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創業板借殼鬆綁“重大利好”利好了誰?

■賀宛男

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明確宣佈創業板借殼鬆綁。本週一,被視為“創業板借殼概念股”的小市值公司開盤大漲,截至當日收盤,22家公司漲停,其中大部分為總市值低於20億元的小市值概念股。

一週下來,創業板指數漲1.62%,其中335家漲,429家跌。覆盤漲幅居前的股票,除次新股外,絕大多數是所謂的“殼資源概念”。

華誼嘉信一週漲43.81%,虧損、流通市值 15.7 億;文化長城漲27.67%,虧損、流通市值11.3億;天龍光電漲26.31%,虧損、流通市值15.5億;天翔環境漲24.59%,虧損、流通市值7.98億元;吉藥控股漲24.23%,虧損、流通市值22.5億;山鼎設計漲21.66%,虧損、流通市值14.7億;暴風集團漲14.9%,虧損、流通市值12.4億;吉峰科技漲14.17%,虧損、流通市值14.4億等等。

而一些業績增長的好公司反而下跌。如迪安診斷,三季報盈利增長20.5%,動態市盈率28倍,一週跌13.08%;天宇股份,三季報業績增長463%,動態市盈率12.8倍,跌7.6%等等。

創業板借殼鬆綁,被視為“資本市場的重大利好”。有媒體還具體概括了四大利好,分別是:1、由於“重組新規”強調的是,前來借殼的必須是“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因而本次放開限制,被認為是為高科技企業增加了一個上市融資的渠道;2、由於現在高新企業多選擇科創板上市,創業板借殼鬆綁後,“可能會分流一部分科創板的上市資源,有利於交易所之間形成良性競爭”;3、“畢竟此前上市公司誰都不願意退市,所以淘汰績差公司成了比較困難的事情”,借殼鬆綁後,“一些績差公司的大股東可以把股權賣一個相對較好的價格,也就不會對被淘汰產生排斥心理”;4、“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投資者開通創業板的積極性”,因為重組借殼後,二級市場“會走出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大牛股”。

原來,“重大利好”云云,是在成批科創板企業赴上交所之際,彌補深交所的某種失落,是為了那些垃圾股的大股東“賣出一個好價錢”,是為了重新燃起“炒差”“炒小”者的火一般的激情……

近期的市場反應確實如此。績優股歇了,績差股火了。說是有重大違法違規的公司不得借殼,看看臭名昭著的暴風集團,不一樣炒得火熱!就在一兩個月前,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暴風集團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樂視網。

還有神霧環保,2018年年報被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深交所一再要求“說明無法表示意見所涉事項的具體處理進展,預期消除影響的可能性和時間”,可公司遲遲未予答覆。日前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虧損擴大至9.75億元至9.8億元,其中第三季虧9730萬元—1.02億元。就是這樣一家爛公司,在重組新規的刺激下,本週照樣從長期萎靡的底部走出來,上漲10.11%。

那麼,重組新規真的能使創業板煥發青春,走出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大牛股嗎?其實,在創業板借殼還在徵求意見時,所謂創業板借殼第一股早已“放起了鞭炮”。今年7月10日,吉藥控股這家總市值才30億出頭的公司,居然計劃拿下年產值超600億的修正藥業100%股權。修正藥業2004年就開始謀劃上市,但由於毒膠囊、互聯網借貸平臺爆雷等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直未能成行。果然,才過了不到半個月,7月24日,吉藥控股公告終止本次重組。就在這出爾反爾的鬧劇中,吉藥控股股價騰騰上漲,惹得深交所發函問詢,質問此次重組的真實性,以及是否存在故意炒作股價的情形。

是否故意炒作,這還用問嗎?再如山鼎設計。8月19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車璐和袁歆擬向華圖宏陽轉讓30%股權。如若轉讓成功,華圖宏陽將成為山鼎設計的控股股東,實現借殼上市。雖然方案還在等待深交所的合規性審核,而原本趴在底部的山鼎設計股價,已經從24元漲到如今60元。這難道還不叫“炒作”?

寫到這裡,筆者怎麼總感到,我們的A股市場,“一會兒一個想法,一會兒一個提法,一會兒一個搞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