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夜經濟是怎樣煉成的

城市之美,美在日新月異。我們精心節選了12個地標和街區,以此見證北京經濟轉型的經典瞬間,透過社情民意、風土人情、產業沉浮、資源調配、環境治理髮現城市之美。我們梳理其中的關鍵歷史片段、企業故事,反映時代的變化和進化,並探尋引領北京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最終將大時代下一景一物的變遷、一人一事的沉浮發散、串聯、聚合,描繪出北京70年來的發展圖景。

三里屯:夜经济是怎样炼成的

在北京,很少有第二個地方像三里屯這樣可以集中講述這個城市夜晚的繁華。每當華燈初上,三里屯人流熙攘,映襯著大都市應有的紅塵喧囂。這裡無疑是京城兼具個性與魅力的風尚地標,無論是平凡還是奢華都可以在這裡交織、匯聚。2008年,奧運的光芒覆蓋著整個北京,三里屯的“時尚”也是從這一年才與大眾見面。三里屯的變化映射著北京乃至整個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蛻變。如今的三里屯,已然成為潮流的代名詞,在“夜間經濟”發展的助推下,三里屯將更好地講述北京之夜。

三里屯:夜经济是怎样炼成的

使館區的酒吧往事

如今的三里屯,總是閃光燈的焦點,老年街拍隊、時尚博主、各色消費者,這些人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即便時光倒轉30年——這裡仍然是北京最時尚的地方,上個世紀80年代末,毗鄰使館區的三里屯是北京最早出現酒吧群落的地方,不過,只有外國人才是那裡的常客。

這時的三里屯講述更多的,是初露頭角的酒吧文化。“那時的三里屯,還未形成完整的酒吧街,道路上零星開著幾家早已忘了叫什麼的店鋪,誰也沒注意具體是在哪一天,在三里屯主路的一個拐角處,便悄然出現了第一家以爵士樂為主題的酒吧Jazz.ya。雖然它沒有開在主路上,但彷彿就是從那時開始,三里屯才逐漸引領著北京,出現了越來越豐富的夜生活。”家住朝陽的楊麗(化名)微笑地回憶著三里屯往事。

1998年,當她第一次踏進Jazz.ya的大門,就被獨特的裝修風格和店內商品所吸引。雖然在現在看來,這些都已不足為奇,可上世紀90年代的三里屯,這些文化印記就意味著時尚。

當年的北京人生活方式也較為傳統,似乎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人們為了第二天的努力工作,晚上需要好好休息,而不是放鬆享樂。雖然上世紀80年代後,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改變,但北京的夜晚還是“灰突突”的。在隨後的90年代,三里屯酒吧文化的出現,才可以說真正改變了這一現象。楊麗回憶稱,那時的三里屯絕對是北京夜生活的一大象徵,睡不著覺或不想睡覺的年輕人,都會在這裡暢談一下人生。特別是在1998年春節之後,整個三里屯酒吧街在王菲和那英那首《相約九八》“來吧來吧,相約九八”的旋律中,進入了酒吧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而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曾作為“西方文化”的酒吧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有資料顯示,在1996年以前,光顧三里屯的顧客中,外國人的比例佔到95%以上。到2003年,隨著中國顧客的頻頻光顧,外國客人所佔比例已降至30%左右,來酒吧一條街的人也從最早“三資企業”的白領逐漸擴大到文化藝術、演藝界人士和大量的外地遊客。

實際上,酒吧街的出現並不是提供娛樂消費這麼簡單,它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邊區域,甚至影響著北京。三里屯原本的“功能”很簡單,就是使館+居民區,商業的發展比較受限。但酒吧街的出現,帶動了其零售、餐飲、娛樂等多方面的發展,從而改變了整個區域的功能。可以說,三里屯區域發展了新型的社會圈和文化圈,而這一切隨著太古裡的出現,又增加了新的內涵。

後奧運時代的時尚地標

隨著2001年北京申奧的成功,這座城市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改造計劃。推土機的轟鳴掩蓋了酒吧的喧囂,三里屯北街西側、南街東側所有酒吧開始拆遷。逐漸地,酒吧街已不再是三里屯的象徵,取而代之的是“打造國際文化時尚區”的標語。如果說20年前,三里屯沒多少時髦的人,那20年後,三里屯沒幾個不時髦的人。如今的三里屯已然成為了北京的時尚聚集地,並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2008年起,太古地產正式入駐三里屯,太古裡項目是太古地產首個在中國內地落成啟用的商業綜合體。當時的三里屯太古裡以開放式、低密度為特點,19棟建築分佈在南北兩個鄰近的零售區域。從建築特點來看,三里屯太古裡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老北京的“衚衕里巷”和“四合院”,街區式、多通道、多入口的空間形態。但這種形式在當時,卻並不被業內人士所看好:“北京的冬天那麼寒冷,這種開放式的商業形態,可能會受到打擊。”

不過時間證明了一切。即便在北京最寒冷的時節,三里屯的街坊間也不會缺乏時尚男女跳動著的身影。十多年來,三里屯太古裡不斷演變,孕育出獨特的“潮玩文化”:2013年,三里屯VILLAGE正式更名為三里屯太古裡,同時推出品牌定位“Let’s Play Fashion一起潮玩”並沿用至今。而太古裡的出現,也令三里屯的夜更加繁華。

