原先黃鶴樓只是起瞭望作用的“軍事樓”,三國歸於一統後,黃鶴樓的軍事作用價值就喪失了,隨著後來江夏城地發展,黃鶴樓逐漸成為了旅遊聖地。到了後來黃鶴樓成為了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歷代的文人墨客在黃鶴樓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例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在黃鶴樓這下了經典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②、岳陽樓


岳陽樓坐落在湖南省文化古城岳陽,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它與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主體結構為上下三層樓。岳陽樓是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來風貌的古建築物,其獨特的設計,更是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③、滕王閣


滕王閣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譽遠播中外的千古名閣,素有“江西第一樓”之稱,是江南三大明樓之首。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在贛江邊上建起了一座樓臺,因此被人稱為滕樓。滕王閣自古以來就位列四大名樓之首,其建成後成為了封建社會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的重要場所,明朝著名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經在此設宴款待群臣。

④、鸛雀樓


鸛雀樓坐落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公元557年——580年),原先也是用於軍事目的的樓亭。鸛雀樓緊靠黃河,樓體壯觀,主體建築氣勢恢宏,磅礴大氣,風景別緻,因此有很多古代詩人(特別是唐代詩人)在此留下了許多詩文,有些更是成為絕唱,流傳寰宇。

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中國四大名亭

①、醉翁亭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的琅琊山上,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醉翁亭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院內有九院七亭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建成後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當時醉翁亭建成後,歐陽修經常在這裡與朋友飲酒,因他酒量不好,年事又高,故自稱醉翁也,醉翁亭由此而得名。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更是讓醉翁亭的名聲響徹古今中外。

②、陶然亭


陶然亭坐落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的陶然公園內。陶然亭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建成後便成了文人墨客的青睞之處。在清代的兩百年時間中,陶然亭是全國各地來京文人墨客的必選遊覽之地。近代的陶然亭曾經有多位我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在此進行革命活動,譜寫了一曲曲革命的篇章,賦予了陶然亭光輝的歷史篇章。

③、愛晚亭


愛晚亭坐落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愛晚亭修建完成後並不是叫現在的愛晚亭,最初是叫“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來愛晚亭的名字來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歷史上愛晚亭也同樣是我國革命活動的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④、湖心亭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

湖心亭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央的一座綠色小島上。由於歷史悠久,具體興建的原始日期已經無法考證。“湖心平眺”最早在清代時就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清朝的乾隆皇帝為湖心亭匾額題過“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

中國四大名塔

①、嵩嶽寺塔


嵩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登封縣太室山上的嵩嶽寺內,始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嵩嶽寺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塔,同時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塔高41米,周長33.72米,為十二邊形塔,這種塔在我國現存的磚塔中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嵩嶽寺塔無論是從建築藝術角度上或者建築技術角度上來說,都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曠世珍品。

②、千尋塔

《雲南通志·寺觀志》稱千尋塔:“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千尋塔是崇聖寺內三塔中的中塔,因此還被稱之為中塔。千尋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唐代典型的塔型建築之一。1925年大理髮生了地震,當時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坍塌,但相距縣城只有一華里的崇聖寺三塔卻安然無恙。

③、釋迦塔


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奉釋迦牟尼而得名。此塔因全部採用木質材質構建而成,因此還被稱為應縣木塔,據記載木塔共用了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重2600多噸。塔高達67.31米,最底層直徑達30.27米,其結構平面為八角形。釋迦塔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質結構高層塔型建築,堪稱木質結構建築史上的奇蹟。

④、飛虹塔


飛虹塔坐落於山西洪洞縣城北的廣勝上寺內,因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飛虹塔的前身阿育王塔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差不多1900年曆史,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始建,用時12年才完工。飛虹塔是中國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佛教珍貴典籍《趙城金藏》原先就收藏於飛虹塔的藏經櫃中,先收藏於北京圖書館。

觀景說

在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工匠無與倫比的技術相結合之下,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許多讓人歎為觀止的史詩級建築物,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瑰寶。


觀景說史


中國四大名橋:盧溝橋、泉州洛陽橋、潮州廣濟橋、趙州橋。

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蓬萊閣、滕王閣。

中國四大名亭:愛晚亭、湖心亭、陶然亭、醉翁亭。

中國四大名塔:飛虹塔、釋迦塔、千尋塔、嵩嶽寺塔。

我們先來說中國四大名橋。

  • 盧溝橋,這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的豐臺區,因為橫跨永定河所以被命名為盧溝橋。七七事變便是發生在盧溝橋,也叫盧溝橋事變。曾在這裡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 泉州洛陽橋,也叫萬安橋,它是古代橋樑的結晶。

泉州洛陽橋位於福建泉州東北的洛陽江上,其造形結構可以稱之為極佳。

  • 潮州廣濟橋,世界上第一座閉式浮橋。

它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是古代溝通韓江兩岸的重要橋樑,

  • 趙州橋

別名大石橋,位於河北趙縣,跨河面37米,是世界上最久遠的石拱橋。

四大名樓

  •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武漢,五層樓,高50.4米,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剩下兩個也是中國四大名樓,分別是岳陽樓、滕王閣。

