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不殺趙高,難道他看不透趙高嗎?

秦長彬


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其深邃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秦始皇也不是神。從趙高的角度分析,他從一個出身地位的人,到手執國柄的丞相,野心也不是一天練出來,早年他能立住腳就已經燒高香,有野心也必須隱藏!導致他野心膨脹的,其實就是秦二世的縱容和糊塗,跟秦始皇沒關係。

趙高的人生三部曲,膽,是一天一天養肥的

趙高的出身很卑微,他是罪犯家屬,根據《史記》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雖然是趙高與嬴氏同根,但年代久遠,同時秦王朝已經廢棄了宗族分封制,所以,即使嬴氏近親都很難有出頭之日,何況他這個遠支?

趙高的母親是罪犯,他們兄弟幾人,都生“隱宮”。這個“隱宮”爭議很大,有人說就是受到宮刑,意為宦官。有人說“隱宮”是“隱官”的筆誤,趙高並非宦官。

不管如何爭議,趙高有女兒,並非自幼就是閹人,家族世世代代是賤籍,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趙高的發跡源於他的三個特長,一是他生得高大有神力,二是他精通法律,三是字寫得漂亮。一個低賤的家庭,肯定沒有學習機會,很可能是他自幼因為生得高大有力,被秦始皇看重,留在身邊,才有了後來的學習機會。

如此看來,趙高的學習能力是非凡的!正因為後來掌握的兩項技能,秦始皇讓他做了胡亥的老師,讓他跨進了人生的第二階段,從一名低賤的宦者,變身中車府令,並與胡亥的前途捆綁在一起。

沙丘政變後,隨著胡亥的登基,趙高因為胡亥的信任,才完成了一飛沖天的壯舉,並取代了李斯,完全掌握了朝政。從那時候開始,趙高的膽像氣球一樣迅速膨脹。

從趙高的經歷看,即便是他的人生第二階段,趙高也不可能生出野心。野心這東西不是天生的,而是環境澆灌的。秦始皇所看到的趙高,就是一個卑賤而又勤勉,且能力出眾的奴僕,不是趙高的野心秦始皇看不透,而是那時候的趙高就沒有野心!

秦始皇沒給趙高野心瘋長的機會,不能從結果倒推

臣下會不會萌生野心,關鍵要看皇帝給沒給他機會。比如說,安祿山見到李林甫就哆嗦,李林甫一死,他就像被釋放出魔瓶的妖孽,開始興風作浪。

趙高也是,他在秦始皇的手下,就像被禁錮在魔瓶裡的妖孽,想活下去都要看人家的心情,談什麼野心?

趙高有一次曾經犯了罪,什麼罪不知道,秦始皇將他交給蒙毅處置。蒙毅按照法律,將趙高奪宦籍,並準備將他處死。最後秦始皇開了特赦令,免除他一死,還將他官復原職,理由是這傢伙工作太勤懇,能力太出色,捨不得殺。

看看趙高的處境,雖然已經做了皇帝的生活秘書,也當了皇子的老師,生死就在那一瞬間,嘴皮子動慢一點,他可能就人頭落地!

這種環境下,趙高的第一需求肯定是生存,而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秦始皇對自己也是相當的自信,卻忘記了趙高不代表自己,他背後還有個胡亥。

要說趙高的野心出現,大概就是秦始皇晚年,他不得不考慮,假如秦始皇駕崩,他將如何適應新的環境!這種思考本身就是逆天的,但凡流露出半點念頭,立刻腦袋搬家。但再嚴酷的環境,也止不住人的思想,恐怕正是如此,趙高野心的種子,開始慢慢萌芽了!

秦二世的縱容和糊塗,給了趙高一個野心膨脹的機會

可惜秦始皇沒看到那顆毒芽的出土,他躺在臭魚堆中,被狠狠“毒”了一下。

跟秦始皇對趙高的信任完全不同,秦始皇信任趙高的能力,把他當好奴才,胡亥則拿趙高當爹,把心交給了他。

這麼好的環境,被壓抑了很久的毒苗,沒理由不茁壯成長。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別罵趙高,是人都逃不脫。只不過,有人長出來的是櫻花,有人長出來的罌粟花,全看個人的修為。

胡亥的錯,一是不加節制的信任,導致將殺人的刀都交給趙高;二是自己的昏庸,忙於享樂,不辨是非。

如果說,趙高對秦始皇是敬畏,對胡亥就是輕蔑!這樣一個糊塗的頑主,不玩弄他豈不虧了早年的不幸?況且權利這東西本有毒,兩毒疊加,趙高還不成了“歐陽鋒”!

