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吸引外资投资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访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左大杰

本报记者/柴刚/北京报道

就中国高铁引入外资入股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左大杰。

《中国经营报》:中国高铁建设目前存在哪些瓶颈?尤其是资本投入、融资等。

左大杰:目前限制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瓶颈,或者说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投融资体制问题、债务处置问题、运输定价机制问题、公益性补偿机制问题、企业运行机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铁路领域普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投融资方面,我国高铁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投资主体较单一。高铁建设项目目前主要仍依靠中央政府投资与国铁集团自筹资金,地方政府投资比重有所增加但不高,社会民营资本及外资较少直接投资。二是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以融资成本较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性融资方式(如发行债券)为主。在高铁建设快速推进的环境下,高昂的建设投资成本、以及“融资贵、融资难”等难题致使铁路企业债务风险持续积累。

《中国经营报》:结合此番外资入股济青高铁,你对中国高铁建设有什么建议?

左大杰:一是中国高铁应积极运用股份制来增大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铁路。股份制具有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作用,是中国高铁吸引各类资本投资铁路的重要工具。按照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股份制募集铁路建设资金。

二是中国高铁吸引外资投资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

三是积极拓展高铁建设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缓解高铁建设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如发行永续债(注:永续债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到期时间或者期限非常长、发行人一般有赎回选择权并决定是否延递付息、债权人不能要求清偿但可按期取得利息、在符合某种条件下可以计入企业权益的有价证券),将募集的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使用,用于投资高铁建设工程项目,不仅能为高铁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也有利于降低铁路资产负债率。

四是引入包括外资在内的其他资本,实现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改善铁路长期负债过高等不利状态的、十分必要的措施,如推动资产重组、资产整合上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铁运营关乎国计民生及国家战略,在加快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的同时,需以保持国家对铁路的绝对控制为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