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會成為第二個深圳麼?

用戶3402377170


就現在瀋陽的人口結構來說就沒有這個基礎。但看看世界上同緯度的地區和國家,都有很多的發達地區。最終能不能成為一線,還得再人。你看看瀋陽2環以內滿大街白髮的老人,再看看深圳的城中村的年輕面孔。答案已經很明顯。


馮斯特洛夫斯基拉奇


咋啥都敢想呢?瀋陽想成為第二個深圳具備條件嗎?首先深圳是年輕人的社會,公共汽車上,地鐵裡,大超市裡,清一色都是年輕人,瀋陽有的太多中老年人,年輕人有活力,有氣息,東北的環境,東北的氣候造就了有太多的腦血栓患者,在深圳,就是在大醫院,腦血栓患者也不多。

深圳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只要政策符合,馬上就可以辦,而且辦事人員態度非常的好,瀋陽能做到嗎?東北人的辦事效率我是清楚的,辦事不託關係走後門辦事就沒門,我在東北盤錦我們小區辦事,小區物業人員都不看你一眼,板著臉,翹著二郎腿,玩著手機,說話待答不理的,我在深圳我們小區辦事,我一進物業辦公室,辦公人員馬上會站起來,有禮貌問你想辦什麼事情,不一樣啊,東北人學不來的。

再說說人才引進,深圳有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深圳房價高,但是隻要你是人才,深圳有很多辦法幫你住到房,瀋陽可能嗎?如果真要是給有用之人獎勵,還不打出個頭破血流?再說瀋陽也沒有那個實力獎勵有用之人,再說了,即使給了獎勵,也是蜻蜓點水。

再說GDP,深圳的GDP是瀋陽的幾倍吧,瀋陽就那麼點錢,用什麼搞市政等大型項目?

所以別做夢了,瀋陽一萬年都不能趕上深圳,更不能成為下一個深圳。


雙雁南飛


我住的城市和瀋陽是鄰居,遼陽市,一座小城,前幾年卻喊出來要成為全國特大型城市。和遼陽一樣,瀋陽的問題也是在於人才的缺乏,喊出來的口號不切實際,只追求政績,人們的觀念還停在計劃經濟時代。在深圳博士後、博士一抓一大把,大企業挖個人才動輒百萬年薪,我一個朋友兒子,武大剛畢業,廣州已經有公司備好價值數百萬的房子,在公司三年以上房子就是自己的了。而在東北沒見過有這樣引進人才的吧?所以說什麼瀋陽成為深圳,還要等個十幾幾十年。


河畔一壺酒


國家為了發展東北經濟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再次發展,提出了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對接目前發達的國內城市,分別是瀋陽對口合作北京,大連對口合作上海,長春對口合作天津,哈爾濱對口合作深圳。為什麼這麼搭配,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東北四個城市的定位,瀋陽是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大連是東北經濟中心。比較北京和天津相隔如此近的直轄市,好多人覺得重疊但是確實是互為促進互為發展互為,做的不錯。長春和瀋陽在新中國之前都曾做過東北政治中心,都是老工業基地很多相似的地方,國家想讓長春起到天津的作用。至於哈爾濱對接深圳不是說經濟上要學習深圳而是在開放上,哈爾濱是中國最北的副省級城市,如何開展好邊貿經濟如何加大開放力度是重中之中。

說到現在你是否明白了一些,把東北看成一個獨立的區域,北有哈爾濱,南有大連,中間是長春和瀋陽。東北要發展,必須有這種區域性的協調發展整體發展的戰略性質,而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昨天瀋陽跟北京,今天瀋陽跟深圳學習,明天瀋陽又跟上海學習,這樣漫無目的的沒有任何意義。