與此同時,三里屯也在不斷成長,不斷調整屬於自己的定位。三里屯太古裡目前已經歷了多輪調整,在業內看來,三里屯也越來越注重文化屬性。實際上,三里屯商圈的活力雖然在不斷提升,但發展購物、消費的基礎上,更應締造文化功能,打造北京乃至中國的文化標籤。因此,在人口紅利、消費升級的轉折時期,精準正確地定位商業街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朝陽分局曾在三里屯2018年的改造時表示,三里屯太古裡在提升空間環境品質的同時,採用統一或相近的建築元素,保持與原有建築風格及三里屯環境的統一性及協調性,以便更好地提升三里屯街區文化品質。而近日,隨著北京“夜經濟”畫卷的徐徐展開,三里屯更是正式貼上了“夜經濟”的標籤。

“夜經濟”打頭陣

2019年7月,北京市發佈的《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中指出,將推出13項舉措從文商旅各個層面鼓勵夜經濟發展。從地標到商圈再到社區、從聯動多業態到調動基礎設施、從商業到文旅。到2021年底,北京將形成一批佈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滿足消費需求。

這其中,三里屯被列為首批4個“夜京城”發展的地標之一。三里屯太古裡相關負責人表示,太古裡的開放式構造為夜間消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儘管目前太古裡內的大多數品牌門店在22時關店,但商圈內的餐廳、茶飲門店可繼續營業並提供服務。

從北京現有商圈的夜間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三里屯的夜間消費至關重要。隨著北京市政府出臺的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逐步落地,發展夜間經濟的商圈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其空間分佈和業種業態也將更加完善,從而為廣大居民的夜間消費創造更為便利的環境。

北京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商業發展也需要與城市定位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發展。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從單一購買商品需求已經上升到對服務體驗的渴望。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有層級的體驗,這與人文因素分不開。從商業角度來看,北京消費人群的特點與文化融合是商業增長髮展的重要方向。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項目也會希望通過加碼體驗、文化等因素,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三里屯太古裡方面表示,未來仍將不斷優化升級自身,成為潮流推動者、北京乃至全國的時尚與生活方式地標。未來,將在品牌的引入、組合上有更多優化,使消費者有更加不一樣的體驗,強化三里屯太古裡本身的時尚、文化、潮流、藝術的氛圍,更好地發揮輻射和吸聚效應,從而助力整個三里屯地區升級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新名片。

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三里屯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座標,標註著北京之夜的發展歷程,標註著北京時尚品位的發展歷程,也標註著北京消費文化一步步從衚衕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歷程。在這裡,體驗北京之夜。這裡,就是北京之夜。

三里屯:夜经济是怎样炼成的

時尚品牌中國區負責人陳碩瑩:

三里屯承載的是文化

陳碩瑩進入H&M的一年後,品牌選擇在這裡開設全球旗艦店,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與三里屯結下了緣分。其實,無論是初入北京,還是已經熟悉北京,多少人都把三里屯當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自己心中那個重要的時尚歸屬地。而致力於成為“夜經濟”發展範本的三里屯,也將繼續帶領更多消費者一起見證北京文化的成長。

北京商報:你對三里屯最初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陳碩瑩:從2009年初到北京,三里屯就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那時的三里屯就已經逐漸成為北京時尚的代名詞。當時一提到這個地方,腦海中就浮現出一片片具有設計感的建築。還記得當時,三里屯受到許多人和品牌的喜愛。不少品牌選擇在這裡開店,不過,真正能讓人記住名字的品牌屈指可數。曾有一段時間,我選擇去國外學習,等再次回到北京來到三里屯的時候,這裡的改變刷新了我對這裡的印象。2013年,我選擇加入H&M,一年後品牌選擇在三里屯開設旗艦店,也是從那時開始,我來三里屯的次數更加頻繁了。

北京商報:為什麼三里屯成為了北京的時尚聚集地?

陳碩瑩:三里屯從使館區發展到北京熱門商圈的代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我覺得三里屯其實是從當時的酒吧街文化逐漸轉變為現在的時尚中心。正是由於上世紀90年代三里屯酒吧文化積攢下來的人氣,才奠定了後來時尚聚集的基礎。

而太古裡的進駐,才是三里屯時尚發展的萌芽。而後來品牌接二連三地進入,使三里屯的時尚屬性越來越強。其實,H&M等快時尚品牌的進駐也是由於當時的三里屯已經成為了北京時尚中心區,也是北京時尚消費者聚集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北京商報:三里屯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夜經濟,你有什麼建議?

陳碩瑩:近期,北京提出了“夜經濟”建設的具體規劃,而三里屯被列為首批4個“夜京城”發展的地標,這對三里屯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三里屯的夜間消費屬性還不夠明顯。傳統的酒吧文化也被不少更具特色的商圈逐漸代替。所以,在“夜經濟”的帶動下,我希望三里屯可以延長營業時間,這不僅體現於餐飲業態,也可以體現在服裝門店。

三里屯作為京城兼具個性與魅力的風尚地標,也是倍具活力與人氣的休閒領地,特別是夜間的三里屯,無數的消費者在這裡釋放著一天工作下來的壓力。我覺得,現在的三里屯已經不僅僅是普通的商圈,它更承載著一種文化。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不少消費者已經不會選擇線下購物,所以類似於三里屯的地方,更應該成為一種文化或交流的寄託。所以,未來三里屯要更注重文化體驗,無論是品牌門店的體驗,還是夜間空間和時間的延長。作為北京時尚的“代表”,三里屯的發展更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