  • 岳陽樓,“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位於湖南嶽陽,高19.42米,結構獨特,曾有各路詩人在這裡寫下千古佳句。

  • 蓬萊閣,“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

位於山東煙臺蓬萊市,被譽為“人間仙境”,在這裡有著八仙過海的美麗傳說,這裡已經成為古建築群的中心。

  • 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位於江西南昌,滕王閣建立於唐朝,是唐朝開國皇帝的兒子李元嬰所建,後又被重建了29次。

四大名亭

  • 愛晚亭,因“停車坐愛楓林晚”而得名。

位於湖南長沙,1792年建立,原名為紅葉亭,後成為一個旅遊聖地。

  • 湖心亭,新西湖十景之一。

位於浙江杭州西湖中央,歷史悠久,清代時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

  • 陶然亭,新型園林。

位於北京南二環,突出了中華民族的風範,被譽為”都門聖地“。

  •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首,最為聞名的便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同時醉翁亭也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四大名塔

  • 飛虹塔,西遊戲中便出現過此塔。


位於山西洪洞縣的廣勝上寺,建立於漢朝,因其會從中飛射出七彩斑斕,如雨後彩虹,因此被命名為飛虹塔。

  • 釋迦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世界最高塔。

位於山西朔州應縣佛宮寺,遼清寧二年建立,高67.31米,塔內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 千尋塔,”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位於雲南大理崇聖寺,全名“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塔有16層,塔心中空,建立於公元9世紀。

  • 嵩嶽寺塔,最古老的佛塔。

位於鄭州登封嵩嶽寺,建立於北魏時期,是最早的磚塔,高41米,它是世界古建築中的珍品。

理科男讀歷史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創造出了璀璨奪目的華夏文明,而中國的古代建築,更是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與汗水,無數能工巧匠給我們留下了千古聞名的歷史建築。


中國的橋樑工藝非常發達,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古代中國的橋樑工藝,發展於隋唐,興盛於兩宋,橋樑遍佈全國各地,凝聚了古代中國能工巧匠的智慧與汗水。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分別是:潮州湘子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



潮州湘子橋:也叫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至今已有近九百年曆史。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湘子橋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河北趙州橋:位於石家莊市趙縣,也叫安濟橋,始建於隋開皇十五年至隋大業元年(595年至597年之間)。這座橋位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是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是目前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洛陽橋:也叫萬安橋,始建於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設,前後共歷時四年。洛陽橋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盧溝橋:也叫蘆溝橋,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至今已有近九百年曆史。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抗戰時期盧溝橋事變即發生於此。盧溝橋於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大名樓是一種泛稱,特指山西永濟鸛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和湖南嶽陽岳陽樓。而實際上中國古代的名樓遠不止這四座,只是這四座名樓較具代表性。



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也叫鸛鵲樓。始建於北周靜帝時期,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旖旎,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滕王閣: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督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建成於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因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國家5A級景區,與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為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成為千古名作。



岳陽樓: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大文豪曾寫下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名垂千古。

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歡在亭子裡和詩對歌,亭子天生自帶文化氣息。中國古代四大名亭分別是: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



醉翁亭:始建於北宋神宗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歐陽修還為此做《醉翁亭記》。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且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



陶然亭:始建於清代,現在是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公園是以陶然亭為核心的公園景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主要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



愛晚亭:建於1792年,即清嘉慶年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現在愛晚亭題字為毛主席親筆手書製作而成。2013年愛晚亭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中央,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四大名塔一般是指:河南登封嵩嶽寺的嵩嶽寺塔、山西洪洞廣勝寺的飛虹塔、山西應縣佛宮寺的釋迦塔、雲南大理崇聖寺的千;尋塔。



嵩嶽寺塔:嵩嶽寺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宣武帝的離宮,後改建為佛教寺院,嵩嶽寺塔即位於嵩嶽寺內,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虹塔:歷史非常悠久,始建於東漢。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其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建成於明嘉靖二年(1509年),歷時12年建成。 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釋迦塔:也叫應縣木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世界最高的木塔,高達67.31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尋塔:是大理崇聖寺三塔中的最大的一座塔,建於南詔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此塔全稱叫“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塔高69.13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層,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大國布衣


我國古代的四大名橋:

1、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2、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

3、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4、盧溝橋:又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1、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2、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

3、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龜山之巔。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故有學者稱“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

1、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建於北宋時期。


2、陶然亭: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

3、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4、湖心亭: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

1、嵩嶽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嶽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


2、千尋塔: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

3、釋迦塔: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4、飛虹塔: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劉哥67002


一、我國古代的四大名橋:

1、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

2、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

3、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4、盧溝橋:又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

二、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1、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2、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

3、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龜山之巔。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故有學者稱“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三、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

1、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建於北宋時期。

2、陶然亭: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

3、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4、湖心亭: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四、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

1、嵩嶽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嶽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

2、千尋塔: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

3、雷鋒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也是古代遷客騷人常去之地。

4、飛虹塔: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


踏天的螞蟻



劍秋954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

1、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

2、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

3、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4、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越王樓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

1、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2、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點),北京市精品公園。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16.15公頃。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裡。

3、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4、湖心亭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

1、嵩嶽寺塔

嵩嶽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嶽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千尋塔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

3、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國家AAA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擴展資料

中國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

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對研究漢族建築,歷史,人口,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古城。

中國四大名園: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江蘇省蘇州市留園。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說歷史課


謝謝🙏悟🈳️!謝謝🙏諸位——深情厚誼,莫可言宣!