綜上所說,秦始皇看不穿趙高,一是趙高那時候根本就表現出任何野心,二是秦始皇沒給他環境,有那一點小苗頭,也只能壓抑在心裡;三是他後來的野心,完全是胡亥一手導致。我們不能從結果倒推前因,將責任推卸給秦始皇。


尋根拜祖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秦始皇不殺趙高這個禍害的原因:一有才幹,幾十年來用的順手不捨的殺。二是政治所需的平衡之術。最後就是讓後世之君殺,給兒子鋪路贏得民心。 提問者這下明白,乾隆死前為什麼沒有殺和紳?曹操死前為什麼沒有殺司馬懿了吧?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著名宦官。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是趙國人,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僅自己被處以宮刑,而且也連累其母罰沒為官家奴婢,後來 其母與人野合而生下趙高。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從小跟隨嬴政,深知嬴政所想。趙高善於察言觀色,辦事得力,深的秦始皇信任,被任命為中車府令,秦始皇並讓自己的兒子胡亥拜趙高為師,學習判案斷獄之法,由此看出對他信任有加。

《史記》蒙恬列傳說:“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趙高作《爰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唐·張懷瓘《書斷》捲上《大篆》日:“趙高善篆。”

那麼秦始皇能掃平六國實現大一統,手下必定有一些幹練的能臣武將,趙高就是其中一個能臣,一個有才幹的宦官能人,樣樣精通,深得秦始皇喜歡。

趙高雖是奸佞之人,但文學、書法、律法樣樣精通,又善於迎逢討好秦始皇,秦始皇用他滅嫪毐除相邦呂不韋可謂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秦始皇大多數的事都是由他去辦的,趙高對秦始皇個人是忠心耿耿出過大力的,有功的,兩人從小一起相伴二十年左右,秦始皇對趙高漸漸已形成了一種依賴,好事壞事,大小事都離不開趙高。

秦始皇實施的帝王之術,利用趙高來平衡權臣之間的關係。

秦始皇放權與趙高,讓其得寵,由於趙高精通秦律,聰明圓滑可與朝堂之上的李斯等大臣相抗衡互相制衡。由此看出秦始皇不殺趙高的本意,目的就是讓他與朝堂上的大臣形成互相牽制的兩股勢力,不至於一黨獨大。從中進行調和實施帝王平衡權臣之策。

趙高驕橫跋扈,狐假虎威,秦始皇想讓後世之君殺之,以贏得民心。

趙高跟隨秦始皇左右二十多年,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趙高所幹的壞事,只不過都在秦始皇的掌控之中,說白了就是趙高是個人才還有用,完全可以駕馭。有意讓趙高得勢,讓他進一步忘我,讓他做盡壞事後,使得朝中大臣彈劾,達到人神共憤。把這樣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趙高留下給將來登基的兒子去處置,達到平復民心,讓兒子有威望順利接班。可事與願違,由於秦始皇過於高估自己,卻低估了趙高,導致自己跟自己開了一個快速滅國的玩笑。在始皇猝死之後,趙高開始玩弄權術,壓下了始皇的詔書,誘惑公子胡亥登基,更是聯合丞相李斯捏造詔書,賜死大公子扶蘇和忠臣蒙恬。趙高改寫了秦國曆史。若秦始皇知道此事該做何感想呢?

細觀趙高這一生,從太監到近臣,從中車府令到丞相。步步為營,權謀用盡。以勤奮而成,以才能見用,以諂媚進階;沙丘之變,不得不說其對人性把握之深刻;族滅李斯,足以說明其手腕之老到;指鹿為馬,可見其對權謀駕馭之自如;分王關中,足表其志向之遠大。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歡迎大家點評點贊】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兩個原因:

1.秦始皇太自信。兼併六國,功蓋三王,業超五帝,開天劈地頭一位始皇帝,江山會萬世永固。天上地下的都得為他一人服務,所有人的生殺預奪都在他手裡掌控,而且他相信自己的生命還會在找到長生不老藥後得到延續。對一個卑躬屈膝的後宮太監敢有針對王位的陰謀,他做夢也想不到。

2.趙高有一定能力。胡亥當時還是個幼子,趙高是秦始皇親自指定給他的授業老師。秦始皇還是很認可趙高能力的,《史記.蒙恬列傳》記:“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能被千古一帝指派給最溺愛的公子做老師,說明始皇帝對趙高的信任和欣賞,還指望趙高培養出另外一個可能的繼承人。所以不會殺趙高。



