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抖音為啥現在火的不得了?sir是發現了,我們都沉溺在焦躁的生活裡不能自拔。生活需要點兒新鮮感,也需要點兒儀式感,所以大家都去拍視頻秀生活了。可是做為一名死肥宅...要想玩兒出點兒花樣兒來,也真的是不太容易,再說你也得有個特長。sir也想整點兒新鮮的,來點兒儀式感啊...想想自己喜歡的瞭解比較多的,怕也就是耳機攢了堆了...無奈耳機這東西更適合獨樂樂...無論自己耳朵懷孕幾次,好像說出來你也不一定有感覺。苦惱之中,收到了這份神秘的禮物,徹底給sir預期的分享提供了最合適的素材,好看,好用&好喜歡。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從第一印象上來講,這是一個同現風格背道而馳的產品...畢竟絕大多數產品恨不得都舉著“簡約流行風”這杆大旗明目張膽的壓縮包裝成本。到此為止,咱們今天的主角兒不是包裝,雖說挺豪華的吧。言歸正傳,在這個高品質音源橫行HiFi大行其道,耳機五花八門的時代,如果不是情懷作祟真的想不出誰會設計一臺這麼懷舊甚至從生產角度說起來還比較複雜的產品。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但不得不承認,作為80後的一代人CD在成長的時間軸上,是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無數聊到自己接觸音樂的歷程,從大個頭的錄音機到隨身聽到超薄卡帶到MP3到各路耳機到HiFi,但總是有意識無意識的掠過CD,究其根本還是那個時候窮,生活費不知道要攢多久才夠消費一臺CD機,而且還不要談購買正版的CD唱片。偶爾借土豪同學的寶貝CD聽一個自習,卻總是覺得時間過的太快...如今雖然設備上已經逐漸得到滿足,卻很少能找到當年那種珍視的感覺。所以收到巫單曲人生這臺壁掛式CD的時候心中的感動大於好奇。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少羅嗦,看東西。可能和你熟悉的CD不太一樣,看樣子也知道這不是一臺超薄貨,拿在手上晃一晃還會有顫音的那種。但是除了壁掛這種傳統操作方式以外,巫提供了可手提式的皮帶,三面可提。想象七十年代流行的花襯衫搭喇叭褲扛著錄音機在街頭跳霹靂舞,如果有這麼個設備應該多拉風...思維太發散,跑題了。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雖然在復古的外表下隱藏了可藍牙連接的設定,最大程度的擴展了機器本身的性能,更符合當下用戶的操作習慣。但真正情懷的是單曲人生使用了真正的CD光頭,並非DVD光頭,保證純正的CD血統的同時意味著100%的音頻通道得以再現耳旁。在這個元器件橫行的時代找到這種原材料,也真的是夠難為人的,不過為了更長的使用壽命也是蠻值得。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說到復古,sir覺得說是重溫CD時代有點兒說年輕了。你就看這個撥杆兒的開關設定...貌似好像沒有誰家CD用的是這種打開方式吧,這不明明是留聲機?想象一下,在更早的時代,閒適的午後,擦拭一張唱片,食指輕輕向上一撥,過往遍隨著唱片旋轉而起...還真的對得起這個外觀。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看到這個偌大的金屬網的時候,欣賞還沒結束的反應是,外方式CD,尤其是在有限的壁掛設計體積內,這會不會是一個擺設?畢竟常規2W以內的輸出功率,會不會廢掉整個在音質上的設計?如果只能近身使用,那壁掛的意義何在?難道預留的3.5mm耳機接口,是為了掩蓋外放的不足?事實證明,用戶想過的問題設計師也會想到,查閱資料發現,他們用了2枚24芯2寸的內磁單元,輸出功率可達6w,這樣基本實現了100平米左右的室內聲音覆蓋。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分享慣例,看完這是個什麼東西以後,得走入使用環節,任何經不起定位本質考驗的都是花把式,我們拒絕樣子貨。敢叫CD機,不能設計的像就行,更要經得起高保真程度這種關乎耳朵感受的考驗。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在聽到音樂之前,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前放入CD和上蓋子之前的一個習慣性動作——輔助旋轉。其實當時並不懂這是為什麼,難道是為了加快啟動速度?反正這樣來一下就是很帥,有一種卡帶機無法超越的優越感。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看著轉動的CD彷彿時光被拉回了過去。很遺憾的是sir當年刻錄的紀念碟片早已經不知道箱底壓到哪裡去了,訂購的CD還未收到,只好拿隨機附送的兩張用來嚐嚐新鮮。聲音一放出來有點兒傻眼了,英文老歌...基本上就等於聽了個感覺,給耳朵做了個按摩。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歌詞大意沒聽懂,可味道聽出來了。從附贈的碟片內容來看,均為年代感十足的人聲唱片,完全符合產品的定位,也符合產品的名字,單曲人聲。和當下現場音樂感受不太一樣的是,一段沒有經過“百萬調音師”洗禮過的自然之聲悠然而來,像是敘述也更像是安撫。用官方的說法就是“他們穿越時空,撫慰我們的傷口,讓我們平靜不再急躁,不再焦慮”。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關於這個聽感部分,sir認為玄學在此不能作為評價標準,因為產品設計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人聲的風格走向。為了追求懷舊的效果,部分超低頻被計劃性捨棄,更深的下淺更轟的低音,不在設計範圍內。這和現在市場上的從低頻到高頻俱佳,三頻處理均衡的產品相比,顯得過於垂直和細分可能會讓一部分人不適應。但更注重音樂裡所傳遞情緒的朋友,會比喜歡更喜歡。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所以,聽夠了各種準確的音準各種環繞的立體聲,換一個感覺,換一個會到過去的感覺,在操心的工作之外,有一個能給自己焦躁內心做按摩的可能,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朋友聚會的時候帶上巫,2000毫安的電池也夠自己收割一波兒羨慕,有品味,大佬..的眼光了。如果覺得很多CD已經絕版了,也不用很遺憾,畢竟還有很多燒友收藏著大量CD音質的音源呢,多找找收錄在播放器裡,藍牙一下也不丟人。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這個數字音源橫行的時代,還會有人買CD機嗎?除非長得好看吧

聲音是一種不一樣的美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欣賞角度。巫單曲人生帶來的就是著麼一種時間流淌的感覺,適合讓節奏慢下來,接觸以後的感覺是喜歡然後更喜歡。期待未來開啟一個系列,再來個交響人生、搖滾人生...

等等,我先看看錢包夠不夠他這麼設計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