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茶女騙局升級版來了!化身"模特"組團賣酒詐騙

閨蜜要結婚了,孃家珍藏多年的老酒要不要來點?這麼好的酒,要的話幫你一起寄物流哦!

閨蜜想把結婚沒喝完的喜酒賣出去,籌錢給小朋友買學習生活用品,你要不要幫忙買些?

……

當微信好友中的美女模特給你發來類似信息,你會怎麼做?

當心!所謂的美女模特很可能是摳腳大漢假扮,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設套,一步步騙你辛苦掙來的血汗錢!

記者今日從廣州市天河區法院獲悉,4名化身女模特組團詐騙的犯罪分子近日就被判處刑罰,先後有12名被害人被他們詐騙金額共計近10萬元。

潛伏朋友圈等待機會 化身女模特組團詐騙

在廣州已居住13年的韋某正沒有固定工作,為維持生計,2017年,他開始冒充女模特向微信好友賣貨。

韋某正先是給自己的微信起了一個女性化名字,把在朋友圈發現的年輕女性漂亮照片下載下來,用作自己的頭像,併發送朋友圈圖片。準備好自己身份後,韋某正再對各種手機號碼亂搜一通,廣撒網發送好友請求。倘若發現聊天對象是男性,韋某正便化身女模特與對方聊天。在聊天過程中,韋某正找準機會,發送女模特日常圖片和短視頻,一步步取得聊天對象的信任,再用計謊稱自己售賣福建、貴州當地的茶葉和老酒,實則從廣州芳村、增槎路進貨,用各種套路售賣以次充好的茶葉和白酒。

隨後,韋某正還找來姐姐韋某愛、堂弟韋某星、同鄉韋某川一起幹。四人購入茶葉100元至600元一斤,轉手便以女模特身份售賣600元至1800元,購入白酒一箱240元,加上設計橋段轉賣便是800元至1300元一箱。

2018年5月11日,民警檢查時發現廣州市天河區某處一房間內,韋某正、韋某愛、韋某星、韋某川四人涉嫌通過網絡以交友為名銷售茶葉等物品進行詐騙。

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 四被告人領刑

法院查明,2017年3月開始,被告人韋某正以廣州市天河區某處房間為窩點,通過虛構女模特身份在微信上結識被害人,謊稱貴州閨蜜家有自釀的洞藏老酒出售、外公外婆在武夷山種茶葉等,以此為由向被害人高價推銷其批發的普通白酒、茶葉等物品,從中牟取非法利益,後於2017年7月、2017年8月、2017年11月分別糾集被告人韋某川、韋某星、韋某愛參與犯罪,負責銷售工作,並向上述三名被告人提供作案工具電腦、手機、微信號、酒、茶等,並由其每月按照銷售金額分配違法所得,其中其按高於其他三名被告人10%的比例獲取違法所得,其他三名被告人獲取違法所得比例一致。

經核查,12名被害人被詐騙金額共計96707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韋某正、韋某愛、韋某星、韋某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結夥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韋某正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按照其所組織、指揮、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被告人韋某愛、韋某星、韋某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是從犯,減輕處罰,考慮三名被告人參與時間及數額等情況區別量刑。

近日,天河法院判決,被告人韋某正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二萬元;被告人韋某愛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被告人韋某星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被告人韋某川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繳獲的作案工具予以沒收;追繳本案違法所得96707元發還各被害人。

法官說法:儘可能從正規商家渠道購買產品

當“賣茶小妹”“賣酒小妹”找上你,該怎麼辦?

經辦法官曹虎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民與微信用戶快速增長。微信朋友圈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微信交往的互動性與私密性特徵明顯。微信等交友平臺在滿足人們交友、工作與生活的同時,也成為躲在手機屏後犯罪牟利不法者的藏身之處。犯罪分子根據社會潮流偽造身份,針對不同人群精心設計橋段,以交友名義,編造生日、過節等藉口,引誘被害人消費,讓人防不勝防。此類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法網恢恢,行騙犯罪當受罰。本案中,四名被告人銷售手法已非簡單的銷售行為抑或一般的商業欺詐,而是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詐騙手段。四名被告人使用話術本並利用虛假的身份獲取被害人的好感和信任,使得被害人對被告人的身份產生了錯誤認識,降低了戒備心理,從而得以向被害人銷售其本不需要或者價格虛高的商品,且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數額9萬餘元,數額巨大,社會危害性較大,屬於刑事犯罪。

本案被告人年齡最大不過40歲,最小20剛出頭,本是學習幹事創業的好時期,但卻選擇利用新興網絡技術詐騙,實在令人惋惜。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手段花樣百出,如無心理防範意識,很容易被“套路”“話術”矇蔽,陷入騙局。從本案被害人情況來看,詐騙團伙的目標人群除了防範心理較弱、富有同情心的老年人以外,也有未能冷靜判斷的年輕人上當受騙。建議大家妥善保管個人信息,避免外洩隱私造成財產損失,對交友類、投資類等詐騙類型提高警惕,雖然近年來微商興起,微信上推薦或者購買產品較為普遍,但應提高防範意識,儘可能從正規商家渠道消費購買產品,遭遇詐騙事件注意留存證據,及時報案,依法維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章程 通訊員 闞倩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