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說起金庸武林中的泰山北斗,眾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少林和武當。天下武功出少林,再加上少林作為中國禪宗祖庭,有裡子也有面子,坐上頭把交椅自不必說。武當山,有傳奇人物張三丰加持,再加上本土道教的文化滋養,自然也撐得起這個名頭。

但是,如果單純從宗教影響力而言,很顯然,全真教作為中國道教主流教派,也是這一寶座的有力爭奪者。而從代表人物來看,張三丰與王重陽在伯仲之間。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全真教不僅沒能發展壯大,反倒像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太說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本期俠說八道欄目就來說說全真教的興亡史。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創派不“正”

說起全真教,首先繞不過去的便是王重陽。王重陽,全真派創派祖師,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 。作為江湖中最牛逼的那一小撮,即便是現在的龍傲天網文,也不敢拿王重陽當主角,為什麼?太完美了。文武雙全,先學文,後練武,因國仇家恨,毅然扛起反金的大旗。在江湖中,也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具絕代天資,武功造詣深不可測,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稱“天下第一”。說白了,王重陽這樣的人生贏家組,是不適合當主角的。因為,光芒過於耀眼,反倒有些失真,缺乏戲劇張力。

說回來,王重陽開山立派完全沒什麼問題,即便把天下第一的招牌掛在山門上,恐怕也沒什麼江湖人敢踢館。所以,全真教這間公司還是開起來了,可是一開張就埋下著一個隱患:王重陽的創業動機不純。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總所周知,王重陽出家是因為抗金事業受阻,一時心灰意冷,於是宅在古墓裡當宅男,還取了個“活死人”的網名。經歷了跟林朝英牽來扯去的孽緣,在繼續當宅男還是抱得美人歸的選擇面前,注孤生的王重陽將宅男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於是開創了全真教。是後來本著幹一行愛一行的原則,才接受了這種設定,於是全真教在王重陽手中壯大。

可是問題來了,所謂的全真教的創教理念很成問題。一般的,張三丰、郭襄開創的武當、峨眉這種公司,都是定下一個小目標,將自己的武功和人生感悟結合起來,傳達給世人,以求發揚光大的同時,行俠仗義救民於水火。

可是,王重陽的全真教就麻煩了,總不能說是因為老相好說讓我開,所以我就開了。那行,轉換一下思路,建立全真教的將我王重陽的武功發揚光大,咦,好像也不行,為啥?老子王重陽不是已經天下第一了嗎?還發揚個錘子哦。

於是,王重陽還是幹回了老本行:反金。就此,全真教雖是一個江湖教派,也參與江湖中的各種紛爭,核心價值觀還是反金。所以,面對諸多江湖事務,王重陽分身乏術,不免懈怠:

柯鎮惡、朱聰等遜謝道:“對方使用鬼蜮伎倆,又何足道?”馬鈺嘆道:“周師叔得先師親傳,武功勝我們十倍,終因恃強好勝,至今十餘年來不明下落。咱們須當以此為鑑,小心戒懼。”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馬鈺是王重陽最欣賞的弟子,就連他都得不到王重陽的親傳。可見全真七子雖然掛著師徒的名分,估計在王重陽心中,這些人很可能是先鋒官、偏將軍這一類的部署。所以,全真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那巨大的武功鴻溝似乎也可以理解了。下面這種場景就很可能是全真教的日常:

七子:師父,這全真劍法中有幾處招式,弟子們不甚明瞭……

王重陽:唉呀,金人又要打過來了,我得上前線去組織義軍。你們練功不懂的,都可以去問你周叔叔嘛。

七子:周師叔……

周伯通:你們這些牛鼻子笨蛋,這都不懂。這一招,先這樣,然後再那樣,最後不就一樣了嘛。笨呀,真笨。

七子:(淚目)我們還是自己去閉關吧!

混亂的管理

全真教管理混亂,出現在第二代領導集體也就是全真七子時期。王重陽仙逝,周伯通下落不明。全真教自然而然歸全真七子掌管,全真七子管理全真教的模式,頗為類似部族長老制。選出名義上的掌教,其他的六個都是位高權重,有很高的話語權,形成共治。

這七個人看似同進退,但是實際上並非是鐵板一塊。在全真七子中,丘處機的武功最高,在江湖上名氣之大更是遠遠超過同門,以至於王重陽死後,江湖中人一提到全真教,首先想到的就是丘處機。甚至可以說,丘處機成了全真教的代名詞。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武功高強,任俠仗儀,這本來無可非議,問題是丘處機在全真七子中顯得特別突出,這樣一來,同門對丘處機就或多或少地會有所不滿。這也是人之常情,很自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要是丘處機成為掌教也就罷了,你牛逼你上,下面的人也就不多嗶嗶了。但是,周伯通就說王重陽生前並不喜歡丘處機,理由是丘處機“耽於鑽研武學,荒廢了道家的功夫”。

