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開公司,老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懂得建機制,否則麻煩大了

創業開公司,老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懂得建機制,否則麻煩大了

一個公司只有內部團結一致、協同合作,才能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地,才能推動公司不斷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而這也是每一位公司管理者都希望看到的結果。今日就為大家講述公司的內部協作制度該如何設立。

從公司平時處理的各項事務來看,公司的內部協作制度可以具體分為內部溝通協調機制、內部管理協調機制和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當一個公司中的這幾項機制達到協調的狀態時、公司的內部協作制度也就建立起來了。

1. 內部溝通協調機制

無論是小型公司,還是大型公司,都會有員工存在。不論是面對1個員工,還是面對1000個員工,公司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員工數量較多的情況下,還會涉及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問題。由此看來,建立一個內部溝通協調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良好的溝通機制是高效溝通的有力保障,而溝通機制又是通過溝通渠道來實現的,溝通渠道根據其性質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類型。正式的溝通渠道包括週會、月會、座談會等正式會議形式。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包括小型聚會、郊遊各種團建活動等。事實上,為員工搭建溝通渠道,也就是讓員工聚集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動聞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不論是哪種溝通渠道,管理者在與員工的溝通方面,都應該秉承一個原則,即站在員工的角度,從員工的利益出發。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可以從“五心”出發、即尊重之心、合作之心、服務之心、賞識之心和分享之心。當管理者站在員工的角度,尊重員工,自然也就能得到員工的支持,拉近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讓雙方之間的溝通更有效。同樣的道理,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的過程中運用其他“心”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

2. 內部管理協調機制

大型公司中的各項事務比較多,而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大型公司通常都是由多名管理者共同管理公司。在多位管理者並存的情況下,為了讓各項業務順利高效地進行,公司需要建立內部管理協調機制。

建立內部管理協調機制的關鍵在於人,也就是管理者。如果管理者認可這種機制,則會很好地踐行。否則,制度再好也只是擺設。為了改變管理者的觀念,也為了讓管理者能真正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重,公司需要對管理者的觀念加強引導,如組織管理者召開座談會,組織管理者學習最新的管理理念等。

3. 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

雖然公司各部門之間有著明確的分工,但是也不排除需要各部門協同合作的情況。如果公司缺乏協作機制,那麼想讓各部門之間協調合作,將會變得非常困準。情況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進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為了讓公司各部門之間能夠通力合作,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平衡好各部門的目標與公司的整體目標,為各部門制定好發展方向,實行部門負責人輪調製,建立內部滿意度調查制度。

當每個部門不僅有自己的部門目標,還有公司的整體目標時,各部門都會認真對待對公司有利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需要各部門之間通力合作,各部門也會積極參與,以便完成共同的目標。

另外,公司管理者還可以實行輪調製,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部門負責人只認某一個部門這種現象。當部門負責人不再只管理一個部門的時候,他對所有部門就能一視同仁。當遇到需要多部門協同完成的任務時,他也能夠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從而讓任務能夠得到高效解決。

本文作者:胡華成,內容來源新書《白手起家開公司》選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