我們祖國聞名於世的樓、橋、亭、塔太多,我比較喜歡🈶️名氣的,而且盡在有生之年參拜,這要向智慧的先輩們致敬!!

一、四大名橋:潮州湘子橋、北京盧溝橋、 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

二、四大名樓:岳陽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煙臺蓬萊閣。

三、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

四、四大名塔:嵩山寺塔、千尋塔、釋邊塔、飛虹塔。

笑笑正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出差,答題不一定準確!再謝頭條智能機精準推送,有這麼多豐富、刺激的悟空答奉獻大眾











曾笑笑32516110


四大名橋

  1. 趙州橋 “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

隋朝李春設計建造,坐落於河北省趙縣郊外的洨河上,總長64.4米,拱頂寬9米,由單孔石拱跨越,石拱跨度37.7米,是世界現存年代的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

2.盧溝橋 “盧溝橋上闌干曲,不似行人腸九回。”

始建於公元1189年,全長213米,有11個孔,是一座孔聯拱橋,橋身兩側,總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的頂端都有一座大石獅子,大石獅子身上還雕有很多姿態各異的小獅子,大小獅子總共有485座。此橋以精美石刻、石雕文明於世。

3.廣濟橋 “長虹高跨實雄哉,我獨披襟爽氣回。”

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坐落於滾滾韓江之上,全長517米,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

4.洛陽橋 “跨海飛樑疊石成,曉風十里度瑤瓊。”

宋代泉州太守蔡襄建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長874米,寬7米,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橋。


四大名樓

1.岳陽樓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陽樓高跨湖尾。”

始建於唐代,位於江西南昌市贛江邊,純木結構,重簷盔頂,主樓3層,通高19.72米,黃色琉璃瓦頂。全樓銜接對榫,不用一釘。

2.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始建於三國時期,位於湖北武漢市蛇山的黃鵠磯頭,1884年被徹底焚燬,重建於1985年,樓高五層,高50.4米,是一座頗具民族風格仿古建築。

3.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始建於北周時期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周圍風景秀麗。

4.滕王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始建於唐代 ,位於江西南昌市贛江邊。高祖子滕王李元嬰督洪州時營建 ,以封號為名 。滕王閣歷時1300多年 ,屢毀屢建 ,1926年為北洋軍閥鄧如琢燒燬 。後又重建。


四大名亭

1.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始建於北宋時期,景區內亭、臺、軒風格各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2.陶然亭 “ 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 ”

始建於清代,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

3.愛晚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始建於1792年,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匾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4.湖心亭 “湖波浩渺無窮綠,寺屋高低不計層。”

坐落於浙江杭州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


四大名塔

1.嵩嶽寺塔 “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坐落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嶽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千尋塔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坐落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

3.釋迦塔 “堵田溪淵清洄洄,梅洲問路寒雲堆。”

坐落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飛虹塔 “一塔玲瓏架碧空,滿山翠柏起秋風。”

坐落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Simon3182616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建築更加是數不勝數,下面我們一一介紹一下我們古代的建築。

四大名樓

岳陽樓

因為范仲淹的一首《岳陽樓記》而讓這座樓成為經典,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

黃鶴樓

位於現在的湖北省的武漢市,是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滕王閣

滕王閣乃是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後來又因為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聞名於世。

蓬萊閣

位於現在的山東省煙臺市,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年間,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四大名橋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的古城東的門外,廣濟橋是集拱橋,浮橋和梁橋為一體的。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趙州橋

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一座橋就是趙州橋,這座橋也是歷史極為的悠久,被建造於隋朝年間,如今已經有了1300多年的歷史。

洛陽橋

我國現在年代最早的一座跨海的梁式大橋,他的“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乃是世界造橋的基礎,是我們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徵。

盧溝橋

盧溝橋也稱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而這座橋也是見證了我們中國近代史上最殘忍的一次抗日戰爭。

四大名亭

醉翁亭

記得歐陽修曾經寫過一首《醉翁亭記》,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也是讓這座醉翁亭可以名揚天下。

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

愛晚亭

愛晚亭之所以取名為愛晚亭得益於古代的一首《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湖心亭

湖心亭,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位於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市。湖心亭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是三島中最早的島。

四大名塔

嵩嶽寺塔


嵩嶽寺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為宣武帝的離宮,後改建為佛教寺院;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

千尋塔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也是充分的體現了千尋塔之高,體現了他的雄偉壯闊。

釋迦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代的人民更是勤勞而智慧的,才會有今天如此之多的偉大的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