而胡亥的能力與趙高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但是滿朝上下,他可仰仗的唯趙高一人。即位後,又在趙高引誘下耽於玩樂,最終斷送了自己和大秦的命運。


我是阿紫海南,穿越時空的迷霧,找尋歷史的真相。請關注我一起探討有趣的歷史。


阿紫海南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的智商又豈是我們所能猜的出來的,但是他是一手創立的秦帝國卻被趙高和秦二世毀掉,不知九泉之下的他知道了會作何感想,秦二世非他所立,他可能不會過多怪他,但是趙高這個宦官卻在自己死後超出了自己的預想,硬生生的把大秦給折騰沒了,以至於後世思考:秦始皇為什麼不殺趙高,難道他看不透趙高嗎?

駁斥趙高出身趙氏論,秦始皇任人不唯親,更多的是重視趙高才華。

據《史記》記載:趙高出自趙氏遠宗,是庶出子弟。而同時期的秦國宗室也是出自趙氏,因為上古時期他們擁有同一個祖先,因此後世以及當世便有贏趙同源的說法。 因為佔著這樣一點血緣關係,便有人說秦始皇出於宗族血脈來照顧趙高,其實是大錯特錯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對宗族血緣關係看的十分淡漠,講究的是憑功勞獲得高官厚爵沒誰會說你,但是你要想憑藉自己血脈親梳坐上高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秦始皇連自己身邊的皇族血脈尚且沒有照顧分封,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立功勞,更別說你一個十輩子之外親戚的趙高了。 所以說秦始皇時代的趙高並不是憑藉他的出身而獲得重用,更多的是靠趙高自己童年的勤奮好學。趙高之所以後來會受到重用,與他的天下第二書法和對秦國法律的熟悉是離不開的。這也是他被秦始皇重視的主要原因。而到了秦二世開始為非作歹那就是胡亥自己的責任了。

駁斥秦始皇留趙高給胡亥殺鋪路論,實在不符合歷史大論。

最近很多人談論秦始皇為什麼不殺趙高是因為秦始皇在給秦二世胡亥鋪路,就像清朝的乾隆把和珅留給嘉慶皇帝殺一樣,這樣既得了實際利益,又收穫了天下人心。看著好像模稜兩可,其實實在是大謬。 首先,秦始皇時代的趙高一直被秦始皇的帝威所折服,他一個宦官敢在秦始皇眼皮底下做什麼呢?就算他勢力比較大,但是也及其不穩固,他只是因為被皇帝所喜愛而受到重用,一旦皇帝捨棄他,他也就自然崩塌了,這也是秦始皇死後趙高拼命拉攏李斯改遺詔立胡亥為帝的原因。秦始皇時期老實的趙高並沒有野心,秦始皇又怎麼會把他當作肥羊留給後世之君呢?趙高與和珅根本沒有可比性。 再次,秦始皇傳位的是長子扶蘇而不是胡亥,對於扶蘇這種英明之君是不需要使用這種低劣手段來收買人心的,用這種手段的一般都是後世之君過於平庸而不昏庸。

宋以前的不為子孫後世憂的心態註定秦始皇會消除一切繼位的外在威脅因素。

唐太宗在平定中原內部之後還揮兵滅國高句麗,說出了中古及中古以前所有皇帝的心聲:不亡高句麗,將來必為子孫憂,以故除高句麗,為後世計。這種為後世子孫做打算的心態一直存留在中國人的心裡,作為皇帝第一的秦始皇也是一樣,他為了大秦帝國的江山,北擊匈奴,南滅百越。已經消除了後世之君周圍的所有禍患。而趙高的如果是個禍害的話早就被他除掉了,只能說是胡亥養大了趙高的野心和慾望。


無根樹花正孤


有人分析趙高好比和珅,秦始皇好比乾隆。我覺得不然,秦始皇和乾隆完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性格,秦始皇殘暴,乾隆則提倡以寬仁治理天下。乾隆利用和珅給他兒子鋪路成功了,說明乾隆很聰明很有政治手腕。但是秦始皇失敗了,他傻嗎?他的政治手腕不如乾隆?我看不然,如果秦始皇和乾隆一樣早就看出了趙高的陰謀他怎麼可能臨死前把遺詔交給趙高?那不是缺心眼嗎?他都看出趙高是什麼人了。我覺得秦始皇許是真沒看出來趙高是什麼人,不是秦始皇傻,是他性格使然,秦始皇太自負了,一個自負的人很難看出身邊潛伏的危險,所謂驕兵必敗,性格決定命運,是秦始皇的性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