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運會|搭建國內大型賽事“海陸空”立體救援模式

新華社武漢10月26日電(記者廖君)經過手術治療,在軍運會軍事五項男子個人全能障礙跑比賽中受傷的俄羅斯運動員阿列克謝·斯維奇尼科夫25日順利出院。記者26日從武漢軍運會醫療保障團隊瞭解到,自軍運會開賽以來,依靠搭建的“海陸空”立體救援模式,共有1000人次運動員接受治療。

“在比賽中,斯維奇尼科夫右跟腱斷裂。”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軍運會住院專區主任劉曦明介紹說,傷員送到醫院後經迅速檢查,全院會診確定治療方案,為其進行了右跟腱斷裂小切口微創修復術,並在術後第一時間與醫院康復科配合,在床邊施行康復治療。“手術非常成功,從出院前的檢查情況來看,切口癒合良好,跟腱修復後連續性良好。回俄後,按照我們為他量身定製的康復方案,結合俄羅斯優良的康復治療,有希望重返賽場。”劉曦明說。

军运会|搭建国内大型赛事“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

劉曦明為斯維奇尼科夫打石膏

本屆軍運會首席醫務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主任李鋒說:“高發的受傷情況是韌帶損傷、皮膚擦傷,再有就是下肢的骨折,其中少數運動員需要住院治療。”

據瞭解,本屆軍運會參賽運動員9300多名,各參賽場館之間的距離遠,又有水上、空中項目,保障和急救難度大。為提升軍運會醫療保障服務水平,武漢軍運會執委會從全軍邀請99名知名醫療專家,還有44家定點醫院以及武漢市選拔的2000多名保障人員和志願者。

記者走訪軍運會各大競賽場館發現,每個場館都配備有自動除顫儀、急救音視頻記錄儀等醫療設備,救援直升機和醫療救護船停在指定地點,隨時準備出動。除了醫療救援直升機、醫療救護船外,武漢市還有120輛救護車停放在各競賽場館,在國內大型綜合性賽事中首次組成了“海陸空”立體救援體系。

军运会|搭建国内大型赛事“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

在本屆軍運會現場,針灸等中西醫結合手段的治療效果也讓不少外國運動員驚歎不已。24日一大早,一名外籍運動員找到駐守在乒乓球館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療點,經醫生鄒燃診斷為項痺病,氣滯血瘀型。在運動員知情並同意的情況下,鄒燃給運動員針灸、火罐及推拿治療。治療結束後,運動員表示自己左側頸項部疼痛明顯緩解,可以安心參加比賽。而在洪山體育館駐守的武漢市第三醫院醫療團隊則收到了來自中國、巴西、美國、卡塔爾等十國運動員對武漢醫療保障的點贊。

據悉,截至目前,軍運會場館、酒店、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定點醫院和工作人員門診點總接診近4000人次,其中運動員約1000人次。

簽發:徐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