關注那點兒事


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小強140963351


瀋陽能否成為第二個深圳,從經濟總量比較意義不大,不同城市肩負著不同任務。瀋陽的經濟發展與政治地位的變化,短期來看,一方面取決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另一方面取決於國家層面的產業佈局。東北三省僅遼寧具備港口建設條件,東北亞地區主要貿易伙伴為韓國和日本,其中韓國佔比最大。在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問題上,日韓兩國受美國影響較大,但是隨著日韓關係緊張、韓美關係受到撤回駐軍等問題影響,未來中日韓雖然仍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美國軍事制衡的陰影,但在雙邊、多邊貿易問題上還是會得到理性看待。遼寧是重工業基地,在產業佈局問題上,與其讓一個大漢學繡花,莫不如派他乾點力氣活。當前軍工領域,大連承擔了一部分海軍建設的任務,瀋陽承擔了一部分空軍建設的任務,未來北方軍事工業發展和建設的重心仍然在遼寧。另外,東北三省在農業發展問題上,始終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是過去對經濟發展的關注,使得農業問題沒有第一時間進入讀者的視野。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和影響的擴大,農業問題尤其是糧食安全,被提高到了一定高度,更多讀者也瞭解到我們對於糧食進口的依賴以及國內糧食生產的問題。遼寧在東北三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地位是歷史造成的,這裡面有一個長期發展和建設的過程,可以想見在東北三省農業建設與發展問題上,遼寧還是要肩負起重要的責任,而不僅僅是一個產能問題。其他工業佈局,一如此例。至於營商環境、政治生態等等,放在任何一個省份和地區,都不可能成為亙古不變的規則或現象,改變是一定的。今年以來,瀋陽吸引了數百億投資,據公開報道,基本都是製造和智能領域,投資方也是幾大行業巨頭。在未來一個時期,以瀋陽為代表的東北地區,將迎來一個建設和發展的上升期。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容易建設,一方面規劃、建設的成本低,另一方面人才引進缺口大,有利於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同時東北三省的房價相對其他省份,始終處於一個較低水平,有利於產業工人安置。諸如此類,在其他省份看來是不足的,對遼寧來說是巨大的發展空間。祝願以瀋陽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的明天更加美好。


難以置信的大偉


深圳可以被模仿,被學習,但想要成為第二座“深圳”,絕無可能!深圳的地理位置全國找不到第二座,而且時代也不一樣了,國家也不會在沿海某個地方畫一個圈,然後給各種政策扶持,全力打造。“深圳速度”、深圳的開放性、包容性以及探索和奮鬥精神,別的城市也學不來。

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是一座老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城市相對來說發展並不看,經濟地位不斷的下滑。1978年瀋陽GDP達到43.6億元,位居全國第五。

到了2018年,瀋陽GDP只有6292.4億元,位居全國第32,40年間排名下降了27位。近年來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瀋陽也難以獨善其身,未來幾年它可能會被更多的城市趕超。

瀋陽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是東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但發展成這樣,令人唏噓不已。個人認為瀋陽想要重新崛起,一定要抓住機遇,第一是要抓住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個機遇,瀋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可以發揮引領作用;第二要抓住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機遇,目前全國各區域當中只有東北地區還欠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很有可能就會落戶東北,瀋陽地理位置優越,同時又是東北實力最強的城市,有基礎和條件去爭取,相信瀋陽這座城市未來會煥發新活力!


錦繡中源


喝多以後問的啊?



埃絲蔓


不會。理由如下:

一,瀋陽是北方工業重地之一。觀念保守,利益固化嚴重,行政效率相對低下,政經不太分家,權力干涉嚴重。

二,瀋陽國企及事業單位眾多,民企相對較少。體制運作相對僵化,管理也較講關係重權力。

三,瀋陽聚省會優勢於一身,但人口整體流出大於流入。雖吸納周邊能量與人口,但和純流入的城市相比,只能越比越弱。

四,瀋陽特色實體制造業的投資與產能呈下滑趨勢。實體制造是最具活力的經濟部分。下滑就意味著實力下降。

當然,近幾年來,瀋陽市行政也是銳意改革,大廳審批辦事也是日益規範。政治為經濟服務意識強化。但和深圳的金山銀水,創業創新,人才齊聚,機會眾多相比,前進的路還是任重而道遠哪。


heinigo


就是瀋陽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城市,被稱為“共和國長子”,地位十分尊崇。這一點年輕人,可能不太清楚,因為瀋陽這十年都在不斷衰落,存在感越來越低。建國初期,瀋陽對我國工業建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如今依舊十分強大。就像俗話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瀋陽作為遼寧的省會,副省級的城市,在以前就很出名了。瀋陽歷史悠久,在古時便被稱為盛京,奉天了。身為一個核心城市,瀋陽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在歷史方面,都很出色。並且瀋陽這座城市還有很多的稱號,比如森林城市,百強城市等等。這裡還是遼寧一帶交通的重要樞紐,能保障物資,運輸和經濟的發展,所以瀋陽也很厲害了。

瀋陽的企業可能沒有深圳那麼多,但是瀋陽的重工業發展得好啊。在中國,瀋陽這座城市是最重要的重工基地,還有“共和國長子”之稱呢,可見瀋陽的重要性。不過瀋陽在經濟上的發展對比一下是比較弱的,17年只有5800多億,比北上廣深和重慶都差遠了。但是網友們表示,其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所以瀋陽是東北地區最有潛力成為直轄市的城市了。

其實按城市舒適度來看,瀋陽確實比物價高,忙碌的深圳要好很多,只是直轄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所以目前來看還是互相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