這個理由可以說是相當牽強,王重陽只有一個,其他人想武功高必然荒廢道家功夫,相反,道家功夫厲害的,肯定比不上前者的武功。一體兩面,關鍵還是看王重陽的喜好。王重陽死後,馬鈺接掌了全真教,答案就不言自明瞭。而在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的比鬥中,馬鈺的表現簡直是匪夷所思:

“原來馬鈺得知江南六怪的行事之後,心中好生相敬,又從尹志平口中查知郭靖並無內功根基。他是全真教掌教,深明道家抑己從人的至理,雅不欲師弟丘處機又在這件事上壓倒了江南六怪。但數次勸告丘處機認輸,他卻說甚麼也不答應,於是遠來大漠,苦心設法暗中成全郭靖。”

千里迢迢趕赴蒙古,傳授郭靖內功,就是為了“抑己從人”,與其相信這種說法,倒不如說是全真派的掌教太清閒,所以巧立名目好公費旅遊。而且,丘處機為人耿直,有一股子犟脾氣,勸肯定是勸不住,但若是想要化解此事,只需出來做東,將兩邊的當事者請出來,敘說一番,本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又有何難。勸人認輸,又是什麼道理。最奇葩的還是明的不行,來暗的,暗中施以援手,幫外人對付自己師兄弟,或許於道法上而言,還是至理。但是在管理來說,簡直爛透了。如此行事還怎麼凝聚人心,二代弟子都這樣勾心鬥角,也無怪乎三代弟子,互相捅刀子了。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糟糕的企業氛圍

同輩之間尚且如此,在教育後輩,培養新人方面,全真教堪稱是當今966的血汗工廠。全真教雖然是道教流派,但是毫無道教的瀟灑飄逸。人與人之間,互相提防,風聲鶴唳,矛盾緊張。

那道人鹿清篤是王處一的徒孫,適才死裡逃生,心中急了,見到楊過就要撲上廝拚,全沒理會掌教真人、師祖爺和丘祖師都在身旁,聽得王處一這麼一喝,才想到自己無禮,登時驚出一身冷汗,低頭垂手,說道:“弟子該死。”王處一道:“到底是甚麼事?”鹿清篤道:“都是弟子無用,請師祖爺責罰。”王處一眉頭微皺,慍道:“誰說你有用了?我問你是甚麼事?”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這裡雖然鹿清篤甚是無禮,也是有錯在身。但是王處一絲毫不顧身份,來一句“誰說你有用了?”雖然,讀者站在楊過的視角頗為解氣,但是人家好歹是你徒孫,就事論事,有錯當罰,何必出此傷人之語。所以,即便圓滑如鹿清篤,在全真教內,也是被呼來喝去,毫無尊嚴。這種情況,很容易影響門派氛圍,在師長、上級那邊受到的氣,容易發洩到下層。從此以往,整個門派內,都是等級明確,充滿衝突。

整個門派氛圍僵化、壓抑,各個都小心翼翼,門派也就失去了活力。說起來,全真教不是沒有機會,楊過就是習武的天才,若能悉心培養,成為一流高手指日可待,一不小心就奔著超一流甚至絕頂去了。結果呢?各種冷眼,各種穿小鞋,理由居然是郭靖上山打得列位道友太慘。常言道,見賢思齊,全真的各位道友非但見賢不思齊,還來了個有仇報仇。

僵化的氛圍也帶來僵化的思維,武當七俠各有擅長,銀鉤鐵劃的張翠山、虎爪絕戶手的俞蓮舟,各種武功層出不窮。反觀全真七子,人手一把劍,打來打去就一手天罡北斗陣,好不容易開創出個七星聚會這個合體技,唯一一次使出來還翻車了,閉的什麼關,七個人怕不是在裡面打麻將、鬥地主哦。


全真教:生的偉大,死的窩囊


再者,楊過一招打飛鹿清篤,全真派不是震驚於此子的天分,也不是研究這門威力甚大的武功,上來就喊打喊殺,和江湖中那些盲流門派有什麼區別。如此看來,全真派的藥丸當真已經註定了。

回顧全真教的興衰,我們不難發現,江湖中的門派說起來和現代公司頗為類似。一群人為了一個目標、一個理念聚集在一起。但是如果管理混亂,企業氣氛稀爛,再崇高的理念,不過也只是掛在天上的大餅。一旦碰上966這種導火線,這餅再圓再大,也得烙糊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