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越多壽命越短,有何科學根據嗎?

yunyaling1987


肌肉和壽命根本就沒有什麼任何關係。更何談科學根據。

肌肉(muscle)

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肌肉組織由肌細胞(肌纖維)和結締組織組成。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細胞內含豐富的肌絲蛋白,組成細肌絲和粗肌絲。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幹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

練肌肉還對身體有好處!

1、骨骼與關節保持肌肉與力量對老年人生存質量與壽命意義重大。肌肉直接影響骨骼與關節健康,一個缺乏鍛鍊的老人容易患各種腰椎頸椎病,嚴重時會壓迫神經導致肢體癱瘓。即使沒有這麼嚴重,也會活動受限,活動時候的不適讓他們更加不願意運動,肌肉進一步萎縮,力量下降。這種惡性循環最壞的結果就是導致乎喪失活動能力。一旦喪失活動能力,生存質量嚴重下降,各種生理心理問題會隨之而來,影響壽命。

2、基礎代謝提高基礎代謝率(BMR, Basal Metabolic Rate),傳說中不容易吃胖的體質。

3、血糖肌肉貯存短期能源,肌肉多意味著有更好的能源緩衝,有利於血糖穩定。血糖對健康的影響就不展開了。

骨骼肌,為您存夠長壽“本錢”

肥胖的確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有關,但過瘦時健康也會出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稍微胖點反而壽命更長。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針對20多萬名65歲以上老人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稍高於正常範圍(18.5~24.9)的老人,身體更健康;BMI值在27.5左右的老人,死亡率最低。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近期的研究也顯示,胖一些的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所承擔的死亡風險更低。

專家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年老後身體需要多一些的脂肪和蛋白質來對抗疾病,而消瘦的老人缺少這些“本錢”。

“本錢”不僅僅指肥肉,更多的應該是肌肉,尤其是骨骼肌。

骨骼肌是最主要的運動器官,它連接骨頭、支撐人體,對保持姿勢起著重要作用,任何身體活動都離不開它。

骨骼肌附著在骨頭外,就像一個保護層,如果骨骼肌流失,保護層變薄,骨折和骨質疏鬆的幾率就會增加。

此外,骨骼肌還是重要的代謝器官,比如它能儲存蛋白質,當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不足時,可分解產生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供機體合成其他物質。骨骼肌也是儲存糖原的主要部位,能夠幫助穩定血糖。

若肌肉衰退,老年人站立不穩容易摔倒,死亡率升高。同時,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和自理能力也受到限制,會逐漸變得不願意出門,難以融入社會,進而引發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

壽命

意思是生存的年限。後亦比喻存在的期限或使用的期限。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壽命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在比較某個時期,某個地區或某個社會的人類壽命時,通常採用平均壽命。平均壽命常用來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醫學發展水平,它也可以表明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達狀況。

有些人認為“生命在於運動”,也有些人認為最長壽的烏龜是不怎麼運動的。

常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壽命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哪種更好?還是差不多?

美國一項權威的研究給出了結果。

不過我們要先看看,這項研究是不是真的有價值?

首先、研究來自於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這家醫院在美國妥妥的排名前10位,權威性不容置疑。

第二、這個研究歷時23年(199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這麼長時間的研究,可謂排除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第三、這個研究納入的受試者達到122007人,完全做了大樣本,排除了許多偶然因素。

研究包括跑步機的測試和對受試者運動習慣的分析,持續了23年,觀察這些人的壽命有什麼影響。

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對於鍛鍊習慣的研究發現,不常鍛鍊的人與經常鍛鍊的人相比,死亡風險仍然高出390%。

所以運動起來吧,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